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95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患者,女,20岁,于入院前1个多月因右上腹、右腰部疼痛并畏寒、高热,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因疗效欠佳转入本院。8年前曾在外院行“胰腺囊肿”手术和“膀胱切开取石术”。体检:体温37-38℃,消瘦,右上腹直肌旁和下腹正中可见手术疤痕,右上腹、右腰部触叩  相似文献   
5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促有丝分裂原 ,研究已表明其参与恶性肿瘤的形成过程。近年来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膀胱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与生物学行为之间关系以及治疗上的应用已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比较初发与复发膀胱癌之间的差异;探讨膀胱癌复发的分子基础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初发膀胱癌和37例复发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Fas和P27的表达,并分析与肿瘤复发之间关系。结果 初发与复发膀胱癌的病理特征相似,但初发组肿瘤〉2cm的比率高,而复发组中肿瘤多发相对多见。初发组均至少合并三种分子表达异常,其中四种异常达65.2%、五种全部异常达39.1%。初发组的bFGF、IGF-ⅠR表达和PCNA指数均品著高于复发组。结论 初发与复发膀胱癌在分子表达方而存有一定的差异;多基因异常可能是膀胱肿瘤易复发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细胞重要的有丝分裂原,也是形态发生和分化的诱导因子,由7种结构相关多钛生长因子组成的多基因家族。本文综述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生长学特性以及在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55.
膀胱癌组织中蛋白激酶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膀胱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82 例膀胱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K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PKC阳性率为56.1%,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25.0%(P<0.05)。PKC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无显著相关性,复发者 PKC表达显著高于无复发者。膀胱癌 PKC阳性表达者的PCNA指数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 PKC异常表达促使细胞过度增殖,进而参与膀胱癌发病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肾脏炎性假瘤诊治方法。方法 对 7例肾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 :腰痛 7例、发热 5例、7例B超和 5例CT检查示肾实质性不均匀肿物。 3例行手术探查及病灶清除、活检术 ,4例抗炎治疗 ,均痊愈。结论 根据病史、B超及CT等检查综合分析是诊断肾脏炎性假瘤主要依据 ,联合长程抗炎是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57.
膀胱癌中转录因子E2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转当因子E2F与膀胱癌发病及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E2F和PCNA的表达;应用原位凋亡TUNEL方法测定膀胱癌中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膀胱癌中E2F阳性率为42.3%,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22.2%(P<0.05)。膀胱癌中E2F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和PCNA指数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与肿瘤复发和细胞凋亡指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E2F异常参与膀胱癌的发病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58.
背景:随着肾移植中肾供体的短缺,"边缘"供肾提供了一条缓解途径。目的:观察高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36~64个月的7例≥65岁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供、受者移植后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受者1周内移植肾功能正常、供者肾功能较术前略有增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排斥反应发生。5例人/肾正常存活36~64个月;2例移植后≥1年死亡。供者均正常存活,无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提示≥65岁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应经过严格筛选,部分可为临床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59.
背景:随着肾移植中肾供体的短缺,"边缘"供肾提供了一条缓解途径.目的:观察高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36~64个月的7例≥65岁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供、受者移植后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受者1周内移植肾功能正常、供者肾功能较术前略有增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排斥反应发生.5例人/肾正常存活36~64个月;2例移植后≥1年死亡.供者均正常存活,无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提示≥65岁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应经过严格筛选,部分可为临床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60.
目的 通过了解住院的尿石症军人患者情况,初步探讨军人尿石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2月因尿石症住院的军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军人尿石症患者占同期泌尿外科住院军队患者的27.2% (346/1273),年龄≤25岁、军龄≤3年和战士多见,与军兵种也有关;结石以输尿管结石多见、多数直径≤1.0 cm,夏秋季节高发.结论 军人尿石症发病特点为年轻战士高发,与军兵种有关,结石多数直径≤1.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