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医药卫生   150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识别高风险区分布,为制定监测与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5年云南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以村为单位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和气候、地理及社会经济等13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BIOCLIM、DOMAIN和MaxEnt等3种生态位模型构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探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精度。选择最佳模型分析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并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情况。结果构建的3种生态位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分布,其中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为0.96±0.01),其次为DOMAIN模型(AUC为0.93±0.04),再次为BIOCLIM模型(AUC为0.88±0.01),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xEn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吸虫病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为年平均降水量(贡献值为1.52),其次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贡献值分别为1.06和1.03)。采用MaxEnt模型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结果显示,传播风险区占云南省面积的3.1%,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区,其中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占2.7%,高风险区面积占0.4%,主要分布在鹤庆县北部、洱源县东部、大理市中部、巍山彝族自治县东北部和弥渡县北部等地区。结论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是可行的。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存在,高风险区分布较为集中,需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竞赛了解当前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蠕虫检测能力,从而推动各级疾控机构的能力建设。方法2011年9月以省(区、市)为单位,每省选送各级疾控机构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4名(年龄<45周岁,县级不少于2名)。竞赛内容包括粪便标本改良加藤厚涂片制作(每参赛选手30 min内制作完成5张涂片;计满分为15分,9分为及格)和11种常见蠕虫卵镜检鉴别(每张标本片含1种或1种以上蠕虫卵;镜检10张,每张5 min;计满分为60分,36分为及格)。结果来自30个省(市、区)的119名参赛选手中,改良加藤厚涂片制片成绩,平均为11.4分,及格者111人,占93.3%;11种常见蠕虫卵镜检读片成绩,平均为22.0分,及格者20人,占16.8%。不同性别、年龄(≤30岁、31~40岁和>40岁)、专业技术职称(初级、中级和高级)、来源单位的级别(省级、市级和县级)的参赛人员制片和镜检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有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省份的参赛选手的制片(12.1±1.7)、镜检读片(32.1±11.5)成绩均好于没有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的省份(11.1±1.8和18.1±10.5);西部地区参赛选手的镜检读片成绩(18.4±11.4)均低于东部(25.2±12.4)和中部(24.1±13.1)。结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机构的病原检测能力总体水平发展不均衡,仅部分地区检测能力较强,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某院神经内科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和用药合理性,选取该院神经内科病区2016年6月~2016年12月共2988条长期医嘱,进行超说明书用药循证依据分析。结果发现神经内科超说明书用药均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证据质量存在差异。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评估超说明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尽量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联合微信群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53例T2DM患者,男性30例,女性23例,应用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对患者进行院内宣教、院外随访及电话随访等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微信群进行教育,干预6个月后,观察T2DM患者教育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探讨认知增值的相关因素。结果  联合微信群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后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低于教育前(P <0.05);联合微信群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后的延迟记忆评分(86.9±13.5 vs 80.4±14.9)高于个体化健康教育前(P <0.05);经6个月联合微信群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后,HbA1c下降值与延迟记忆升高值呈正相关(r =0.353,P =0.020),与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标准分升高值呈正相关(r =0.327,P =0.045)。线性回归分析后,HbA1c下降值与延迟记忆升高值的相关关系仍存在(P <0.05)。结论  联合微信群的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T2DM患者认知功能,尤其在延迟记忆方面。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的特点及效果,为儿科临床药师选择开展药学实践的模式和方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查阅2013-2016年我院临床药师参与的508例临床会诊记录,从申请会诊的科室、会诊原因、会诊意见及采纳情况、患儿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申请会诊的科室主要为新生儿医疗中心(322例,63.39%),会诊原因主要为预防真菌感染(324例,63.78%),会诊意见主要为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225例,44.29%)。会诊意见被临床全部采纳386例(75.98%),部分被采纳92例(18.11%),未被采纳30例(5.91%)。采纳会诊意见的病例治疗有效率88.91%(425/478),未采纳会诊意见的病例治疗有效率26.67%(8/30)。结论:儿科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会诊,在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6.
通过改进门诊患儿应用水合氯醛口服镇静的管理,保障患儿用药安全。分析给予患儿水合氯醛镇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改进医疗制度和镇静流程,对患儿检查前镇静进行集中管理,并加强用药监护和评估,患儿镇静的满意率提高至97.8%,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保障了患儿给予水合氯醛镇静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7.
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和新修订药品法的实施 ,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国家对药品这一特殊商品的外在和内在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药品的日常验收工作中 ,我们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在此对这些问题作一讨论。1 有效期  国家规定 :由 2 0 0 1年 12月 1日后生产和上市销售的药品必须标明有效期 ,未标明有效期的药品不得生产、销售。 2 0 0 1年 12月 1日前生产且已销售进入流通领域未标明有效期的药品 ,可使用至 2 0 0 2年 11月 30日。而我们在药品验收工作中 ,发现依然有一定量的药品 (尤其是低价普药 )仍未标明有效期。随着 11月 30日…  相似文献   
58.
59.
魏秀娥  许静  荣良群 《山东医药》2014,(5):32-33,35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3d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4例,其中急性完全性脑梗死350例(A组),进展性脑梗死54例(B组),另选6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Lp(a)、血脂、空腹血糖、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分析血清Lp(a)、HDL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与A组比较,B组Lp(a)升高,HDL降低(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p(a)、低HDL对进展性脑梗死的OR分别为4.336、3.427,95%C1分别为2.037~9.230、1.657~7.089(P均〈0.01)。结论高Lp(a)、低HDL是进展性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STRONGkids (screening tool risk o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growth)评分观察不同营养风险等级的肠套叠患儿使用肠外营养支持对营养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等是否有影响,根据结果对医生进行宣教并干预,推动肠外营养的使用更加合理,减少住院费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STRONGkids评分对肠套叠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STRONGkids评分的不同分值将患儿分组,各组按仅使用肠外营养、未使用任何营养支持再分为A、B组,分别统计2组的比例,以及术后第7天患儿营养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住院费用,观察不同分值组肠外营养使用率以及使用肠外营养是否有必要。临床药师根据研究结果与医生沟通并干预,1年后比较干预前后肠外营养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结果:1~2分的患儿中A组与B组在营养指标、术后住院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但A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B组;3分的患儿中B组较A组患儿的体质量、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显著降低,住院天数A组显著短于B组;总体使用肠外营养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临床药师根据上述结果指导医生根据相关指南对肠外营养适应证进行探讨和改进。干预1年后再次统计,STRONGkids评分1分组肠外营养使用率由77.78%下降至7.50%,2分组由85.42%下降至17.65%;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由18.80%下降至7.27%,住院费用由16 599.50±1 952.22元下降至14 647.09±2 300.16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干预,低营养风险患者肠外营养使用率降低,合理性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费用降低。临床药师在推动肠外营养合理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