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2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IL-1R2)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血管的影响。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AGS、MGC-803、BGC-823、SGC-7901、HGC-27、HSC-39)及人胃黏膜细胞(GES-1)中IL-1R2的mRNA、蛋白水平, 选择MGC-803、BGC-823构建下调及过表达IL-1R2细胞模型。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明确IL-1R2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细胞周期及凋亡实验探究IL-1R2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作用。RT-PCR检测下调及过表达IL-1R2的MGC-803、BGC-823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mRNA水平。下调、过表达IL-1R2细胞组及其对照组与血管内皮细胞(HMEC-1)共培养, 明确IL-1R2对HMEC-1增殖、迁移及VEGF、IL-6 mRNA水平的影响。两组间差异表达采用t检验方法比较;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ANOVA)和T...  相似文献   
272.
CIK细胞体外培养的免疫表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过程中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免疫表型的动态变化。方法通过向外周血单个粒细胞(PBMC)中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γIL-1α、γ干扰素(γ-IFN)与抗CD3McAb,诱导出CIK细胞。经流式细胞分析法对CIK细胞进行动态表型分析。结果动态表型分析显示,在第14~21天时CD3 CD16 56 细胞为(31·6±5·5)%~(35·8±9·7)%,呈高表达的平台期。结论CIK细胞在体外培养14~21d,CIK细胞CD3 CD16 56 双阳性细胞呈高表达,此时临床应用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73.
回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抗瘤活性是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50~100倍。为了探讨喉癌患者TIL细胞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状况,笔者对23例输注自身TIL细胞的喉癌患者进行回输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与比较,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23例喉癌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确诊为鳞癌(喉癌组)。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37~72岁,平均57.5岁。同时以健康体检人员20例作为对照组(正常组),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0~70岁,平均55.0岁。1.2检测方法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产)。RPMI1640液(为美…  相似文献   
274.
以PD-1/PD-L1 轴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策略已经应用于临床上多种肿瘤的治疗。PD-L1 作为表达于肿瘤细胞中的重要免疫调控靶点,可以应用单克隆抗体阻断其介导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但是,PD-L1 的表达受多种因素调控,包括基因组水平、翻译后修饰过程以及翻译后CMTM4/6 介导的内含体循环调控等。本文就PD-L1 蛋白表达的受调控过程及其在胶质瘤免疫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5.
276.
血清AFP-IgM复合物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新型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IgM免疫复合物(AFP-IgM)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03名健康人、7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27例中度肝硬化和63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AFP-IgM与甲胎蛋白(AFP)含量.以非肝癌组(健康人、中度肝硬化和慢性肝炎)作为对照组.结果 AFP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IgM(0.85 vs 0.72,Z=3.21),并应用ROC曲线确定AFP-IgM和AFP的临界值分别为3×105AU/L和10ug/L.在此临界值下,AFP-IgM和AFP对PHC的敏感度分别为64.9%和79.7%,特异度分别为75.6%和80.3%,两者的有效性相近;但对早期(Ⅰ与Ⅱ期)肝癌诊断时,AFP-IgM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0.91 vs 0.82,Z=1.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敏感度分别为94.4%和72.2%,特异度分别为81.9%和79.9%;联合检测以两项均为阳性诊断原发性肝癌:特异度可达89.1%,有效性为79.0%.结论 采用AFP联合AFP-IgM检测可提高PHC诊断的特异度和有效性,但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AFP-IgM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比AFP更高,AFP-IgM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更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7.
周颀  蒋敬庭  徐斌  吴昌平 《检验医学》2009,24(6):431-433
目的检测肝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水平,分析在不同程度肝细胞损伤情况下的Lp(a)表达规律。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36例肝癌患者、28例中度肝硬化患者、68例慢性肝炎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的Lp(a)水平,并对不同程度肝炎患者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Lp(a)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各肝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轻、中、重度间比较,轻度和重度Lp(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水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r:0.055,P=0.439),Lp(a)水平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a)是肝脏损伤的间接指标,评价血清Lp(a)水平有助于评估肝脏疾病的肝功能,同时血清Lp(a)可作为临床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78.
目的分析自然杀伤(NK)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7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NK细胞的表达,采用SAS9.12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在胃癌、胃炎及胃息肉组织中均可见NK细胞的表达,但胃癌组NK细胞的表达[(31.74±15.93)个/HPF]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5.02±2.55)个/HPF]和胃息肉组[(4.84±1.55)个/H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K细胞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复发、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NM分期越高,NK细胞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K细胞低表达组相比,NK细胞高表达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14个月,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8,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与NK细胞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有降低胃癌死亡风险的趋势(RR=0.68,95%CI=0.41~1.23)。结论NK细胞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胃癌生存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79.
目的探讨B7-H1、B7-H3在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及各类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v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7-H1、B7-H3分子在84例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0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20例,恶性肿瘤54例(浆液性囊腺癌36例,非浆液性囊腺癌18例)。比较B7-H1、B7-H3分子在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对其中54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B7-H1、B7-H3的表达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7-H1、B7-H3分子主要表达于卵巢恶性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膜上,呈弥漫性棕黄色颗粒状染色。B7-H1分子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30.0%(6/20)、66.7%(24/36),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1,P〈0.05)。B7.H3分子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5.0%(5/20)、69.4%(25/36),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7,P〈0.05)。恶性组中,B7-H1、B7-H3的表达水平与卵巢恶性肿瘤的FIGO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或年龄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B7-H1、B7-H3分子在卵巢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且恶性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交界组和良性组,提示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评估卵巢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