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背景与目的:提高放疗剂量有可能降低食管癌的局部失败率.本研究试图获得食管癌的三维适形放疗的最大耐受剂量,并观察疗效.方法:剂量从70 Gy开始递增到76 Gy.所有病例均先大野时常规分割46 Gy/23 Fx/4.5 周,缩野时改用加速超分割,1.5 Gy/FX,加量24 Gy/16 Fx.每完成5例后再加量3 Gy.以≥15%的患者发生≥RTOG Ⅲ级急性放射性损伤为终止剂量递增标准.结果:从2000年7月-2001年7月,共18例患者入组.70 Gy和73 Gy各5例,76 Gy组8例.70 Gy组没有≥3级急性和晚期放射性损伤;73 Gy水平组≥3级晚期放射性损伤4例(其中2例死亡);76 Gy组出现≥3级放射性损伤5例(62.5%),≥3级晚期放射性损伤6例(75%)(其中3例死亡).结论: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食管癌的放射治疗不应追求高剂量,当食管癌照射剂量超过70 Gy以后,放射损伤明显增加.食管癌的剂量递增试验应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92.
蒋国梁 《中国肿瘤》2001,10(8):53-55
《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介绍和阐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对肺癌进行临床研究的成果。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此书强调综合治疗及突出“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并就有关肺癌放射治疗的内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3.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大剂量分割放疗的临床Ⅰ/Ⅱ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焕军  蒋国梁  傅小龙 《上海医学》1999,22(10):606-608
观察3种大剂量分割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耐受性及疗效。方法1997年1月-1998年12月共治疗NSCLC脑转移35例,原发灶经病理证实。脑转移灶经CT和MRI证实。根据NSCLC脑转移原发灶状态,转移情况制定3种大剂量分割放疗方案。  相似文献   
94.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总疗程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明  傅小龙  蒋国梁  王丽娟  钱浩  赵森 《癌症》1999,18(2):199-202
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探讨总疗时间对放疗效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择1990年1月-1996年12月间根治性放疗的经病确诊的Ⅰ-Ⅲb期与NSCLC患者256例,生存统计采用Kaplan-Miere法及Log-rank检验,  相似文献   
95.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验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 dimentionalconformalradiotherapy ,3 DCRT)作为一种精确度很高的治疗技术 ,是提高治疗比的重要物理措施 ,它对于以局部肿瘤未控或复发为主要失败原因的肿瘤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有学者将适形放射治疗评价为放射肿瘤学史上的一次变革 ,并认为该技术将成为 2 1世纪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主流。与常规放射治疗相比 ,适形放射治疗的精确度要求更高 ,因此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措施就显得更加重要。如何证实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得到准确、忠实地执行是其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 ,包括 :治疗…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7.
肺癌放射治疗中正常组织损伤的容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治疗所引起的正常组织损伤与患者个体情况、组织器官的基础功能、照射总量、分次量和分割方法有关,而容积效应也同样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笔者将综述肺癌放射治疗中所累及的重要脏器放射损伤的容积效应,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98.
Objective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image quality of megavoltage cone-beam CT (MVCBCT) under different scanning condi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Methods Si-emens ONCOR linear accelerator with MVCBCT was used to scan the phantom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image quality was evaluated in terms of image noise, uniformity, spatial resolution, contrast resolution, the number of Monitor Units(MUs) used in imaging,and the size of the reconstruction matrix. The comparison of the image quality between MVCBCT and conventional simulator CT was also analyzed. Results The image noise wa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MUs. The uniformity index showed that the system u-niformity was weakly dependent on MU numbers or the size of the reconstruction matrix. Except for the ima-ges with 5 MUs,all other images had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0.4 lp/mm with a reconstruction matrix of 256 ×256. Better low contrast resolution was achieved by using more MUs. For typical pelvis and head-and-neck patients,the imaging dose at the center was 0.8 cGy/MU and 0.7 cGy/MU, respectively,and the maxi-mum dose was about 1.2 cGy/MU. For typical abdomen patients,the image maximum dose and center dose was 1.3 cGy/MU and 0.7 cGy/MU,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image quality of MVCBCT is inf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kilo-voltage CT. However,wit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arameters in imaging,we can a-chieve sufficient image contrast in the bone,air and some soft-tissue structures with low imaging dose to pa-tients. Such images can be used for IGRT.  相似文献   
99.
51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放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51例小细胞肺癌潜在可切除的病例经作术前放疗 ,中位 35 Gy,32天后手术 ,手术切除率为76 .5 % ,显示术前放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 9.8% ,与单纯手术组 (5 .0 % )无显著差异 (P>0 .0 5 )。术前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的疗效基本一致 ,其 1,3和 5年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与后者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 5 )。术前放疗组的 5年生存率为 37.0 %。单因素分析和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肿瘤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范围以及肿瘤手术切除与否是影响术前放疗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采用野中野正向调强技术进行单纯乳房照射时各站腋窝淋巴结剂量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37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采用“野中野”技术照射乳房,在定位CT图像上勾画患侧第Ⅰ、Ⅱ、Ⅲ站和胸肌间淋巴结靶区,并勾画腋静脉,在三维放疗计划软件上逐站分析其所接受的剂量。配对t检验分析影响腋窝淋巴结剂量分布的因素。结果 在全乳PTV处方剂量50 Gy分25次情况下,第Ⅰ、Ⅱ、Ⅲ站和胸肌间淋巴结被95%处方剂量所包括体积比平均值分别为34.7%、6.1%、0.4%和39.6%,Dmean分别为30.8、15.7、5.0 Gy和28.8 Gy;腋静脉以下和以上淋巴结区域被95%处方剂量包括的体积比为45.6%和0.7%,Dmean为38.2 Gy和6.7 Gy。乳房照射野的上界距离肱骨头的距离是影响腋静脉以下淋巴结区域Dmean的唯一有意义因素(P=0.037)。结论 全乳正向调强野中野技术对腋静脉以下腋窝淋巴结的实际照射剂量是不可忽略的,必须在分析保乳术后腋窝淋巴结控制率时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