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估Vidar VXR-12位胶片数字化仪的特性,建立胶片数字化系统,为该系统用于剂量分析提供保障.材料与方法:自动检测后1小时内,反复扫描光密度校准片,观察预热对稳定性的影响;系统稳定后1小时内和6周内,将校准片连续数字化,观察短期和长期稳定性;改变数字化分辨率,在系统稳定后1小时内将校准片连续数字化,观察分辨率的影响;将剪切有不同大小间隙的曝光胶片数字化,确定散射线对胶片透射的影响.结果:系统自动检测后,胶片透射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约20分钟时趋于稳定;OD值<1.82时,数字化仪SNR较高,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具有该特点;分辨率对SNR存在显著影响,以339μm时SNR最高,85 μm时最低;散射光线增加了邻近区域的胶片透射,影响大小与间隙的宽度和测量点与间隙的距离有关.结论:明确了Vidar VXR-12位数字化仪的基本特性和局限性,初步建立了胶片数字化系统.  相似文献   
82.
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探讨影响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1990年1月~1996年12月间根治性放射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Ⅰ~Ⅲb期NSCLC患者256例,生存统计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以多因素分析时各因素的变异系数乘以分组值计算预后指数。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4.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1%和7%。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临床分期早;在较短的总疗程时间内接受较高剂量的照射;病理类型为鳞癌和放射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较好的患者预后较好。综合以上4种因素的预后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的预后亚组。结论临床分期、放射治疗方法、病理类型和放射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是放射治疗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预后指数模型能够比TNM分期等单个因素更好地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83.
氟尿嘧啶及其前体药物去氧氟尿苷的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尿嘧啶类药物作为放射治疗增敏剂用于临床放化疗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腹部恶性肿瘤.氟铁龙是5-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具有肿瘤靶向性,在肿瘤中的浓度较高,且可通过口服用药,可作为较好的放射增敏剂.目前已报道口服氟铁龙对胰腺癌、肝癌、直肠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本文介绍其放射增敏机制、临床前期的实验研究、临床放射增敏及展望.  相似文献   
84.
2008年3月7—8日,中同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五届中国肺癌高峰共识会”,来自全国的50多位专家,讨论了非小细胞肺癌N2之诊断和治疗。形成了非小细胞肺癌N2之诊断和治疗的中国共识。  相似文献   
85.
正向调强技术结合ABC系统对乳腺癌放疗的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患者对治疗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有学者提出采用正向调强放疗技术代替传统的切线野技术照射全乳,其目的在于得到更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和降低心肺等重要器官的放射损伤.目前影响乳腺癌及其他胸部肿瘤摆位误差有诸多因素,其中呼吸运动而引起体位的移动是客观存在的,表现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随着自由呼吸心脏部分体积会周期性的引入照射区.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PTL)临床特点、诊断措施,治疗的选择及影响局部控制和预后因素.方法1972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PTL43例,对其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应用SPSS 10中的卡方检验、寿命表法、log 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结果PTL肿瘤发展时,首先侵犯甲状腺周围的颈内淋巴结,低度恶性PTL无1例发展为高度恶性.总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71%,5年、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78%;死于肿瘤7例,均为Ⅱ期以上,2例有B症状(2/3),4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示病理类型、颈部有淋巴结转移、分期及全身转移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期(P<0.001),病程的长短也影响PTL的预后(P=0.049).局部复发9例,均为单纯手术者(9/11),B症状及治疗方案对肿瘤局部控制有影响(P<0.001,P=0.002).结论PTL是预后较好的一组淋巴瘤.手术的作用明确病理诊断及分类.建议病理类型为粘膜相关淋巴细胞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和滤泡性淋巴瘤(FL)的ⅠEA单纯术后放射治疗,ⅡEA以上可行术后放疗+化疗.而对于有B症状或/和高度恶性的PTL则应以化疗为主,完全缓解后可考虑局部放疗.  相似文献   
87.
从1895年伦琴发现射线,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镭,1950年代开始钴-60治疗以来,到现在放射线的医疗应用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其原理是尽可能在正常组织损伤小的情况下,利用射线的能量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由于对患者造成的负担小,受年龄以及身体状况影响小等优点,放疗已发展成包括手术,抗癌药物治疗在内的三大肿瘤治疗手段之一,甚至放疗已经成为了一些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1]。  相似文献   
88.
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具有恶性度高、进展快、易复发及转移等特点,多数发现时病期较晚,故预后较差.2008年美国的新增病例为37 680例,34 290例患者死于该疾病.  相似文献   
89.
目的精确评估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质子放疗患者自由呼吸对质子束流末端截止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质子放疗患者,照射结束后10 min左右进行PET‐CT扫描,图像在Raystation RV工作站上进行感兴趣区的确定和采样线的抽提,计算同一空间位置的预测感生放射性和由PET采集得到的真实感生放射性之间的空间差异ΔR_(50),将每对采样线的深度误差值ΔR_(50)进行二维转化和束流视野投影。结果20例乳腺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随访期内未观察到放射性肺炎的发生。20例患者进行了21例次验证,结果显示均匀分布的主视野、副视野的深度误差分别为(-0.75±1.89)mm、(-0.82±2.06)mm,序贯治疗的主视野、副视野深度误差分别为(1.81±1.87)mm、(1.32±1.74)mm,同步加量的主视野、副视野的深度误差分别为(-1.47±1.44)mm、(-1.48±2.11)mm。结论离线PET‐CT在体生物验证结果显示,乳腺癌质子射线的束流末端截止误差在3 mm内,满足临床与物理师对乳腺癌治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0.
背景与目的中国易瑞沙(吉非替尼、ZD1839)扩大用药(EAP)项目开始于2001年,旨在为标准治疗失败后或不能耐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提供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本研究主要评估仍在EAP组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肿瘤控制情况、服药安全性、临床特点及基因测定。次要目标为探讨长期生存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这是一项描述性观察研究,数据收集依据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于仍在EAP组中的患者,数据将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于已从EAP组中退出的长期生存者和快速进展者,数据以回顾性方式收集。结果在EAP数据库中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934例,其中59例为服用吉非替尼>3年的长期生存者,包括25例仍在EAP组,34例已退出EAP组,875例为快速进展者。59例长期生存者来自中国的15个临床中心。仍在EAP组的长期生存者,中位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ung,FACT-L)、试验结果系数(trial outcome index,TOI)和肺癌量表(lung cancer subscale,LCS)分值分别为64.5、37和12.5,91.6%患者的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为0分-1分,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中位有效持续时间分别为37.5%、87.5%和68个月。在59例长期生存者中,没有发现严重或新的不良反应;其中<65岁者68.5%,腺癌81.4%,女性55.9%,从不吸烟者71%。与快速进展者比较,长期生存者中女性比例稍高(P=0.02)。本研究收集了3例患者的组织标本,其中1例EGFR突变阳性;2例Ki-67蛋白表达阳性,这2例患者生存期都超过73个月。同时收集了22例血浆标本,1例EGFR突变阳性。结论部分晚期NSCLC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可获3年以上长期生存,并为长期生存者提供了良好的生活质量、满意的疗效和药物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