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目的探讨建立人结肠癌裸鼠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可能性。方法建立人结肠癌皮下移植瘤及原位种植瘤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定量RT—PCR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lyve-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A receptor-1,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及淋巴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D.VEGF-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的表达,以比较两者在淋巴管生成的管网数量和淋巴管生成因子的差异。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皮下移植瘤及原位种植瘤的VEGF-C,VEGF-D和VEGFR-3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原位种植瘤与皮下移植瘤之间也存在差异(P〈0.05):而原位种植瘤lyve-1及CK20染色的阳性淋巴管相比皮下移植瘤更为密集。结论原位种植瘤和皮下移植瘤结肠癌动物模型都发生了淋巴管生成,但前者淋巴管生成的数量及形态都较后者更有优势,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淋巴道转移机制.药物干预及抗转移治疗提供了建立较理想动物模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82.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淋巴管生成是肿瘤转移过程的必要环节,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其对抗研究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现综述肿瘤淋巴管生物学特性、淋巴管生成机制、抗淋巴转移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83.
几种较特异的肝癌标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甲胎蛋白(AFP)仍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最特异的标志,但尚有10~30%的PHC患者其血清AFP为阴性,35~40%的PHC患者血清AFP测定值<400ng/ml。这些AFP低浓度阳性或阴性PHC以及某些良性肝病患者出现的AFP假阳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还需寻找AFP以外的肝癌标志以弥补AFP的不足。本文依据现有的一些国内外资料,试对几种目前较为肯定的肝癌标志,尤其是对AFP低浓度阳性或阴性PHC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不仅在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而且在肿瘤的生长、进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间质干细胞被认为是CAFs的主要来源.本文对CAFs的来源、分子机制和可能的潜在治疗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5.
探讨老年人胆石症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6年 6月~ 2 0 0 0年 6月间 94 0例老年胆石症和同期 5 96例中青年胆石症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术前合并症多、病情急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 ;尤其急性发作超过 72h再行急诊手术者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更高。结论 :老年人各脏器储备功能减退 ,对于老年人胆石症的外科治疗 ,必须重视其合并症的处理和选择恰当的术式 ,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86.
去甲斑蝥素对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范跃祖  陈春球  赵泽明  孙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8):922-925,i0001,i0002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新生血管生成模型和裸鼠胆囊癌荷瘤模型,分别对HUVEC、CAM新生血管和裸鼠荷瘤血管生成进行随机干预实验,实验分对照组、5-氟尿嘧啶(5-Fu)组、不同浓度NCTD组、内皮抑素(ES)组、NCTD十5-Fu组和NCTD+ES组,应用病理学检查、FCM、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CD34染色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等,观测、分析HUVEC的凋亡形态改变、凋亡率,CAM血管被抑制、破坏作用,荷瘤裸鼠胆囊癌微血管密度(MVD)、瘤周血管破坏形态。结果(1)NCTD对HUVEC的ED_(50)为0.352 g/L。NCTD组HU—VEC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86±5.67)%vs(4.60±1.45)%,P<0.05],荧光显微镜下见血管内皮细胞不同程度凋亡;NCTD和ES一样,随时间延长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加强,呈时间效应关系。(2)在CAM实验中,NCTD浓度与其抑制CAM血管生成作用呈正相关(r=0.89,t=3.45,P<0.05),即随浓度增高NCTD鸡胚存活率下降(55%~60%比80%,P<0.05)、CAM毛细树状血管减少、血管生成抑制率增高(90.9%~100.0%比0~53%,P<0.05),与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CTD对CAM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强。(3)NCTD应用后,荷瘤MVD与5-Fu组(4.12±1.40比15.80±5.90,P<0.01)、对照组(4.12±1.40比17.60±3.20,P<0.01)比较明显减少,与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见凋亡、片状坏死肿瘤细胞周围有血管破坏现象;且荷瘤MVD与荷瘤体积(r=0.985,t=8.069,P<0.05)、细胞增殖/凋亡比(r=0.956,t=4.61,P<0.05)相关。结论NCTD可有效抑制、破坏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有效抑制胆囊癌增殖与生长。  相似文献   
87.
肝外胆管癌的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55例肝外胆管癌的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本组上段胆管癌占43.64%,中段胆管癌占21.82%,下段胆管癌34.55%,42例得到病理诊断,大体形态属浸润型24例、结节型6例、乳头型11例;镜下检查97.62%为腺癌,其中中高分化型51.22%。低分化型48.78%;上段胆管癌以浸润型、低分化腺癌居多.下段胆管癌以乳头型、中高分化腺癌为主。淋巴结转移45.24%,且多与胆管癌累及范围成正比,肝转移25.45%。手术切除11例(26.19%),其中上段胆管癌切除率11.76%,下段胆管癌切除率42.86%。平均生存期10.78±9.69月(x±SD)。从病理角度看,以下段胆管癌、浸润型低分化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者生存期明显缩短,治疗方面以手术切除组生存期(21.35±16.73月,X±SD)最长,胆肠内引流次之。并对肝外胆管癌的病程特点,不同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全国第六届胆道外科学术会议”于1995年4月10日至14日在上海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胆道学组主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600多名胆道外科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论文2400余篇。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启光教授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中心议题是:中国人胆石症10年变迁,胆囊切除和“保胆”思考,  相似文献   
89.
肝外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关系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55例肝外胆管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临床探讨。按Longmire分型,上段、中段、下段胆管癌分别占43.6%、21.8%、346%;有42例得到病理诊断。手术切除11例(26.2%),“减黄”手术30例(胆肠内引流14例,外引流16例),单纯剖腹,PTCD、非手术保守治疗分别为1、6、7例。随访1~62个月,随访率87.3%。平均生存时间10.8±9.7个月;手术切除组生存时间最长(21.4±16.7个月,P<0.01),生存率最高(P<005);胆肠内引流组的生存时间(12.2±6.8个月)和生存率亦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因此,对有条件的肝外胆管癌,应争取早期作根治性切除+胆管空肠吻合,并酌情切除受累肝脏;即使无根治条件,亦应尽可能作胆肠内引流。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MMP-1,- 2,- 9,- 14表达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和有/无血管生成拟态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IHC)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高/低免疫反应性截点得分选择和ROC曲线被用来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和14)在89例胆囊癌(GBC)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VM)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MMP-2与MMP-14(MT1-MMP)表达明显与胆囊癌VM相关(P均<0.01),与Nevin分期、分化和无VM组肝转移程度相关(P均<0.05);此外,MMP-2表达也与浆膜浸润和VM组肝转移相关(P均<0.05).在胆囊癌VM患者中,MMP-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如中度分化、Nevin分期(S3-S5)、肝转移、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MP-14表达与分化程度(G2和G3)、Nevin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阴性肝转移和浆膜浸润相关(P均<0.05).多变量分析显示,MMP-2与MMP-14为胆囊癌VM阴性或阳性患者总生存和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MMP-2、MMP-14是有/无VM胆囊癌患者的独立的预后因素,在VM形成和GBC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