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医药卫生   1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肝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为肝细胞与胆管细胞能力的肝原始细胞.而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死亡率居第2位的恶性肿瘤.近年在中晚期肝癌中发现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即肝癌干细胞)存在,并认为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机制的失调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因素之一,这种细胞可能与肝癌细胞增殖的维持、转移、放疗和化疗抵抗等现象有关.本文就肝干细胞和肝癌干细胞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转移和治疗抵抗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2.
为使医学研究生建立利用和改造细胞的现代细胞物理学知识体系和技术能力,我们将研究生的细胞生物学课程改为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课程,从教学的主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学生学完该课程后既能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高新技术,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去,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血清诱导方法和无血清诱导方法)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定形内胚层细胞的效率.方法 利用血清诱导法和无血清诱导法分别诱导分化小鼠胚胎干细胞,根据定形内胚层表面标记蛋白(Cxcr4、c-Kit和E cadherin)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定形内胚层诱导的时间及效率,并利用RT-PCR检测两种方法诱导的定形内胚层基因表达谱;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无血清诱导过程中内胚层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Cxcr4和c-Kit双阳性细胞进行定形内胚层基因表达的鉴定.结果 血清诱导法和无血清诱导法都能够将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定形内胚层,其中无血清组的诱导效率高于血清组,高达74.19%,并且在诱导的第4天就能到达峰值.结论 建立了高效快捷的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定形内胚层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向肝、胰等组织细胞诱导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preS2-S基因诱发的体液免疫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含HBVpreS2-S基因的质粒pcDNA3-S2-S经胫骨前肌肌肉注射免疫正常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将抗血清经尾静脉注射到转基因小鼠BALB/c-TgN(preS2-S/ayw)体内,不同时间点静脉采血检测小鼠血清HBsAg、抗HBs抗体、前S2抗原、前S2抗体、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的变化,并处死动物检查肝、脾、肾、肠、肺和肌肉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DNA免疫正常小鼠后8-14周,抗HBs抗体的浓度维持在130-140mIU/ml;免疫后小鼠抗血清转移到转基因小鼠BALB/c-TgN(preS2-S/ayw)后2、4、7和14d,小鼠血清中未检测到HBsAg和前S2抗原,抗HBs抗体持续阳性,前S2抗体14d时转阴;ALT2、4d升高,7d恢复到正常;AST14d内始终高于正常值,4d时达高峰;尿素氮异常,γ-GT与肌酐正常。转基因小鼠肝脏出现急性乙型肝炎的改变,初期(2d、4d)血窦内和汇管区有淋巴细胞浸润,4d肝细胞开始肿胀;中期(7d)全小叶出现肝细胞气球样变,肝小叶内出现肝细胞点灶性坏死伴单个核细胞浸润,汇管区轻度单个核细胞的浸润;后期(14d)时肝细胞肿胀明显减轻,小叶内和汇管区的淋巴细胞浸润加重;脾脏(14d)淋巴细胞增生,肾脏有淋巴细胞的浸润,肺、肠和肌肉组织无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preS2-S基因免疫后抗血清转移到乙肝转基因小鼠体内,能使转基因鼠出现类似人急性乙型肝炎的表现,表现HBV preS2-S基因的表达产物所诱发的体液免疫在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adr亚型基因疫苗pCMV-S2.S(PS),观察其诱导小鼠所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将PS注射于C57BL/6小鼠胫骨前肌内,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抗HBs抗体以及采用^51Cr释放实验检测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结果:注射基因疫苗1周后,血清中抗HBs抗体转阳,4周后抗体达到高峰,并以高水平维持至少8周;第12周时PS诱导小鼠产生了良好的HBV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P<0.05)。结论;所构建的HBV adr亚型基因疫苗PS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经济简便有效的制备转基因小鼠的方法。方法 分别将线形和环状乙肝病毒X基因表达载体pcDNA3-X按常规显微注射入小鼠受精卵。导入假孕雌鼠,同时应用微量注射针将脂质体包裹的pcDNA3-X表达麓体直接注入C57BL/6N小鼠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内,运用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对所有转基因仔鼠进行鉴定.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显微注射法繁琐,技术要求高,阳性率相对较高,达16.6%。精原干细胞介导法技术简便.阳性率为6.25%。结论 初步证明用精原干细胞介导法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制备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7.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致转基因小鼠的表型效应。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转基因小鼠中X蛋白的表达部位及其病理学改变。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X蛋白在转基因小鼠的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从F0代到F3代小鼠,X蛋白在肝细胞中的分布逐渐从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病理学分析显示,表达X蛋白的转基因小鼠出现了皮肤组织结构异常、肝组织和肺组织轻度变性等病理学变化。结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皮肤等组织中表达X蛋白,部分转基因小鼠出现的皮肤组织、肝组织和肺组织病理性损伤可能与X蛋白有关;各代转基因小鼠肝细胞中X蛋白的分布具有规律性的变化,可用于研究X蛋白在不同部位发挥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8.
骨髓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在受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鼠体内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将C57-TgN(Mx-cre)雄性小鼠的骨髓细胞经尾静脉植入受致死剂量照射的雌性受体鼠,重建受体鼠骨髓,然后分别用PCR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受体鼠的多个器官组织中sry及Mx-cre基因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PCR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均显示,供体细胞的两个标志sry及Mx-cre在受体鼠的肝脏,肾脏,皮肤,脾脏等多个器官中都有表达。结论:骨髓细胞不仅可以重建受致死剂量照射受体鼠的造血系统,而且具有分化为肝脏,肾脏,皮肤,脾脏等组织细胞类型的多向潜能性。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精原细胞介导法制备乙肝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乙肝病毒X基因表达载体pcDNA3-X;应用微量注射针将脂质体包裹的pcDNA3-X表达载体直接注入C57BL/6N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内,于第一次注射后6周,与雌鼠交配,用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仔鼠基因组中的外源DNA和肝组织中表达的pX蛋白。结果: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并且X基因在Hela细胞中表达;共产仔鼠16只,其中1只为阳性仔鼠,阳性率为6.25%。结论:初步证明用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制备X基因转基因小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0.
Ehlers-Danlos综合征在临床上以皮肤和关节的异常为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关节过度伸屈,皮肤过度松弛,易形成皮下血肿及皮肤变脆。到1978年,根据其临床、遗传及生化特征已分为八型。本文报告两侧特殊的Ehlers—Danlos综合征,这两个患者均男性,一个15岁,另一个18岁,身高分别为145cm和149cm,他们都有如下体征:智能低下,皱纹脸,毛发卷细,眉毛和睫毛稀少,眼间距增宽,牙周炎,多发性骨髓炎,招风耳,鸡胸,翼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