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4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61.
目的 探讨hMLH1 T1151A和APEX A1247G,APEX T2197G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散发性大肠癌患者100例,并以100例正常人为对照.基因组DNA分别由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及健康人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基因序列分析,检测hMLH1 T1151A和APEX A1247G、APEX T2197G的多态性.结果 hMLH1 T1151A的多态性在正常人中发生率1.0%,在散发性大肠癌组中发生率11.0%,差异有显著性(χ2=4.48,P<0.05);APEX A1247G的多态性在正常人中发生率1.0%,在散发性大肠癌组中发生率13.0%,差异有显著性(χ2=4.84,P<0.05);APEX T2197G的多态性在正常人中发生率3.0%,在散发性大肠癌组中发生率27.0%,差异有显著性(χ2=9.44,P<0.01).关联性分析显示hMLH1 T1151A和APEXA1247G无相关性,和APEXT2197G存在相关性;APEXA1247G和APEXT2197G存在相关性.结论 hMLH1 T1151A和APEX A1247G、APEX T2197G的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散发性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散发性大肠癌的筛查和预后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62.
microRNA-21在肿瘤中异常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icroRNA(miRNA)是由18~26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的单链RNA分子,其通过与mRNA的结合来抑制其翻译过程从而调节相应基因的表达,在人体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发挥着作用.miR-21在众多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临床试验证实miR-2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转移,预后存在密切联系,因此miR-21成为了癌症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63.
妊娠期妇女宫颈筛查:附232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2329例妊娠期妇女宫颈筛查及产后随访资料,探讨妊娠期宫颈细胞病理学特征、宫颈病变情况及产后的转归,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09月~2013年09月在我院产检的孕妇共2329例行TCT检查,对异常结果者进行随访、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活检,并与同期进行的中山市宫颈癌大规模筛查项目的非孕期妇女共32491例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孕期2329例TCT中细胞阳性病例97例,总检出率4.16%; 97例TCT阻性孕妇有14例进行了活检,活检率为14.43%,8例病理结果阳性(CIN Ⅰ及以上),阳性率为57.14%;同期有32491例非孕期女性行TCT检查,其中TCT异常人数为1383例,占4.26%,1383例TCT阳性非孕期女性有248例进行了活检,活检率为17.93%,148例病理结果阳性,阳性率为59.68%.孕期与非孕期比较,总的细胞学阳性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其中HSIL检出率非孕期高于孕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5),但两组CIN发生率、宫颈癌发生率、活检率、病理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期CIN组孕期定期检查及产后随访均未见浸润癌的发生.结论 妊娠不是加速宫颈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病变孕妇均于产后自行缓解或无进展,对孕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除浸润性病变外的妇女可以进行随访观察及产后再评估的模式.  相似文献   
364.
中国三城市在校中学生吸烟现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杭州、太原和贵阳市在校中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太原和贵阳市选取11171名中学生采用自填问卷收集数据,调查烟草使用、烟草广告暴露情况、对烟草广告的感知度和易感性、二手烟暴露及知识、态度和行为.对调查数据进行加权调整,然后采用SPSS 15.0软件复杂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可信区间判断分析指标在不同人群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复杂抽样的logistic回归用于青少年吸烟影响因素的筛选分析.结果 3个城市11 171名在校学生总的尝试吸烟率为26.2%(95% CI:23.6~29.1),其中男生为39.9%,女生为12.5%;现在吸烟率为12.5%(95%CI:11.1~14.2),其中男生为21.9%,女生为3.2%;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吸烟率有所不同,职业中学最高(25.8%),高中次之(7.9%),初中最低(6.3%);不同城市学生的吸烟率有所不同,经济状况越好,吸烟率越低.开始吸第一支烟的平均年龄为11.9岁;近半数吸烟学生没有戒烟打算.拥有烟草促销产品、希望拥有烟草促销产品、好朋友中有人吸烟、家人中有人吸烟、周围朋友对自己吸烟的态度、对吸烟的一些错误看法(如低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难度、认为“吸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和“吸烟使人显得成熟”)均为青少年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3个城市在校中学生吸烟仍以男性为主,经济状况越差的城市吸烟率越高.此外,女生吸烟率已经高于成年女性,值得关注.建议尽快开展青少年控烟干预,尤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365.
目的: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在大规模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 936例受检者的宫颈细胞采用TCT技术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ASCUS/AGC以上病变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将CIN及以上病变列为组织病理学阳性病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细胞学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44 936例涂片中,细胞阳性病例1 413例,总检出率3.14%,其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02例(0.4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28例(占0.28%),鳞状细胞癌(SCC)4例(占0.09‰),腺癌(AC)1例(占0.02‰),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119例(占0.27%),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919例(占2.05%),不典型腺细胞(AGC)40例(占0.09%)。对其中761例行病理学检查,并与细胞学结果比较,TCT的病理学阳性率分别为SCC 100.00%(4/4),AC100.00%(1/1),HSIL 90.40%(66/73),LSIL47.27%(52/110),ASC-H 67.69%(44/65),ASCUS16.32%(79/484),AGC 41.66%(10/24)。TCT的病理学准确率分别为SCC 100.00%(4/4),AC 100.00%(1/1),HSIL 60.01%(46/73),LSIL 37.20%(41/110)。结论:TCT检查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方法,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和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66.
目的:了解中山市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探讨乳腺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2006~2008年对中山市99140例妇女进行乳腺病普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婚育史、乳腺疾病史、饮食生活习惯及母系乳腺癌家族史等。其中22 598例妇女进行了乳腺B超检查,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普查99 140例,其中22 598例妇女进行了乳腺B超检查,B超筛查乳腺肿块疾病检出率为91.22%;包括乳腺肿块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增生、乳头溢液等乳腺疾病总检出率为81.24%。乳腺疾病受年龄、绝经方式、绝经年龄、生育孩子个数以及乳腺疾病史等因素的影响。结论:通过乳腺触诊评分,评分3分以上的妇女再进行乳腺B超检查使得乳腺疾病检出率明显增高,大大降低了乳腺疾病筛查的成本。35岁以上中老年妇女、特别是手术绝经、绝经年龄晚的以及有乳腺疾病史妇女应作为重点的乳腺疾病筛查对象。生育孩子越多,乳腺疾病患病率越低。  相似文献   
367.
在医院VTE防控体系下,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穿刺导管相关因素、血栓发生地点、血栓部位、Caprini评分等.认为当Caprini评分为极高危,要警惕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同时要将VTE防控体系从医院内延伸到医院外,开展更有效的延续护理,才能有效地降低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68.
369.
目的:观察重组人 B7-H4蛋白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 T 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B7-H4分别与15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淋巴细胞混合培养48 h 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 T 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及各亚群 T 细胞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芯片检测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含量。结果宫颈癌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与 B7-H4混合培养48 h 后,G1、G2和 S 期的 T 细胞分别占90.59%、8.55%和0.87%,空白对照组 T 细胞各期占92.83%、6.09%和1.13%;B7-H4组 CD4+ T 和 CD8+ T 细胞的 Ki67阳性率分别为2.13%±0.13%和1.03%±1.33%,空白对照组为2.74%±0.98%和1.71%±1.32%。B7-H4组较空白对照组 CD8+ T 和 CD4+ T 细胞占 T 细胞的比例下降,但 CD4+ T/CD8+ T 比值增高,CD4+ CD25+Foxp3+ T 细胞增多;B7-H4组混合培养上清液中 TGF-β1含量为(259.25±32.78)pg/mL,空白对照组为(202.75±20.17)pg/mL。B7-H4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 T 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B7-H4使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 T 细胞被阻滞于 G2期, S 期细胞明显减少;B7-H4抑制 CD4+ T 和 CD8+ T 细胞增殖,但对 Foxp3+ T 细胞增殖和分泌 TGF-β1可能有促进作用;B7-H4对T 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B7-H4在抑制宫颈癌抗肿瘤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它可能成为宫颈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70.
目的探讨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11—2013-07诊治的21例(22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除膨出的跟骨外侧壁并松解腓骨肌腱,行跟骨截骨重建丘部距下关节融合术。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宽度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16.3(3~54)个月随访。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22足融合处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宽度、AOFAS评分、VAS评分等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能矫正跟骨畸形,恢复后足外形、力线及功能,缓解跟骨畸形愈合引起的症状,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