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正>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率日益增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机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困扰,而且增加了患者家庭乃至社会的医疗负担。T2DM以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表现,目前未能明确其确切发病机制。T2DM一直被认为是内科疾病,控制饮食、适当锻炼、服用降糖药及使用胰岛素等,虽有一定疗效,但不能做到疗效的满意和长期的治愈。1995年Pories等[1]报道应用胃转流手术(gastric b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MP)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确诊为PMP的患者临床、病理及CT影像资料.结果 PMP较常见的CT表现包括腹腔囊性占位(43/43,100%)、腹膜及网膜增厚、网膜饼(43/43,100%)、密度不均匀的腹腔积液(38/43,88.37%)及肝、脾被膜压迹(36/43,83.72%);较少见的CT表现包括腹腔内钙化灶(18/43,41.86%)、肠梗阻(17/43,39.53%)、心包积液(15/43,34.88%)、腹壁肌肉内囊性肿块(12/43,27.91%)、胸腔积液(11/43,25.58%)、肝脾实质内囊性灶(10/43,23.26%)、输尿管及肾盂积水(10/43,23.26%)、腹腔及心包旁肿大淋巴结(4/43,9.30%)、腹膜后囊性灶(4/43,9.30%)、食管裂孔内囊性灶(3/43,6.98%)及阑尾肿瘤(3/43,6.98%).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PMP 20例,低级别PMP 23例.结论 PMP临床少见,易误诊,CT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3月,为8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结果 保胆成功74例,中转LC 9例,无胆漏、胆管出血,无中转开腹,无死亡.手术历时60~220 min.术后住院3~5 d.随访保胆成功的74例患者6~18个月,无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患者,施行腹腔镜胆道镜保胆息肉摘除术是一种简便、微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5例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上皮性肿瘤中,6例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LAMN),其余9例为前驱病变,包括8例锯齿状病变及1例绒毛状-管状腺瘤,其中锯齿状病变为6例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及2例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14例以"急性阑尾炎"起病,1例以"慢性阑尾炎"起病.SSA/P镜下见锯齿状结构、隐窝扩张呈L或倒T形;TSA见显著的锯齿状轮廓和异位隐窝,具有细胞异型性;锯齿状病变的黏膜肌层完整.LAMN内衬轻度异性的黏液性上皮,管壁纤维化或破裂,管壁内及浆膜见无细胞性黏液池.9例获得随访包括5例前驱病变及4例LAMN,随访时间1.0~81.5个月,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阑尾锯齿状病变及LAMN均可因急性阑尾炎起病,锯齿状病变大多数为镜下偶然发现.外科医生应提高对这些病变的认识,以避免医源性穿孔导致的腹膜假黏液瘤.病理医生应将该类阑尾病变标本全部取材以便于鉴别诊断,报告阑尾切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