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0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PD-L1和P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7例NSCLC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CLC中PD-L1和PD-1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D-L1在癌细胞及癌间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93%(23/47)和61.70%(29/47),两者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PD-1蛋白主要定位在癌间质淋巴细胞,PD-1+淋巴细胞数量与PD-L1蛋白在癌细胞及癌间质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D-L1与NSCLC分期、淋巴结转移、PD-1阳性淋巴细胞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采用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重建的远期疗效,对其症状、体征及功能评分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了1990年~1998年问本科收治并且目前能随访到的31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采用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重建的患者,随访时间98~168个月,平均127.36个月.其中单纯ACL损伤的11例,伴有内侧半月板损伤的15例,伴有外侧半月板损伤的8例,伴有内侧副韧带损伤的6例,伴外侧副韧带损伤的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的6例均伴有内侧半月板的损伤.对其术前和近期的症状、体征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IKDC评分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1例术前弹响、交锁和打软腿的症状均消失,浮髌试验均为阴性.均无过屈、过伸痛.关节轻度疼痛11例,Lachman征阳性3例.前抽屉试验阳性8例,但均无关节不稳的主诉.无取腱造成的其它并发症.Lyshoim膝关节评分平均为:术前49.62±8.22,随访76.60±7.68(P<O.05);IKDC评分结果明显优于术前.[结论]采用双股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式是可行的,长期观察疗效是肯定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移植肌腱的强度也会有所下降.作者提出了移植材料的选择及手术方案改进的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u-PA和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7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肝癌组织中u-PA和MMP-9mRNA阳性率均为100%(45/45);其对应的癌旁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44%(38/45)、28.57%(2/7)和86.67%(39/45)、57.14%(4/7);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显示,u-PA和MMP-9在肝癌组中阳性率分别为75.56%(34/45)、66.67%(30/45),癌旁组分别为26.67%(12/45)、22.22%(10/45),对照组分别为28.57%(2/7)、14.29%(1/7),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在肝癌组织中u-PA、MMP-9的mRNA和蛋白的阳性率均与静脉癌栓形成、肝内外转移有关(P<0.01),与乙型肝炎、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以及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肝细胞癌中的u-PA和MMP-9mRNA及蛋白的高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检测u-PA和MMP-9有助于判断肝细胞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4.
陈罡  罗殿中  周英琼 《北京医学》2007,29(3):180-181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内外环境因素引起体细胞多个癌基因激活以及抑癌基因失活等长期累加的复杂过程.我们于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用免疫组化方法联合检测了72例原发性肝癌(HCC)组织的肿瘤相关基因蛋白p53、p21WAF1、nm23/NKPK及颗粒酶B(granzyme B,GrB)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p14ARF、ARF-BP1、c-my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对45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p14ARF、ARF-BP1、c-myc的mRNA表达和p14ARF、c-myc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p14ARF、ARF-BP1、c-myc的mRNA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80.00%、86.67%、84.44%,在癌旁肝组织中分别为11.11%、20.00%、53.33%,三者的mRNA在癌组织中呈过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p14ARF、c-myc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分别为78.38%、75.68%,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13.51%(P<0.01)和51.35%(P<0.05).结论:p14ARF、ARF-BP1、c-myc在HCC组织中高表达,这种高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采用抗溶菌酶PAP法观察30例小肝癌和36例肝癌旁肝硬化组织中KCs数量的改变,以探讨KCs在肝癌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小肝癌及肝癌旁肝硬化组织中KCs均比正常肝组织中KCs明显减少(P<0.01).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月经周期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789例健康体检的妇女,每4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及HPV检测,根据取样时间分为A组(对照组,卵泡期,月经周期5~9天)、B组(月经中期,月经周期10~15天)、C组(黄体期,月经周期16~22天)、D组(黄体后期,月经周期23~31天)。检测各组HPV阳性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PV阳性样本中HPV病毒载量。结果:HPV检测阳性率B组(18.2%)、C组(16.1%)、D组(16.7%)与A组(1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及95%CI分别为0.900、0.613~1.322;1.039、0.703~1.536;0.997、0.674~1.472,P均0.05)。进行单独分析各组内高危型HPV及单一HPV16、18感染与月经周期并无显著关系,且月经周期对于病毒载量亦无影响(P0.05)。结论:HPV检测阳性率及病毒量与月经周期并无显著关系,临床上没有必要限制HPV检测标本的收集时间,但这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8.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