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技术可在短时间内评估全身骨骼系统的局灶性病变,有效提高MM病灶的检出率,具有评估覆盖范围广,检查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建议将WB-DWI推广应用于MM初筛及疗效评估中。现将WB-DWI与其他传统影像学技术对比的优劣性及其在MM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滤波反投影(FBP)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低剂量优化方案。方法 100例CCTA检查者编入A、B、C三组。A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模式、120 kVp作为对照组;研究组B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模式、100 kVp同时适应增加管电流;研究组C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模式。由两名经验丰富放射科医师双盲法操作完成,记录性别、年龄、BMI、心率(HR)、对比剂量(VOCA)、Z轴扫描长度(LZA)、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测量和记录主动脉根部(ROA)CT值及噪声指数(IN)、图像主观质量评分(Score)、冠状动脉节段数(Seg.)及其分布,比较三组间上述变量差异。结果两医师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2;三组间性别、年龄、BMI、HR、VOCA、LZA、Sco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诊断冠状动脉节段数98.97%(1 149/1 161),三组间各分值冠状动脉节段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ROA、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显示除A与C组间ROA、A与B组间IN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CTDI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显示CTDIvol、DLP、ED差异在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A组比较,B组CTDIvol、DLP、ED分别减少25.3%、30.1%、30.1%,C组CTDIvol、DLP、ED减少56.1%、70.2%、70.2%;与B组比较,C组CTDIvol、DLP、ED分别减少41.2%、57.3%、57.3%。结论采用FBP的256 iCT冠状动脉优化方案减少了辐射剂量,后门控在降低管电压并适当增加曝光量时可使ED减少约30.1%,前门控扫描较常规后门控减少ED约70.2%。  相似文献   
33.
管俊  盛瑞兰  顾健 《医学综述》2002,8(5):268-270
肿瘤细胞具有原发性耐药或对已接触过抗肿瘤药物无论在功能上或结构上都不相关的多种药物具有获得性耐药 ,这种现象被称为多药耐药 (MDR)。多药耐药降低了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尽管临床上肿瘤细胞的耐药可有多种不同的分子机制 ,如p5 3基因突变、Bcl 2水平上调和DNA修复酶的缺陷等 ,其中研究最广泛的机制是细胞将药物泵出的膜转运蛋白。这些膜转运蛋白降低了多药耐药肿瘤细胞内抗肿瘤药物的积累和滞留 ,使药物浓度低于治疗浓度的阈值 ,因而限制的肿瘤细胞的杀灭[1] 。转运蛋白另一机制是将细胞毒抗肿瘤药远离作用位点而在细胞内重新…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初步探讨其在MM患者发生免疫抑制机制中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65例MM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s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 MM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比例[(10.85±2.19)%]高于健康对照组[(7.48±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h)细胞的比例[(31.39±5.19)%]低于健康对照组[(36.55±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患者外周血中CD3~+CD8~+(Tc)细胞的比例[(34.80±4.29)%],高于健康对照组[(28.9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MM组外周血中Th/Tc的比值(0.95±0.24)低于健康对照组(1.29±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异常,导致MM患者更易产生免疫功能失调;同时,由于MM患者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的增加可能进一步加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抑制,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的亚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筑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初治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监测完全缓解者微小残留病灶。结果 32例初治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阳性(100%),其中S型为25%,L型为75%。L型的复发率及早期病死率分别为12.5%、12.5%,显著低于S型的复发率及早期病死率(25%和37.5%)。L型患者的预后比S型患者好。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诱导治疗,缓解后分别用化疗与维甲酸交替进行强化治疗,使PML-RARα阳性率随缓解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同时监测16例APL缓解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患者可长期生存。结论 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对APL的确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应用阿糖胞苷(Ara-c)、顺铂(cisplatin)、足叶乙甙(etoposide),类固醇激素(storid)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12例难治性或复发性NHL,给予Ara-c 500 mg,d5,顺铂40 mg,d1-3,足叶乙甙(VP16-213)100 mg,d1-4,Dex 40 mg,d1-5联合化疗.结果 总有效率(CR PR)为66.6%.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经G-CSF治疗均可恢复.结论 与NHL经典方案无交叉耐药的ACES补救方案是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俊  姜扬文  顾健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1):970-971
在临床工作中 ,经常遇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合并贫血。究其贫血原因 ,较为复杂。甲亢合并贫血可表现为小细胞性、正细胞性 ,大细胞性。究竟发生哪一类型贫血 ,可能取决于不同的发病机理。本组结合不同贫血类型的典型病例 ,就其原因分析如下。1 甲亢合并缺铁性贫血韩熙元等 [1 ] 报道 1例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患者。患者女 ,4 0岁。以贫血症状收住院 ,体征无眼球突出 ,睑结膜苍白。甲状腺轻度肿大。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5 9g/ L ,血清铁减低 ,总铁结合力升高 ,骨髓细胞外铁染色阴性。符合缺铁性贫血。病程中甲状腺代谢…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表达与临床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并以β2微球蛋白(β2-MG)作内对照,检测了36例ANLL患者及10例非恶性血液病对照组患者BCRP基因的表达,将BCRP/β2-MG≥0.5定为BCRP阳性。结果:BCRP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阳性表达高,表达水平差别较大,由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完全缓解组、初治敏感组和临床耐药组。其中临床耐药组BCR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组(P值分别为<0.025,P<0.05);初治敏感组高于对照组(P<0.05)。ANLL BCRP基因表达似与FAB分型无关,但与常用髓系单抗有关(P<0.05)。结论:BCRP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BCRP基因过度表达可能导致ANLL临床耐药,是ANLL患者预后的重要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39.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5月 ,我科以液氮冷冻疗法 ,加大冷冻剂量 ,治疗扁平疣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选择扁平疣患者 117例 ,其中男 3 8例 ,女 79例 ,病程 3个月~ 2年 ,年龄 5~ 5 8岁 ,平均 2 6.5岁。疣体形态呈点状、线状或斑块状 ,10 5例患者疣体分布稀少、散在 ,12例患者疣体较多、分布密集。面部 73例 ( 62 .4% ) ,其中 12例 ( 16.4% )疣体数量较多、密集 ,伴轻痒 ;四肢、躯干部 18例 ( 15 .4% ) ;面部、四肢和躯干部均有 2 6例 ( 2 2 .2 % )。 13例 ( 11.1% )曾接受CO2 激光或电灼治疗 ,遗留浅薄或略突疤痕 …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磁共振肾脏梯度多回波R_2*成像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应用3.0 T MR系统梯度多回波序列,分别扫描专用水模(含氯化锰盐酸混合液小瓶15只)、原位正常肾51例(A组)和移植正常肾22例(B组)志愿者,次月重复扫描专用水模、原位正常肾组,原始DICOM数据导入CMRtools软件测算获得水模各小瓶及肾皮髓质R_2*值。结果水模R_2*与其浓度直线相关(r=0.999,P=0.000),通过直线回归分析,得到R_2*与Ph C拟合直线斜率为0.008,截距为–0.050。实际与预测水模浓度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99,重复扫描水模R_2*ICC为1,重复扫描水模R_2*差值与总体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和移植肾组间性别与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肾双侧R_2*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位肾皮髓质重复测量R_2*ICC分别为0.847和0.915,差值与总体0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与原位正常肾R_2*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髓质R_2*显著高于皮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梯度多回波R_2*成像评价肾氧合状态具有可行性,可为更多肾脏R_2*成像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