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进食有哽噎感,伴胸骨后隐痛不适"就诊,入院诊断为食管癌。入院后在全麻下行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术后出现呼吸衰竭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期间又并发急性肾损伤(AKI)。诊断为:AKI;食管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型糖尿病;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间断血液透析等治疗。临床药师主要对该患者的肠外营养(PN)开始时机、输注方式及氨基酸量调整、血糖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药学监护和干预。患者经过1个多月的临床营养干预,各项蛋白质指标维持良好,整体状态好转,遂转出ICU继续原发病的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42.
李磊  刘静  秦侃 《中国药师》2014,(11):1925-1926
本文尝试结合1例何首乌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与药理毒理学,探讨何首乌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根据其特点探讨何首乌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和防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促进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43.
44.
黄芪注射液在全营养混合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察黄芪注射液与全营养混合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按临床使用的配伍方案,将黄芪注射液与全营养混合液配伍,通过光阻法、显微计数法两种方法同时测定混合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pH值.结果 黄芪注射液与全营养混合液配伍后,外观及pH值无变化,混合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符合药典标准.结论 黄芪注射液在全营养混合液中稳定.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我院开展门诊药物咨询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待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随机抽取1年门诊咨询登记表500份,按咨询者的年龄分布、咨询内容和咨询所涉及的药物这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老年患者咨询多,咨询的内容广泛,心脑血管药物、降血糖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咨询的多。结论:开展门诊药物咨询工作,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林绪芳  秦侃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39-1440
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9月门诊、住院患者28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孙静  秦侃 《医药导报》2021,(2):268-273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肠外营养处方的基本情况,评估处方合理性,促进NICU早产儿肠外营养合理使用,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地将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NICU2017年8月1日—2018年8月1日使用肠外营养的早产儿按胎龄(GA)分为>34周和<34周两组,对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双胎比例、分娩方式、母亲合并症、氨基酸起始采用时间、氨基酸起始剂量、脂肪乳起始采用时间、脂肪乳起始剂量、出院体质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和胸围、体质量增长速度、肠外营养维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外营养处方配比存在以下问题:热氮比过高或过低,外周静脉置管肠外营养处方的糖浓度和渗透压过高等。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肠外营养维持时间及住院时间越长;该院新生儿肠外营养处方仍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48.
肠外营养治疗中全营养混合液的联用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侃 《中国药房》2005,16(11):864-866
全营养混合液(TNA)又称全合一(AIO),是使用无菌混合技术将所有肠外营养(PN)日需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混合在一个3L的袋中,然后输注给需要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的患者.其配方可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进行调配,给临床TPN支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安全.不过,TNA的使用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保护肠屏障功能、改善蛋白质代谢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弥补上述不足,近年来联合应用药物增强TNA疗效的研究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广泛开展,本文就TNA联用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借鉴"营养日"调查问卷模式,评估住院病人营养状况。重点探讨其肠外营养使用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根据欧洲通用的"营养日"调查问卷内容,收集2017年5月5日当天,安徽地区10家综合医院所有输注PN的成年住院病人(≥18岁)的基本信息、营养状况及PN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结果:调查共收集问卷287份,其中63.1%(181/287)存在营养风险。PN的输注形式上"多瓶串输"者46.0%(132/287)和"全合一"者54.0%(155/287)的比例基本相当。PN输注途径主要为外周静脉69.0%(198/287),中心静脉占31.0%(89/287)。营养液平均输注时间为(10.3±4.4)h。PN配方的糖脂比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间距为0.6(0.2,0.7),热氮比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间距为163.4(115.3,244.1)。结论: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需通过提高PN处方水平以规范PN支持治疗合理有序的开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管理策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并结合某院高警示药品管理的实际工作,研究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管理策略。结果:通过实施的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管理策略与标准操作流程,有效加强高警示药品的管理,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对高警示药品的认知,有效保证用药安全。结论:医疗机构应足够重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和风险防范,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安全使用的标准流程,强化医药护人员的高警示药品教育培训,推广患者安全用药的健康宣教,降低用药风险,减少医患纠纷,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