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初治肺结核(TB)病人抑郁心理防治效果.期望病人以健康心态积极接受治疗,提高抗结核治疗的依从性,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方法]将60例初治肺结核,痰常规( ),6个月化学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邀请家属陪同参加健康教育,两组病人心理状况的评估以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不同时段的评分,以此比较有家属参与和无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初治肺结核病人心理反应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抑郁心理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可以明显缓解和防止肺结核初治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具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52.
INF-α能抑制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和逆转骨髓纤维化,临床证实IFN-α在Ph^-骨髓增殖性疾患(MPD)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疗效,为MPD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饮食护理对肺结核病人化疗效果的影响,探讨个性化饮食护理方法.[方法]160例初治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肺结核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饮食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空洞闭合情况、强化期(2个月)痰菌转阴率以及随访1年痰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治疗效果、空洞闭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强化期痰菌转阴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痰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个性化饮食护理可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54.
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 ;p73、P63、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临床Ⅰ、Ⅱ期的过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 ;p73蛋白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p73蛋白与p53蛋白,p63蛋白与p53蛋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r= 0.368,0.342,P<0.05)。结论 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73,p63和p53的过表达三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73和p63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356例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相互转化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并发症及相互转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临床观察,随访356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78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9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85例,对这些患者的并发症及共转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6例MPD中共有101例(28.5%)病程中出现栓塞,81例(22.8%)并发血,60例(6.9%)出现高血压症状,20例(5.6%)合并冠心病,3例(0.8%)并发溶血,1例(0.3%),并发消化道溃疡,2例(0.6%)并发结石,1例(0.3%)并发骨髓坏死。24例(6.7%)(ET9例、PV15例)转化为骨髓纤维化,2例(0.6%)(ET1例,MF1例)转化为红细胞增多症,,3例(0.8%)(MF1例、PV2例)转化为血小反增多症,5例(1.4%)(ET2例,MF3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1例(0.3%)(ET1例)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11例(3.1%)在观察期中死亡,5例(1.4%)死于急性白血病;2例(0.6%)死于消化道大出血,死于心肌梗死及感染性休克各1例(0.3%),2例(0.6%)死因不明。结论: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的MPD病程中栓塞,出血为主要并发症,ET、MF及PV可以相互转化,也可以发展为其他血液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骨髓侵犯(BMI)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16年9月经组织病理确诊的702例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以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术及~(18)F-FDG PET/CT中任何一项检查方法阳性即判定为淋巴瘤骨髓侵犯。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发生率明显高于霍奇金淋巴瘤(HL)[32.6%(201/616)vs 15%(13/86)](P0.05)。NHL中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明显高于T细胞淋巴瘤[37.0%(159/430)vs 22.6%(42/186)](P0.05)。按不同病理类型分析,套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为88%(22/25),滤泡性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为38.5%(15/39),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为21.8%(56/257),肝脾T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为100%(5/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差异较大。对初诊淋巴瘤患者进行骨髓评价对淋巴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CD160分子在人自然杀伤(NK)细胞中的表达及与血液肿瘤的可能关系。方法:从RNA和蛋白水平确定人白血病细胞系NK92细胞表达CD160,并检测该细胞系的增殖特征及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特点。建立以NK92为效应细胞、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或THP-1为靶细胞的杀伤反应体系。加入CD160阻断抗体CL1-R2后,明确其对NK92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种类初发血液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标本中NK细胞的CD160表达水平。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杂交检测到NK92表达CD160,流式细胞学检测到NK92细胞表面CD160表达强阳性。NK92可有效杀伤2种白血病靶细胞,抗体阻断CD160后,NK92的杀伤功能被显著抑制。2种靶细胞均高表达HVEM,而K562不表达HLAⅠ类分子。不同种类血液肿瘤患者的外周血CD3-CD56+NK细胞CD160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细胞。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组与正常对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人CD160分子参与并介导了NK细胞的部分杀伤功能,血液肿瘤患者NK细胞表面CD160分子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CD160表达的下调可能是血液系统肿瘤免疫逃逸的一种新机制。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比较Ph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应用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Ph染色体阴性(Ph-)ALL患者化疗后进行allo-HSC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3年1月至2014年8月行allo-HSCT的55例B-ALL患者中配对选取19例Ph-ALL患者(Ph-ALL组)与19例TKI联合allo-HSCT的Ph+A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h+ALL组和Ph-ALL组在性别、中位年龄、发病时外周血WBC> 30× 109/L的例数、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例数、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移植时间、干细胞来源、供受者HLA相合情况、预处理方案、输入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细胞数等方面基本匹配.Ph+ALL组和Ph-ALL组白细胞和血小板植活时间相当(12d和13d,P=0.284;14 d和17d,P=0.246).Ph+ALL组和Ph-ALL组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7.5±12.4)%和(74.3±11.4)%(P=0.434)、(67.8±12.4)%和(74.3±11.4)%(P=0.4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h+ALL组和Ph-ALL组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5.8±8.4)%和(21.1±9.4)%(P=0.665),其中Ⅲ~Ⅳ度a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6±5.4)%和(11.5±7.6)%(P=0.54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4.1±14.0)%和(44.1±13.0)%(P=0.835),其中广泛型c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3.1±8.7)%和(6.2±6.1)%(P=0.379).Ph+ALL组和Ph ALL组累积复发率和累积非复发死亡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8±7.2)%对(20.0±10.7)%(P=0.957)和(23.9±12.4)%对(7.1±6.9)%(P=0.224)].结论 Ph+ALL患者化疗联合TKI后行allo-HSCT与Ph-ALL患者行allo-HSCT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前和预处理期间肝功能异常的特征及其与肝脏合并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allo-HSCT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采集其移植前和预处理期间肝功能数据,观察其对造血重建、移植相关肝脏并发症、生存和移植相关死亡的影响。结果 196例患者中,38例移植前存在肝功能异常,159例预处理期间发生肝功能异常,28例(17.6%)出现3度肝损害,无4度肝损害出现。移植前和预处理期间肝功能异常对造血重建时间、肝静脉阻塞病(HVOD)、肝脏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无显著影响。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2)、移植前疾病状态高危(P=0.003)、移植前AST(P=0.019)和TBil水平升高(P=0.015)、Ⅲ~Ⅳ度肝脏aGVHD(P=0.000)和HVOD(P=0.000)是影响总生存(OS)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为高危(P=0.002)、Ⅲ~Ⅳ度肝脏aGVHD(P=0.000)是影响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影响移植相关死亡(TRM)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2和0.000),而移植前和预处理期间肝功能异常对OS率和TRM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1~2度肝功能异常患者,在密切监测肝功能、充分保肝治疗及积极预防HVOD基础上,可考虑进行allo-HSCT。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方法:采用表压0.10~0.15MPa,30分钟×2次吸氧的方案。重症患者每天2次,清醒患者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结果:9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5~60次治疗,平均20次,有效率100%。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压氧治疗只要坚持早期足量的原则,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