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加速无血缘关系脐血移植血小板植入的情况。方法9例患者中成人6例,儿童3例。接受HLA0~2个位点不合的脐血移植。成人给予双份脐血移植,儿童给予单份脐血移植。预处理采用BU/CY或CY/TBI方案,同时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采用环孢素联合短疗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1天开始皮下注射rhIL-1150mg·kg^-1·d^-1和G—CSF5mg·kg^-1·d^-1促进造血重建。结果9例患者平均年龄22.3岁,平均体重52.3kg。9例患者8例白细胞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21.3(14~37)天;7例患者血小板植入,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25(18~36)天。急性GVHD(aGVHD)发生率为42.9%,均为Ⅰ度。慢性GVHD(cGVHD)发生率为33.3%,为局限型。死亡3例,死亡主要原因为感染。存活的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均为无病存活。预计1年总生存率为77.8%,2年总生存率为52.2%。使用rhIL-11的8例患者中5例(62.5%)出现渗漏综合征。所有患者在采取包括紫草的综合防治措施后均可耐受rhIL-11的治疗。结论rhIL-11可能有利于加速血小板的植入,降低严重aGVHD的发生率。渗漏综合征是主要的不良反应,在采取包括紫草的综合防治措施后患者耐受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遗传性白内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提取先证者(34岁先天性白内障孕妇)及其家系18例家庭成员外周血全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筛查先证者可疑致病突变位点,采用Sanger测序方法验证先证者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可疑致病位点,在先证者孕16周时进行羊水穿刺,提取胎儿DNA并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和家系另10例患者均存在GJA3基因(NM_021954.3)c.176 CT位点错义杂合突变,8例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和胎儿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结论 GJA3基因c.176 CT位点错义杂合突变为该家系致病基因突变,该突变位点具有致病性;高通量测序结合Sanger测序技术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速度较快、结果可靠的分子诊断方法,可应用到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及家庭成员的生育指导。  相似文献   
13.
发热是外感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夏季人体阳气旺盛,复因感受暑湿之邪,内外交热,湿性黏滞,易致发热而缠绵难愈.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针刺加刺血拔罐法治疗暑湿发热10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牙医长期使用砷剂后 ,体内的砷蓄积情况。方法 采用汽化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测砷法 ,分别检测牙医组 (42名 )与对照组 (40名 )的发砷含量 ,并与牙医砷剂使用年限作相关分析。结果 发砷含量牙医组[(0.426±0.125) μg/g]高于对照组[(0.258±00072)μg/g,(P<0.01)]。牙医组砷剂使用年限与发砷含量呈正相关 (r=0.612,P<0.01)。结论 长期使用砷剂的牙医体内砷蓄积量增多。牙医在临床操作中应注意砷摄入的防护。  相似文献   
15.
耿莉  王莉红  曹雷  刘佩勇  曹潇  徐成 《山东医药》2007,47(33):17-18
目的 研究p53和Bcl-2蛋白在舌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舌鳞癌(A组)、20例13腔癌前病变(B组)及10例正常口腔舌上皮组织(C组)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比较A、B、C三组,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在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P均〈0.05,在A组与B组之间,P〉0.05;ps3蛋白异常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Bcl-2蛋白高表达与p53蛋白高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53和Bcl-2蛋白高表达与舌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精简"易筋经四式"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在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就诊的40~65岁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习练精简"易筋经四式",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结果研究后2组观察对象肩关节疼痛程度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后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该研究证实,习练精简"易筋经四式"对肩周炎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社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张缙教授24式单式手法之刮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毫针基本手法操作规范为针刺手法核心内容之一,张缙教授通过对历史古籍中诸多单式手法和近现代诸多医家的操作手法进行研究、甄选、厘定和总结后形成了24式单式手法;简称为张缙教授24式单式手法。整理之后分成6组,按韵归类写成口诀:揣、爪、循、摄,摇、盘、捻、搓,进、退、提、插,刮、弹、飞、摩,动、推、颤、弩,按、扪、搜、拔。刮法为24式单式手法之一,操作简便,易学易用,张缙教授对刮法的定义、操作要领、主要作用、注意事项等进行了阐述,为临床运用刮法提供了方便。结果 张缙教授对针刺手法刮法的操作关键进行了厘定,临床可单独运用,亦可作为复式手法烧山火、透天凉中的一种变法。结论 刮法在行针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水波样的舒适感,患者易于接受,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涎腺腺泡细胞癌中磷酸化Rb蛋白及p27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涎腺腺泡细胞癌(SACC)中Rb蛋白的功能状况及p27表达的意义,探讨其在SACC发生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8例SACC及10例正常见涎腺组织中总Rb、磷酸化Rb及p27的表达,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Rb蛋白及p27在S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SACC中表达的主要是磷酸化Rb,尤其是丝氨酸795位点磷酸化的Rb蛋白。结论:Rb蛋白磷酸化所导致的抑癌功能丧失可能是SACC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发病最多的亚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1].为进一步确定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及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4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定量PCR方法 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单个核细胞EBV含量,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 51例HSCT患者从预处理阶段开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每周1次检测外周s血单个核细胞EBV-DNA拷贝数,分析EBV再活化的影响因素以及EBV-DNA拷贝数与发生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的相关性.结果 51例患者EBV血症累积发生率为58.8%,HSCT后EBV感染的时间晚于CMV感染[分别为(39.6±23.5)d和(25.0±15.1)d,P<0.01].Allo-HSCT中HLA不合患者EBV血症的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HLA相合患者(分别为93.3%和48.1%,P<0.01),应用ATG组显著高于无ATG组(分别为92.3%和18.7%,P<0.01),年龄<20岁组患者显著高于≥20岁组(分别为100%和53.1%,P<0.01).30例患者中4例(13.3%)EBV血症发展为EBV-PTLD,均为持续2周以上EBV-DNA>106拷贝/ml的患者(13例中4例).PTLD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5(11~75)d.结论 HSCT后EBV活化比率高,尤其是在HLA不相合供者、应用ATG和年龄<20岁的患者,有必要常规进行单个核细胞EBV-DNA检测.Allo-HSCT患者在EBV-DNA拷贝数>106拷贝/ml,尤其是持续2周以上者,易进展为PTLD,应给予抢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