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医药卫生   10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成骨细胞异种移植的免疫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种成骨细胞移植及组织工程骨构建的可能性。方法 用二步酶消化—组织块联合接种法行SD大鼠骨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后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再将28只大耳白兔分为3组:自体移植组(A组)、异种移植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分别于腹直肌袋内注入自体软骨细胞悬液、SD大鼠成骨细胞及生理盐水,于1、2、4及8周行免疫学及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 细胞原代接种后5天成单层,经鉴定为成骨细胞;实验兔各组移植后受体无明显全身及局部排异反应;B组移植后2、4周检测到特异性抗体,2周检测到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4周达高峰,8周开始减退,HE染色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至8周无明显异位成骨现象。A、C两组移植后末见明显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结论 单纯异种成骨细胞不能作为细胞移植及组织工程骨构建的可靠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杨旻  王臻  李立文  苏明权  于文彬 《医学争鸣》2002,23(18):1653-1656
目的:构建串联的MYC反应元件修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核心启动子引导酵母胞嘧啶脱氨酶基因Fcy1表达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方法:将串联的MYC反应元件修饰的hTERT核心启动子及下游酵母胞嘧啶脱氨酶基因Fcy1克隆到穿梭质粒pDC316上,上辅助质粒pBHGlox(delta)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获得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并在HEK293细胞中扩增重组病毒。PCR法及斑形成实验鉴定重组腺病毒和病毒滴度。结果:成功获得由6倍和18倍MYC反应元件修饰hTERT核心启动子引导Fcy1基因表达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结论:MYC反应元件修饰hTERT核心启动子引导Fcy1基因表达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骨肉瘤转录靶向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髂骨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盆环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髂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瘤切除后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联合异体骨移植或联合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重建骨盆环稳定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9年7月~2004年7月,采用完全切除重建的方法治疗16例髂骨恶性骨肿瘤,男9例,女7例。年龄16~80岁。原发性骨肿瘤10例,其中软骨肉瘤4例,骨肉瘤3例,尤文氏瘤2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根据Enneking肿瘤分期系统进行分期,ⅠA期2例,ⅡB期8例,髂骨完全切除后,均采用异体骨联合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重建骨盆环稳定。转移瘤6例,其中乳腺癌2例,肺癌1例,肾癌1例,甲状腺癌1例,前列腺癌1例,均为孤市性转移病灶;采用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或结合PMMA固定重建。术后观察重建并发症,局部肿瘤复发及植骨愈合情况,采用Enneking保肢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10例髂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获随访5~65个月,平均35.6个月。可疑深部感染2例,内固定松动2例,异体植骨不愈合1例;植骨愈合时间4.2~8.4个月,平均5.8个月,无排异反应;肿瘤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3例,死亡2例;8例生存者平均功能评分24.8(82.7%),其中优4例、良3例、可1例。转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期11.8个月(4.6~48.5个月),4例患者生存超过1年;术后无深部感染,2例内固定松动均未使用PMMA,局部出现新病灶3例,术后患者疼痛均有明显缓解,并能负重行走;1年时随访,平均功能评分21.7(72.3%),其中优2例、良2例。结论 椎弓根钉一棒固定系统联合异体骨或PMMA对髂骨原发性及转移性恶性骨肿瘤全髂骨切除后骨盆环重建可以达到稳定的目的,其并发症低,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骨肉瘤P53、c-erbB-2、c-myc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对不同临床行为骨肉瘤的抑癌基因P53突变蛋白、c-erbB-2、c-myc癌基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研究。根据临床随访结果分组,高危组10例;低危组24例;巨大肿块组4例;转移病灶组7例。免疫组化实验PCNA及P53单克隆抗体采用ABC法染色,原位杂交实验采用地高辛试剂盒标记c-myc、c-erbB-2基因探针。经统计学处理(Ridit分析)高危组与低危组相差显著。研究结果显示,骨肉瘤P53突变蛋白阳性表达的变化与预后有关,骨肉瘤中c-erbB-2、c-myc癌基因有激活现象,阳性率较高的易转移,生存率低。骨肉瘤细胞PCNA均呈阳性,说明该肿瘤细胞增殖活跃,研究结果还显示骨肉瘤转移前后的组织学分型往往会改变,癌基因表达亦不同。提出可能存在第二原发灶和多中心性骨肉瘤的观点。最后作者强调术后长期持续免疫治疗和定期化疗对提高骨肉瘤生存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人工胫骨平台假体个体匹配性差,结构强度与生物活性难统一等问题,提出了定制化复合增强型人工胫骨平台系统的设计制造方法。采用解剖学建模技术设计出外形匹配,内含三维网状构架的复合假体模型,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出假体的树脂原型,并分别通过精密铸造和粉末烧结技术制造出钛合金胫骨平台和大段多孔陶瓷人工骨。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快速而精确地制造出形状复杂的人工胫骨平台系统,是实现假体定制化制造的有利保证;通过将金属假体和多孔陶瓷人工骨复合,解决了载重部位大段骨缺损的修复问题。临床应用表明,该假体能与对侧关节匹配运动,通过将机械重建与生物重建相结合可实现受损关节的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6.
人源化抗人肺癌单域抗体基因的构建、表达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人源化的抗人肺癌单域抗体hu3D3VH基因,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对其蛋白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CDR移植技术对mAb3D3的重链可变区进行人源化, 通过重叠PCR获得hu3D3VH的基因.构建pET22(b+)/hu3D3VH表达载体, 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在IPTG诱导下表达.表达产物通过Ni亲和层析柱纯化.采用间接ELISA和竞争抑制ELISA法进行活性分析.结果: 通过重叠PCR获得序列正确的目的基因.目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纯化后, 目的蛋白的纯度达95%以上.hu3D3VH具有与亲本抗体相同的抗原反应性, 并能抑制mAb3D3与L342细胞的结合.结论: 获得的人源化单域抗体hu3D3VH, 保留了与mAb3D3相同的反应性和特异性, 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探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使用时间与剂量是否与SARS患者体内SARS CoV存留有关。对象和方法 :标本来源 :2 0 0 3年 3~ 5月发病的 177例恢复期 (发病 2 8d以上 )SARS患者 ,平均病程为 (37 3± 0 7)d ,SARS CoV抗体检测阳性。检测 :收集患者咽漱液、尿、粪便标本 ,使用达安基因股  相似文献   
18.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血管形成的形态学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王臻  郭树忠  张琳西  鲁开化 《医学争鸣》2001,22(17):1612-1614
目的 研究血管形成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采用CD34抗体对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微血管进行染色。结果 增生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血管的含量明显高于萎缩期的增生性瘢痕及正常手术后瘢痕。结论 瘢痕的增生可能具有一定的血管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前牙321缺失中不同种植基桩数目对Ni-Cr合金种植固定桥桥支架适合性的影响,采用三维坐标测量法,对3组分别含有1、2、3个种植基桩的五单位双端固定桥试件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选择不同的种植基桩数目对同一长度的铸件的精度有差别,含2个基桩的试件精度最高.固位体的理论边缘间隙值在50~150μm,理论浮升量在100~250μm.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发病率较低 [1 ] ,1 92 5年 Mandl手术切除第 1例甲状旁腺腺瘤 ,缓解了病人全身囊液状纤维性骨炎( Von Recklinghaun病 ) [2 ] 。随着目前先进的血液生化、放射免疫测定等技术的开展 ,大部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 :甲旁亢 )病人得到了及时诊治 ,然而仍有不少病例被长期误诊。为此总结我院自 1 980年 3月~ 1 996年 3月收治甲旁亢 1 5例院前误诊情况 ,并分析其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本组均经手术证实为甲状旁腺的本身病变所引起 ,其中男 6例 ,女 9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