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4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肿瘤血管生长和缺氧诱导因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缺氧诱导因子(XIF-1)是由α、β两个亚单位形成的二聚体,其中的HIF-lα受缺氧或低糖的调节,它通过与靶基因特定序列DNA结合而调控它们的转录,这些基因包括VEGF、Epo和其他的一系列与机体氧代谢有关的基因.本文就HIF与VEGF的调控及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42.
羟基喜树碱诱导人肺癌细胞SPC-A-1的凋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许青  王杰军  郭静 《肿瘤》2000,20(1):11-12
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体外诱导人肺癌细胞株SPC-1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羟基喜树碱处理在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以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液和原位末端标记分析来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在0.05mg/ml浓度下羟基喜树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20h后,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在8.7%~10.4%之间,主要以早、中期的表现为主;在0.1mg/ml浓度下,作用20h后,凋亡率为18.6%,凋亡形态学表现主要以晚期为主。结  相似文献   
243.
结直肠肿瘤TIMPs表达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s)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回顾性检测60例结、直肠肿瘤石蜡标本中TIMP-1,TIMP-2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TIMP-1、TIMP-2在肿瘤组织及间质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与肿瘤转移潜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TIMP-1在肿瘤细胞中表达高于间质(P<0.01),同时肿瘤细胞TIMP-1表达高于TIMP-2(P<0.01)。无血管转移组TIMP-2表达高于有血管转移组(P<0.01)。腺瘤组织TIMP-1、2表达均高于癌组织(P<0.01)。结论 TIMP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抑制肿瘤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44.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的改变情况,初步探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凝血状况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和70名正常人与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和内源性抗凝防御活性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t-PA∶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u-PA∶A),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活性(PAI-1∶A),D-二聚体(D-dimer)。结果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活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的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及内源性抗凝防御活性的降低,机体呈现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45.
吲哚菁绿(ICG)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人体的近红外荧光显像剂, 起初因其在人体内可快速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被完全代谢排出体外而被应用于心脏、肝脏等器官的功能评估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目前, 因其在肿瘤组织中所产生的增强渗透性和滞留效应而被用于辅助外科手术切除肿瘤, 新技术支持下的ICG肿瘤术中显像也成为诸多临床研究所关注的焦点。目前, ICG应用于脑胶质瘤, 尤其是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 临床应用前景相对不明确, 本文针对ICG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