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47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采用α-干扰素加中药软坚散结汤联合治疗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并以同期64例慢性乙肝患者作对照,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血清ALT、TBil、A/G、γ球蛋白(γ-GT)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A)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0.05);B超示肝内光点粗、Ⅲ级血管走行欠清和分布不均等异常声像图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HBeAg转阴率为61.0%,明显优于对照组36.3%(P<0.01)。结论:α-扰素和中药软坚散结汤联合应用,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复常,抗肝纤维增生和抑制乙肝病复制等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2.
对于伴混合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ixed Lineage leukemia rearrangement, MLL-r)的AML, MLL相关的融合基因可以作为有效的微小残留病(MRD)标志,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进行有效预测[1]。伴不同MLL-r的AML初诊时融合基因定量水平不同, 随着肿瘤负荷变化的动力学也不尽相同, 因此, 可能并非所有类型的MLL-r都是最佳的分子MRD监测指标。此外, 少数患者会出现克隆演变,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ML MRD的敏感性(10-3~10-4)一般低于分子生物学检测(10-4~10-5)[2], 而WT1作为泛白血病标志物可用于对大多数AML的MRD进行监测[3]。临床中我们会同时监测FCM、MLL相关融合基因以及WT1水平, 观察伴有MLL-r的AML的MRD状态, 预警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本研究拟比较WT1和MLL-r作为伴MLL-r的AML的MRD标志, 预测移植后复发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王昱 《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0):18-18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30例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炙椎拿系王昱一般资料:30便例面神经炎患者,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8岁。病程短则2天,多数病人病程在一周之内,病程最长1个月。治疗方法:1.针刺治疗: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  相似文献   
44.
乳腺癌化疗病人由于外周血管的局限性及管壁脆弱等原因导致穿刺困难,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及高药物浓度,不同的药物酸碱度等均对局部有较强刺激而导致静脉炎及邻近组织坏死。又因血管细而无法留置导管,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合剂应用在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选自2008年5月~2009年12月我科ICU收治的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老年患者38例,年龄60~92岁,ApacheⅡ评分16~32,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组,17例)及M-F组(咪达唑仑-芬太尼组,21例).给予机械通气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机对抗,P组静脉推注丙泊酚2.0mg/kg,之后根据不同镇静程度用药量为1.0~3.0mg·kg-1·h-1静脉泵入持续镇静;M-F组患者静脉推注咪达唑仑3.0mg及芬太尼0.1mg,之后以咪达唑仑100μg·kg-1·h-1、芬太尼2μg·kg-1·h-1同时静脉泵入镇静.观察两组用药后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并记录患者用药前及达到满意镇静效果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出现明显心率、血压下降的例数.结果 P组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为(23.3±7.7)min,M-F组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为(54.3±19.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患者用药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P组(16.1±5.1)min,M-F组(34.9±13.0)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M-F组中有4例出现给药后5分钟内血压短暂下降超过25%,3例心率下降超过25%;P组中有1例给药后5分钟内血压短暂下降超过25%.结论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均对机械通气的患者是有效的镇静剂,但丙泊酚起效快、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对老年患者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炎琥宁、干扰素、干扰素加贝复济治疗疱疹性咽颊炎三种方法的疗效,并验证贝复济佐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3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炎琥宁组予炎琥宁5 ̄10 mg/(kg.d)静滴,干扰素组予1αb型干扰素100万U肌注,均1次/d;干扰素+贝复济组在应用干扰素的基础上,加用贝复济咽颊部局部喷涂,2 ̄3次/d。三组均予补液、高热时退热处理,记录患儿退热及疱疹消退时间,疗程3 ̄5 d。结果:干扰素组和干扰素加贝复济组退热及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炎琥宁组,且干扰素加贝复济组疗效更佳,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治疗方法中干扰素作用明显优于炎琥宁,加用贝复济使这种效果更加显著。贝复济安全有效,是目前对疱疹性咽颊炎比较理想的的佐治药物。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硬膜外给予不同剂量及容量麻醉药对骨科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踝关节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术后均予以硬膜外镇痛,方案分别为:I组:甲磺酸罗哌卡因0.149%+芬太尼2μg/mL+氟哌利多25μg/mL,给药速度为2mL/h;l/组:甲磺酸罗哌卡因0.298%+芬太尼2阻g/mL+氟哌利多25μg/mL,给药速度为2ml/h;Ⅲ组:甲磺酸罗哌卡因0.149%+芬太尼1μg/mL+氟哌利多12.5μg/mL,给药速度为4mL/h。采用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对患者术后4h、8h、12h、24h、48h进行疼痛和镇静评分并记录患者恶心、呕吐、头晕、瘙痒、尿潴留、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副作用。结果Ⅲ组与I、Ⅱ组相比,术后8h、12h、24h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Ⅱ组VAS评分较I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Ⅱ组出现尿潴留4例、运动障碍1例、感觉障碍2例,与I、Ⅲ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踝关节手术后硬膜镇痛,局麻药剂量相同、容量不同时,高容量较低容量镇痛效果佳。  相似文献   
48.
2009年8月,粤西某地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短短几天时间,共有202人发病。疫情发生后,我们迅速采取了有效地应对措施,2周内完全控制了疫情,发热患者全部治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疫情发生经过和特点1.1疫情发生经过从2009年8月25日起,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基础疾病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入排标准的DILI患者,依据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分为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组(CCI>2分)和无或轻度基础疾病负担组(CCI≤2分),通过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损伤程度及预后。结果313例DILI患者年龄为(54±14)岁,女性227例(72.5%),其中无或轻度基础疾病负担的患者272例(86.9%),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的患者41例(13.1%)。与无或轻度基础疾病负担组相比,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组年龄更大[(63±8)岁比(52±14)岁]、体质指数[(24.2±5.2)比(23.1±3.6)kg/m2]及谷氨酰转肽酶[初始值283.0(159.0,404.0)U/L比189.0(100.0,325.0)U/L;峰值335.0(239.0,582.0)U/L比219.0(131.0,360.0)U/L]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严重程度及临床分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队列中,250例(79.9%)DILI患者恢复正常,41例(13.1%)发展为慢性DILI,22例(7.0%)需要肝移植或者死亡,显著基础疾病负担组全因病死率及非肝脏相关的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无或轻度基础病负担组患者(19.5%比3.7%;12.2%比0.7%,均P<0.01)。结论基础疾病负担重的患者预后差,以非肝脏相关死亡为主。  相似文献   
50.
全世明  王昱  徐佳  童德迪  温春泉 《安徽医药》2021,25(7):1347-1349
目的 探讨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的严重程度的分级方法及对应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65例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按照病人耳廓瘢痕范围,耳廓位置与颅耳角有无异常,耳轮、耳垂、耳甲腔、耳屏等耳廓结构的缺损情况,耳廓结构的辨识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四级评级分类.并分析手术方式与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一级轻度耳廓瘢痕畸形74例,二级中度耳廓瘢痕畸形51例,三级中重度耳廓瘢痕畸形27例,四级重度耳廓瘢痕畸形13例.一级轻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术,二级中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植皮术,三级中重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植皮术,四级重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皮瓣转移+植皮+耳廓成形术.结论 本研究首次建立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的分级标准,有利于畸形严重程度判断,并能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此分级标准简单易行,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