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自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间,我们对60例血管受侵犯的Ⅲ期肺癌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术中对肺癌病灶或转移淋巴结侵及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的不适合根治性切除者施行高频电刀,观察了高频电刀施行热处理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2.
胸腔灌注大剂量TNF治疗恶性胸水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24例由组织学或/和细胞学诊断的恶性胸腔积液,经胸腔内灌注相当4倍机体最大耐受剂量(MTD)的肿瘤坏死因子(TNF4×106单位)进行治疗,CR18例,PR4例,NC2例,有效缓解率91.7%(22/24)。毒副反应:高热16例(66.7%),疼痛14例(58.3%),经对症处理可缓解。与其他胸水治疗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疗效高,毒副反应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手术后采用CP方案化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对48例肺癌姑息手术后的病例应用GP方案化疗,给药方法: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15天静脉滴注,DDP20mg,第1—5d静脉滴注,28d为1个周期,均常规化疗5—6个周期。结果:近期疗效CR4例(鳞癌),PR23例(其中鳞癌9例,腺癌14例),NC14例,PD5例,总有效率为56.2%(其中鳞癌40.7%,腺癌76.2%)。结论:GP方案对姑息手术后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该治疗方法为此类患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具有光明前景的道路。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多水平模型分析纵向研究数据的适用性。方法:应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山东省和河南省不同级别的45家医院8个年度的业务收入水平。结果:两省间医院业务收入水平及其增长速度和增长加速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省内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水平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具有层次结构的、含有缺失值的纵向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患者切除肺原发肿瘤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1995年~2002年间对15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加术后综合治疗.结果手术切除肺原发肿瘤加术后综合治疗的15例患者与单纯内科治疗比较,提高了生存率,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选择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手术切除肺原发肿瘤加术后综合治疗比单纯内科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26.
食管癌在我国是常见多发肿瘤,而且早期发现的机率较小。此外,随着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麻醉、监护、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的发展,食管贲门癌手术适应证范围扩大,且老龄患者比例有所增加。国外报道术后肺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6.2%~18.0%,国内报道为5.8%~12.0%,尤其术后早期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非常高,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术后肺功能不全的发生已经成为老年食管贲门癌治疗的首要问题。本文拟分析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肺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以为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器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吻合口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12-02—2014-02我科收治的84例食管癌患者术中应用吻合器进行消化道重建,探讨术中操作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狭窄6例,吻合口瘘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前需积极调整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处理基础疾病,术中选择型号合适的吻合器并注意操作技巧,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建立钳夹压力可量化的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根据不同钳夹压力将大鼠分为1N组、2N组、4N组、8N组和16N组。手术暴露坐骨神经,采用止血钳钳夹大鼠的坐骨神经,同时用薄膜型压力传感器测量钳夹压力。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分别测量钳夹前及钳夹30min后大鼠的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并测定钳夹后第2天各压力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并观察神经纤维组织HE染色变化。结果:压力1N组、2N组、4N组、8N组和16N组钳夹后与钳夹前的坐骨神经CMAP比较,其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MNCV均显著下降(P0.01),MNCV下降值分别占各自正常对照组的25%、51%、69%、67%、94%;各压力组近端波幅均显著下降(P0.05),分别下降16%、34%、68%、74%、89%。各压力组SFI均显著增大(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神经纤维组织随压力增高出现形态改变。结论:钳夹压力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1N钳夹压力造成坐骨神经中度损伤模型,压力2—16N造成重度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29.
<正>随着辅助检查技术不断提高,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率日益提高。中心型病灶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痰细胞检查等明确性质,然而周围型病灶明确病理学诊断仅能依靠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但孤立性肺结节及直径<1 cm的微小结节的阳性率却不能令人满意。尤其肺穿刺活检导致的气胸、出血,甚至空气栓塞、大量出血、肿瘤播撒等致命性并发症仍不可完全避免。近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性,36岁,因发热、腹痛4天,黄疸1天于1982年2月5日住当地医院外科。诊断胆系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发热黄疽消退,腹痛缓解。但患者起病后,SGPT 始终波动在100~200u之间,于1982年6月5日考虑慢性肝炎住我院。10岁时曾有胆道蛔虫手术史,术后无类似发作。体检:巩膜(一),心肺(一),腹平软,肝上界第6肋间,肋下未及,剑下3.0cm,质中,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