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2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骨的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类肿瘤疾患,在良性骨肿瘤中约占5%~7%。  相似文献   
12.
郝林  王涛  刘巍峰  金韬  牛晓辉 《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1):1015-1019
 目的 探讨应用前方带股血管蒂的股四头肌肌皮瓣覆盖臀后部创面的半骨盆截肢术(前侧皮瓣半骨盆截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患者预后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自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对10例患者采用前侧皮瓣半骨盆截肢术,男9例,女1例;年龄30~62岁,平均45岁。软骨肉瘤7例、上皮样肉瘤1例、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梭形细胞肉瘤1例。结果 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1.5个月。术后仅1例出现轻度皮缘坏死,无伤口感染者。局部复发3例(33.3%),2例软骨肉瘤、1例上皮样肉瘤。死亡3例(33.3%),包括复发的2例、另1例软组织脂肪肉瘤患者因肺转移死亡;1例复发患者带瘤存活;2例患者肺转移带瘤存活;余3例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前侧皮瓣半骨盆截肢术适用于:(1)臀后部软组织肿块侵及皮肤皮下或反应区到达皮下;(2)骨盆恶性肿瘤复发需行半骨盆截肢,原手术切口污染臀部软组织,无法使用常规后侧皮瓣;(3)臀部皮肤软组织因放疗等原因影响后侧皮瓣血运。此手术的必要条件是髂外血管到股血管通畅良好,可顺利游离且不在肿瘤反应区内。适应证明确的情况下,前侧皮瓣覆盖较常规后侧半骨盆截肢更便于操作和覆盖,便于获得更好的外科边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保留关节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意义. 方法 2008年 9 月至2011年3月,行保留关节人工假体和大段异体骨置换术治疗12例股骨远段、胫骨近段和胫骨远段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2~59 岁,平均26.7岁,病变位于股骨远段干骺端8例,胫骨近段干骺端3例,胫骨远段骺端1例,骨肉瘤7例软骨,软骨肉瘤3例,血管内皮瘤1例,梭形细胞肉瘤1例 .术前采用增强CT和MRI在计算机导航工作站上设计术前方案,明确病灶侵犯的髓内范围和骨外范围,设计截除瘤骨的范围并标记,术中计算机导航指引下,注册定位,按术前设计截断瘤骨,保留关节及韧带组织,装配特制人工假体8例和大段异体骨置换4例. 结果 12例患者全部按术前计划完成手术,术后肿瘤标本经病理验证达到广泛切除.所有患者随访7~37个月,平均21个月.按肌肉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患肢功能评价体系评分,术后肢体功能恢复92%~96%,平均94%.术后无伤口及关节感染发生,无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发生. 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在术中精确实现术前设计的肿瘤外科切边界,避免盲目扩大肿瘤切除范围和损失重要的骨骼关节节结构从而为患肢关节结均重建创造条件,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山西省省卫生厅结合"三好一满意"和质量万里行督导工作,对全省11市及省管单位共44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进行督导检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44家医院中三级医院12家,二级医院29家,其他医院3家;综合医院35家,专科医院6家,妇幼保健院3家。对所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在骨转移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应用射频消融治疗骨转移癌19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57(41~76)岁,原发病灶分别是:肺癌11例,肾癌2例,乳腺癌、甲状腺癌、直肠癌、胃癌、肝癌各1例,原发不明1例。19例共消融21处病灶,病灶分别位于股骨(9处)、骨盆(6处)、肱骨(5处)、胫骨(1处)。手术方法:16处病灶行射频消融后肿瘤刮除,重建骨连续性;另外5处病灶只行经皮射频消融,其中3处股骨干病灶行髓内针固定。术后进行随访,并用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检查有无复发及手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1)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数字分级法)对比;(2)长期(>6个月)存活患者的功能评定(MSTS评分)。结果平均随访10(1~32)个月。死亡15例,平均存活9.7(1~32)个月,疼痛评分术前平均8.1分,术后1周平均2.2分,术后3个月平均2.7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2例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3.3%。1例术后6个月消融处再次疼痛,口服止疼药物治疗,11个月后原发病进展死亡。1例术中在止血带处发生热损伤。1例术后皮缘坏死。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骨转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局部病灶可以缓解疼痛,控制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16.
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的首例应用是1940年Moore等[1]为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植入的股骨上端金属假体。直到植入后2年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该假体一直未发生无菌性松动。由于术后复发率高,原发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2],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也较少。20世纪下半叶,放化疗的进步为原发骨肉瘤及转移瘤的保肢治疗创造了条件[3-5]。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的应用才逐渐广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肿瘤行瘤段截除时计划截除长度与实际截除长度的差异。方法对53例行瘤段截除的患者进行研究,骨肉瘤34例,骨巨细胞瘤5例,梭形细胞肉瘤5例,软骨肉瘤3例,骨转移癌3例,淋巴瘤1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软组织肉瘤侵犯骨骼1例。肿瘤位于股骨下段29例,胫骨上段8例,肱骨上段7例,股骨近端5例,胫骨下段3例,肱骨远端1例。将实际截除长度与术前计划截除长度进行比较,将患者按不同部位分组,研究各组的差异大小。结果53例瘤段截除患者截除长度误差范围为-30~15 mm,95%可信区间为(2.0&#177;7.7) mm。误差在&#177;10 mm以内的40例,占75.5%,误差≤-10 mm的4例,占7.5%,误差≥10 mm的9例,占17%。股骨下段29例,误差为(2.9&#177;6.7) mm,胫骨上段8例,误差为(3.8&#177;5.1) mm,肱骨上段7例,误差为(3.6&#177;8.0) mm,股骨近端5例,误差为(-0.2&#177;6.0) mm,胫骨下段3例,误差为0 mm肱骨远端1例,误差为-30 mm。结论手术中通过找到术前设计的解剖标志及计划长度进行截骨准确性高,如果能避免引起误差的因素能使瘤段截除长度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GCT)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水平以及不同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35例GCT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唑来膦酸及手术治疗,B组仅接受手术治疗。应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Tx水平。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患者血清NTx水平的因素。结果A组的血清NTx初始水平为(28.50±7.06)nmol BCE/L,使用唑来膦酸72h后下降为(21.38±3.33)nmol BCE/L,手术2周后下降为(20.60±3.28)nmol BCE/L,使用唑来膦酸和手术后的NTx水平与NTx初始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血清NTx初始水平为(26.05±4.37)nmol BCE/L,手术2周后下降为(24.38±3.56)nmol BCE/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NTx变化率均高于B组(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对血清NTx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唑来膦酸及手术治疗均可降低血清Ntx水平,且唑来膦酸联合手术的效果较好。NTx具有辅助GCT临床诊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用于良性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效果,并与异体松质骨作比较。方法整理从2004年12月至2008年7月我院使用珊瑚羟基磷灰石与异体松质骨植骨的两组病例各62例。两组病例在治疗时间、年龄、性别、病种、病灶部位、植骨量和随访时间等方面均匹配良好。通过影像学和临床随访,评估并比较植骨的愈合速度和愈合率,分析影响人工骨愈合的因素。结果羟基磷灰石的初步愈合率为62.9%,异体骨的初步愈合率为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羟基磷灰石的平均初步愈合时间为(13.3±7.5)个月,异体骨平均初步愈合时间为(8.8±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性别( P=0.369)、年龄( P=0.290)、病灶部位( P=0.704)、病种( P=0.994)和植骨量( P=0.348)均不是影响羟基磷灰石愈合情况的显著因素。羟基磷灰石组与异体骨组患者术后MSTS平均分分别为(28.8±1.8)分和(29.0±1.5)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450)。结论羟基磷灰石用于良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术后功能满意,但愈合率和愈合速度均低于异体骨。  相似文献   
20.
牛晓辉 《山东医药》2011,51(40):4-5
这是一类病变都发生在骨骼上的良性肿瘤性病变,但由于其组织学构成不同,各自的生物学行为也不尽相同。类肿瘤疾患一般定义为由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纤维异样增殖症及骨嗜酸性肉芽肿等组成的一类疾病,由于其生物学行为类似良性骨肿瘤,故在临床上常将其与良性骨肿瘤一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