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1.
目的探讨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邻近肝门的囊性肝包虫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今运用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邻近肝门的囊性肝包虫病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邻近肝门的囊性肝包虫病,术中完整剥除外囊,术后胆漏、残腔感染等并发症少,术后无复发,疗效显著。结论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邻近肝门的囊性肝包虫病,术中完整剥除外囊,术后胆漏、残腔感染等并发症少,术后无复发,疗效显著,是根治邻近肝门的囊性肝包虫的有效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跟踪随访纵折牙的临床资料,评价纵折牙口外粘接后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9颗纵折牙,其中牙髓治疗后的患牙占75例(占84.23%),口外完善根管治疗后,采用Super Bond C&B粘接剂粘接后,植回牙槽窝,再植术后2个月全冠修复,通过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患牙的牙龈指数(GI)、牙周情况、松动度、X线摄片等方面进行监测,评估临床效果。对每期的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80.90%、65.17%、51.69%和35.96%。36个月时仅有32颗患牙能恢复良好的咀嚼功能,无明显松动度,无叩痛,根尖和根分叉处骨质正常,无牙周袋。结论纵折牙口外粘接再植后3年疗效不佳,患牙的牙折裂时间、患者年龄、全身状况、牙位、咬合力及口腔卫生状况可能会影响其成功率。  相似文献   
213.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单绒毛膜双羊膜(monochorionic,MC)双胎妊娠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MC双胎妊娠中的发生率为10%~15%,存在很高的胎儿/新生儿致死率,而存活的胎儿存在心脏、神经系统障碍及发育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214.
何家赓  牛建华 《农垦医学》2011,33(5):446-449
2型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较为成熟的治疗方式仍为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但这并不能阻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大量研究证明胃转流手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手术治疗糖尿病已逐步进入临床,但其治疗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对胃转流手术的手术方式、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以及可能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15.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5的表达,探讨CXCL5蛋白与胃癌临床特征及胃粘膜癌变分子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检测280例不同胃组织(包括正常胃粘膜3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肠化生胃粘膜58例、胃腺癌68例、癌旁组织44例、胃间质瘤12例)中CXCL5蛋白的表达.结果:趋化因子CXCL5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炎组织、肠化生胃粘膜组织中无表达;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5%(48/68);CXCL5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在癌旁及胃间质瘤中无表达.结论:CXCL5的异常表达与胃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与胃癌早期发生无关.CXCL5高表达者临床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率高,检测其表达强度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16.
目的 分析3D打印技术制备β-磷酸三钙(β-TCP)仿生骨支架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成骨性能。方法 随机选取24只新西兰兔,建立股骨髁部缺损模型。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β-TCP仿生骨支架,将实验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其中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实验组植入β-TCP仿生骨支架,观察4周、8周和12周后的两组骨修复结果,评价其成骨性能。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4周、8周、12周时的骨组织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骨小梁厚度、数目、骨小梁体积/总体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3D打印的仿生骨支架的直径、高度、孔隙率以及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天然松质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制备的β-TCP仿生骨支架,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支架形态学结构及成骨性能与松质骨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