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3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原发灶B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解
放军总医院手术的13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间质中CD20阳性
B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并分析其与CD8和CD4阳性淋巴细胞密度的关系,以及分析CD20阳性细胞浸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
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部分乳腺癌(37.69%,49/130)间质可见CD20+B细胞聚集分布,并可观察到CD3+T细胞聚集在CD20+
B细胞聚集区的周围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总体分析时,CD20+细胞聚集与预后不相关。在激素受体阴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
素受体均为阴性)患者的COX多元分析中,CD20+细胞聚集与较好的DDFS(HR=0.251,95% CI=0.071-0.894,P=0.033)、OS
(HR=0.325,95%CI=0.103-1.028,P=0.056)相关。而在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至少有一个阳性)患者,CD20+
细胞聚集与DFS(P=0.997)、DDFS(P=0.759)、OS(P=0.700)均不相关。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
CD20+细胞聚集阴性患者的OS(P=0.001)。结论CD20+细胞聚集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有预后预测价值。术后辅助内分
泌治疗的远期疗效与乳腺癌原发灶CD20+细胞聚集相关,并进而影响CD20+细胞聚集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结直肠癌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评价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CPT-11)为主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以CPT-11为主的FOLFIRI方案(CPT-11 180mg/m2)和IFL方案(CPT-11 125mg/m2)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检测患者的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化疗毒性、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92例患者,189例行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检测,野生型占37.6%,1个位点变异型占43.9%,2个位点突变异型占18.5%。183例可评价毒副反应,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26.6%(51/183);3~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为15.1%(29/183)。2个位点变异的患者3~4级迟发性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26.5%vs.9.0%,P=0.021)。UGT1A1*28野生型、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的2~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29.6%、37.5%和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UGT1A1*28纯合突变者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3.3%,高于UGT1A1*28野生型的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是2~4级迟发性腹泻的影响因素。CPT-11剂量高者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OR=5.666,95%CI:2.088~15.377,P=0.001)和2~4级迟发性腹泻(OR=4.481,95%CI:1.568~12.807,P=0.005)发生率也显著升高。158例可评价疗效,获CR 3例、PR 30例、SD 91例、PD 34例,总有效率为20.9%。2个位点变异患者的有效率为33.3%,高于野生型的1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治疗时间在6周以下者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增加(OR=6.106,95%CI:1.680~22.197,P=0.00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治疗时间及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UGT1A1基因多态性与预后无关。结论 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2个位点变异的患者应用CPT.11为主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疗效较好,由不良反应导致的治疗时间缩短可能会影响其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3.
摘要:目的检测55例晚期肺腺癌初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疗效
间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55例晚期肺腺癌初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中总T 细胞(CD3+ )、Th 细胞(CD3+CD4+ )、Tc 细胞(CD3+CD8+ )、CD4+/CD8+、记忆T 细胞(CD45RO+ )、原始T 细胞
(CD45RA+)的比例。结果化疗无效组患者外周血原始T细胞高于有效组(P=0.04);化疗有效组患者外周血记忆T细胞较高,但
差异尚不具统计学意义(P=0.25);两组总T细胞、Th细胞、Tc细胞及CD4+/CD8+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原
始T细胞与化疗疗效相关,原始T细胞较高者近期疗效差。检测患者外周血原始T细胞对预测患者化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初步探讨扩增活化的自体淋巴细胞(expanded activated autologous lymphocytes,EAAL)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疗效。方法:在层流实验室体系下,由SCL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体外诱导扩增EAAL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表型。然后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10月在本院接受过EAAL免疫治疗以及未接受过EAAL免疫治疗的各16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EAAL治疗组和对照组总生存期(OS)的差异。结果:经过体外培养和扩增,EAAL细胞表型与培养前外周血淋巴细胞相比,CD_3~+、CD_3~+CD_8~+、CD_(45)RO~+、CD_(25)~+、CD_(29)~+以及CD_3~+CD_(16)~+/CD_(56)~+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EAAL治疗组和对照组的OS分别为17.4个月和10.0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HR=0.487,95%CI 0.228~1.037)。EAAL治疗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25.0%和18.75%,而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则分别为43.75%、6.25%和0%,两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AAL细胞免疫治疗是SCLC患者总生存时间延长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之一。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及化疗≤6周期SCLC患者的OS经EAAL免疫治疗后得到了延长(P<0.05)。结论:EAAL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可能能够延长SCLC患者的OS。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原因,寻找降低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5例乳腺癌(Ⅰ、Ⅱ期)术后胸壁复发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Ⅱ期的复发者分别占总复发人数的32%和68%,T1、T2的复发者分别占32%和68%,Her-2表达阳性与Her-2表达阴性的复发者分别占71%和29%,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胸壁复发者为24%,低于未接受放疗者。结论原发灶大、分期晚以及Her-2过表达,可能是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后放射治疗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胸壁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6.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化疗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雄  焦顺昌  刘辉  杨俊兰  李方  戴广海  赵宏  白莉 《癌症进展》2009,7(1):111-113,110
目的评价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化疗的客观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2000年3月~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23例接受化疗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化疗效果,用COX生存模型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是否手术、是否放疗、是否有远处转移、CD99的表达强度及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23例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12例,中位年龄27岁,化疗后CR0例,PR11例,客观有效率55%,有效率与CD99表达强度不相关(P=0.843),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年龄(P=0.024)、远处转移(P=0.032)和放疗(P=0.044)对死亡风险有显著性影响,CD99表达强度在模型中P值为0.067。结论本组研究中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男女比例相当,多为年轻患者,化疗有效率较高,但生存期不长。接受放疗、年龄小、无远处转移、CD99表达强度低的患者死亡的风险小,CD99表达强度越高死亡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37.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初步研究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扩增培养后所得的CIK细胞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存活率的变化.方法:按CIK细胞培养方法体外扩增培养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收获细胞后计算效应细胞浓度,然后将效应细胞分别放置于4℃和25℃下保存,于细胞收获后的不同时间点应用碘化丙啶(PI)对两种存放条件下的细胞进行染色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器检测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3名患者效应细胞初始存活率分别为98.8%、95.5%和97.1%,细胞浓度分别为7.4×107/ml、5.8×107/ml和10.4×107/ml,在4℃保存条件下存活率明显降低的时间点分别为102h、60h和84h,25℃保存条件存活率明显降低的时间点则分别为48h、24h和24h.结论:4℃条件比25℃条件更适合于保存效应细胞,效应细胞初始存活率低者以及细胞浓度较高者其细胞存活率下降的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8.
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是肿瘤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潜能的一组细胞。 TSC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异质性以及化学治疗的耐药性密切相关,TSC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该文从TSC的形成、TSC与微环境的关系、TSC的微环境模型以及TSC的信号通路及调节因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9.
为提高临床医师及医学生的科研思考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培养内科医师的循证思维和查阅文献的习惯。采取导师指导主题,学生以小组形式负责主题汇报的方法,每周固定汇报时间并由导师参与点评,汇报内容整理加工用以学习总结。结果发现主题医学汇报教学法以循证医学思维为指导,切合临床工作实际需要,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扩展了临床医师的知识范畴,培养提高了科研思维和能力。因此,主题医学汇报的医学教学形式锻炼了医生文献阅读的科研能力,锻炼了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巩固强化并扩展了知识点,激发了参与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纤维连接素蛋白酶解产物对MGc80-3细胞繁殖抑制的研究焦顺昌,赵东海,黄昌霞,王洪海北京解放军总医院(100853)人血浆纤维连接素(fibronectin,FN)作为一种细胞一胞外基质粘附蛋白,在恶性肿瘤血行转移中起着促进作用[1,2]。FN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