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21.
目的探讨再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联合周剂量奈达铂化疗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经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全部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处方剂量:DT 56~66 Gy,28~33次,6~7周;同时采用奈达铂进行化疗:25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4~6次。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至2011年12月底。近期有效率为87.2%(41/47);1、2年生存率分别为91.5%(43/47)、78.7%(37/47);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0%(39/47)、66.0%(31/47)。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再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周剂量奈达铂化疗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及1、2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MMP1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7例NSCLC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MP1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MMP13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Cox模型对87例NSCLC患者的生存进行分析。结果MMP13在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61/87)和6.7%(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MP13表达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曲线显示,MMP13阳性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8。4%,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的52。1%(P=0.001),同时TNM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和T分期(P=0.002)均可影响生存期。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仅MMP13表达(P=0.042)和TNM分期(P=0.001)是影响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MMP13与肺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肺癌预后判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中期左乳腺癌全切术后5野小调强放疗(5fields 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5fsIMRT)与7野调强放疗(7fields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7fIMRT)的剂量学差异,探索两种技术在改善靶区剂量和保护重要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s,OARs)方面的各自优势。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到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左侧乳腺癌全切术后放疗的患者定位影像,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设计5fsIMRT计划,观察组设计7fIMRT计划,其射野非均匀性分布,沿切线向两侧小角度散开。满足90%PTV靶体积50Gy/25f/2Gy的处方剂量,对比两组图像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机器跳数、治疗时间等。结果:两种技术都能提供较好的靶区适形度和较低的靶外受照体积,能很好地保护脊髓、心脏等正常组织,但无显著差异(P0.05)。经比较,7fIMRT能更有效改善靶区均匀性,并大大降低靶内高剂量照射体积(P0.05)。而5fsIMRT中健侧肺受照更少,其机器跳数、子野总数、治疗时间远少于7fIMRT(P0.05)。结论:对于中期乳腺癌全切术后辅助放疗,两种技术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靶外体积指数(External volume index,EI)和除健侧肺之外危及器官的保护无明显差异。7fIMRT在靶内高剂量照射和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方面有明显优势,5fsIMRT对健侧肺的保护更有优势,对机器的损耗更低,工作人员负担更小。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晚期乳腺癌患者64倒均采用紫杉醇60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顺铂30mg/m^2,静脉滴注,第2~4天,4周为1周期。两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近期总有效率为65.6%(42/64),初治病例与复治病例分别为83.3%与55%,两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一个部位转移有效率75%(24/32),一个部位以上转移有效率56.2%(18/32),两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1.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2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结论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经胸腔留置管行腔内灌注化疗控制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72例肺癌并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胸腔留置管放液后灌注化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后灌注化疗。化疗药物均选用顺铂60mg/kg,每周1次,2周为1周期,两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17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4例,总有效率78.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经胸腔留置管行腔内灌注化疗,疗效好,创伤小,病人易接受,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对PS=2-3老年晚期胃癌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替吉奥治疗30例PS=2-3老年晚期进展期胃癌患者,对比16例最佳支持治疗患者,化疗2周期后评定疗效,并随访两组患者1年生存状况。结果:治疗组30例中28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0.7%和43.8%(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和50.0%(P>0.05)。两组PS评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耐受。结论:单药替吉奥方案是疗效较好的治疗PS=2-3老年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患者服用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2008年11月2009年8月,将接受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MPA加化疗组,54例)及对照组(单纯化疗组,46例),2周期化疗后评价骨髓抑制状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Ⅰ~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但治疗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KPS评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MPA可有效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28.
谭兴超  潘荣强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276-4277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加卡铂及泰素加卡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生存质量及毒性反应.方法:将5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多西他赛75 mg/m2,静滴1 h,第1天给药;卡铂400 mg~500 mg,静滴,第2天给药.B组28例,泰素135 mg/m2,静滴3 h,第1天给药,卡铂用法同前.3~4周为1个周期,2~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A组及B组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3.3%及64.3%,两组患者大部分治疗后KPS评分提高,提高率分别为80.0%及71.4%,两组间有效率及KPS提高率比较差异无显暑性(P>0.05),两组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其他毒性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多西他赛加卡铂及泰素加卡铂均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两组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毒性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9.
顺铂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顺铂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2 84例食道癌患者 ,随机分 2组(化放组与单放组 ) ,每组 14 2例。放疗采用 6MVX线外照 ,前 2 / 3疗程常规放射治疗 2Gy/次 ,共 4 0Gy;后 1/ 3疗程改用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 (2次 /天 ,1 5Gy/次 ,间隔 6h ,共 9个治疗日照射 2 7Gy,合计总剂量 6 7Gy;化疗采用顺铂 2 0mg静脉滴注dl- 5 )结果 :化放组与单放组的 1、 2年生存率分别为 86 6 %、 70 4 %和 73 2 %、 5 0 7%(P <0 0 5 ) ;3、 4年生存率分别为 4 8 5 %、 4 1 5 %和 4 0 8%、 34 5 % (P >0 0 5 )。结论 :顺铂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能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 ,毒性反应小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82岁。2011年2月因发现腰骶部包块3月就诊我院。体检:体能状态评分(ECOG)1~2分。腰骶部有一7 cm×8 cm肿块,高出皮肤表面,质硬,表面不平,无压痛,边界尚清,无红肿糜烂。同侧腹股沟区扪及约6 cm×5 cm质硬肿大淋巴结,性质同前。胸部CT:双肺内多发结节,考虑肿瘤转移。腹部B超未见异常。无手术禁忌证,行腰骶部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