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目的比较应用3种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的50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全身化疗组13例,单纯动脉化疗(TAC)组19例,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18例。观察化疗后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及不良反应、术中出血以及术后标本提示的预后不良因素(包括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AC组和TACE组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全身化疗组(P〈0.05);TAC组和TAC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E组的脉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另外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病例在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等因素和化疗后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前TAC和TACE优于全身化疗。与TAC相比,TACE有望减少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等预后不良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过哲  刘霞  张晶  洪楠  程晓光 《中国骨肿瘤骨病》2011,10(2):159-161,199
目的 探讨四肢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至2004年收治的22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47个肿瘤)的MRI表现.22例患者均行常规MRI扫描,包括T1WI、T2WI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并对其中2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在T1WI 15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恶性神经源性肿瘤呈等信号,1例神经纤维瘤、1例恶性神经源性肿瘤呈不均质的低/中等信号.在T2WI 22例肿瘤均呈高信号,5例神经鞘瘤信号轻度不均,1例恶性神经源性肿瘤信号中度不均匀,1例恶性神经源性肿瘤信号明显不均匀.10例病灶位于皮下,12例病灶位于肌间.所有病变均呈梭形,其中9例两端出现"鼠尾征".5例出现"靶征".1例恶性神经源性肿瘤侵犯邻近骨.结论 MRI信号特点可提示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MRI信号明显不均匀及邻近组织的侵犯可提示恶性神经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有些作者使用圆形统计学方法探讨产妇分娩时间的规律,得到一些有趣的结果。众所周知,产妇分娩时间是以季节月日、昼夜钟点来描述的,这类周而复始的资料可以  相似文献   
84.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表现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9例FAI患者的影像资料,9例患者均行髋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及患髋MR检查,其中1例还接受了患髋关节MR关节造影检查,探讨其影像特征性改变.结果 9例患者X线表现均出现股骨头颈交界处骨性突起或髋臼过度覆盖.MR检查显示9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髋臼盂唇损伤,均出现在前上盂唇,ⅠA期损伤2例,ⅠB期损伤3例,ⅡA期损伤2例,ⅡB期损伤2例;1例患髋关节MR造影检查显示髋臼前上盂唇内线样裂隙,可见对比剂进入裂隙.2例的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内出现硬化囊变区,手术证实相应部位出现直径2 cm大小的软骨剥脱.结论 MRI可以显示FAI患者髋臼盂唇及关节软骨损伤,有助于早期诊断FAI.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对CT室检查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探讨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确诊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胸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根据年龄、疾病程度(按照卧床、轮椅及步行分类)、性别及个性化检查体位进行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对照组仅给予常规CT检查护理服务,并在检查前由病房护士向患者发放《焦虑自评量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记录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特殊检查体位及冲突事件产生的几率,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三分法进行自评)。结果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值,两组结果分别为(62.56±15.31)与(63.53±1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时间平均11.67min,比对照组7.41min增加了57.5%检查时间,特殊检查体位的数量明显增加(2/8),冲突产生例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检查有一定程度焦虑、恐惧及敌对等心理状况,对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检查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有利于护患沟通,减少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产生。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阐述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后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CT表现,探讨其在aGVH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JSCT患者进行胸部HRCT扫描及腹部动态增强CT扫描,分析aGVHD患者(8例)双肺、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及肠道CT图像改变特征。结果aGVHD患者中CT异常征象包括:双肺斑片状磨玻璃影、胆囊壁增厚、脾脏体积增大及肠壁增厚、肠粘膜明显强化等一系列改变。结论HSCT治疗后并发aGVHD患者的CT改变虽无明显特异性,但影像学检查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并发症之间的鉴别诊断和活检定位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白血病治疗相关颅脑并发症的MRI表现,分析其可能原因。 方法 24例经骨髓穿刺证实的白血病患者接受颅脑MR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及随访后变化,并结合白血病治疗过程及并发症诊治过程分析其可能原因。 结果 MRI发现24例患者均有颅脑并发症,其中17例存在2种或以上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2例,脑梗死2例, 脑白质脱髓鞘病变12例,脑萎缩17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6例,真菌感染4例。其发生可能与化疗药及骨髓移植后免疫抑制有关。 结论 化疗药的神经毒性和移植后免疫功能受抑状态是导致白血病颅脑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MRI是诊断和随访这些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0.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RN)对SARS患者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VN)的诊断.方法对31例怀疑AVN的SARS患者的62个股骨头进行MRI和RN检查.由3位资深影像医师在不知道最终结果的情况下分析所有MR及RN检查结果并按照5级法判断进行是否有AVN的诊断价值.利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等分析MR及RN对早期AVN的诊断效能的区别.结果 62个股骨头经1年临床随访最终确诊17例股骨头坏死,MRI和RN均诊断其中16例.45个正常股骨头,MRI诊断完全正常的股骨头24例.RN诊断完全正常的股骨头11例.MRI诊断AVN的ROC下面积(0.985)大于RN的ROC曲线下面积(0.926),但两者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较RN诊断SARS患者早期AVN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