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国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基因致病性突变的发生情况以及家族史在突变携带者识别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中国4个乳腺癌临床医疗中心的188例早发性乳腺癌病例(发病年龄≤40岁),其中39例(20.1%)有乳腺/卵巢癌家族史。从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和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进行PCR扩增。其中22例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方法进行突变初筛,166例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进行初筛;对发现的异常片段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确认。对发现重复出现突变的样本,选取5个与BRCA1基因连锁的标记(D17S855、D17S1322、D17S1323、D17S1326和D17S1327)进行等位基因型分析。结果在15例(8.0%)患者中发现有12个BRCA1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其中BRCA11100delAT和5589del8突变分别在3个和2个患者中发现。在39例同时伴有乳腺/卵巢癌家族史的病例中共发现有9例(23.1%)携带突变。有(无)乳腺癌家族史的早发性乳腺癌病例间BRCA1基因的突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复出现的突变在所有检测病例中出现的频率为2.7%,在所有检测到的突变中占33.3%。两个来自中国北方的BRCA11100delAT突变携带病例有相同的等位基因型,而与来自上海地区的此突变携带者的等位基因型在D17S1322位点上有所差异。两例5589del8突变携带者在所检测的5个STR位点上有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型。结论这是到目前为止较大规模的关于中国早发性乳腺癌人群的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有助于增加对中国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BRCA1基因致病性突变分布的全面认识。在中国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BRCA1基因致病性突变在肿瘤的发生中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尤其在伴有乳腺/卵巢癌家族史病例中该基因突变的意义尤为突出。两个重复出现的突变可能在中国人群中有始祖效应,在进行全基因检测前对其先进行检测可能非常合算。  相似文献   
82.
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再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背景与目的:乳房再造使乳腺癌全乳切除患者重获完整的乳房外形。本文介绍乳腺癌术后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或不联合假体和带蒂横向腹直肌肌皮瓣(TRAM)行一期乳房再造的经验,并探讨适合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乳房再造方式。方法:2000年1月-2005年7月,74例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后,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或带蒂TRAM行一期乳房再造。结果: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背阔肌肌皮瓣再造62例(83.8%),其中联合假体13例、带蒂TRAM再造12例、联合假体1例。经过2~66个月随访,局部区域复发率4.1%。患者满意度高,可接受度96%。而且这两种自体再造方式在是否需要联合假体上没有差别(P=0.440)。结论: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再造能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背阔肌肌皮瓣再造对中国女性适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3.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03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与目的:和单侧乳腺癌相比,目前对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的了解相当有限。本研究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了2001年1月~2005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3位确诊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双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全部患者的3.22%,同时性(12个月以内)双侧乳腺癌27例。并分别回顾了发病年龄、月经情况、肿块大小、治疗方式等资料,侧重分析单/双侧,第一/第二侧,同时/异时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态和病理类型的差别。结果:双侧乳腺癌较单侧乳腺癌起病早(P〈0.001)。舣侧发病中位间隔时间48个月(0~480个月)。比较单/双侧乳腺癌发现双侧癌有更多O/I期病例,单侧癌中浸润性导管癌比例较高(P=0.017)。双侧乳腺癌内第一/第二侧间临床病理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同时性双侧乳腺癌较异时性痛淋巴结转移数更少(P=0.031),浸润程度更低(P=0.031),导管内癌比例更高(P=0.012)。未发现浸润性小叶癌在单/双侧间发病有差别。治疗方式上,第二侧癌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和保乳手术的比例大大提高(10.8%和2.6%,P=0.042)。按第二原发出现算起,经过中位13个月的随访,有3例复发或转移,1例死亡。结论:对侧乳腺癌发生间隔时间不定,单侧发生后宜积极随访以早期检出对侧病变。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有较早的临床分期和较高的DCIS比例,为乳腺癌保乳手术提供了条件,但也不能忽视双侧乳腺癌潜在较高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84.
背景与目的:多个临床试验分析了cyclin E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但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对已发表的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再分析,从而探讨肿瘤组织的细胞周期素E(cyclin E)的表达水平是否是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检索PubMed以及CBMDisc数据库中研究cyclinE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文献,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cyclinE是否为乳腺癌的预后因素。结果:共有1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包括患者的总数为2644人。各个研究之间在病例选择、随访时间、辅助治疗、检测方法以及表达水平的判定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合并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cyclinE水平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RFS)的危险比(HR)分别为2.26(95%CI:1.41—3.61)和1.72(95%CI:0.95—3.10);高cyclinE水平患者的总生存率(OS)/乳腺癌相关生存率(BCSS)的HR分别为2.74(95%CI:2.22-3.39)和2.86(95%CI:1.85-4.41)。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中,合并的高cyclinE水平患者OS的HR为3.40(95%CI:2.20-5.26)。结论:cyclin E可能是乳腺癌OS独立的预后因素,但该结论尚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5.
背景与目的:使用蛋白质组技术,我们鉴定出不同肺转移潜能MDA—MB-435乳腺癌细胞之间11个表达存在差异的蛋白,本研究试图探讨其中3个蛋白,dB—crystatlin(CRAB)、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peroxiredoxin 6(PDX6),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使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验证3个蛋白在不同肺转移潜能细胞株之问mRNA水平的差异。进一步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03年1月~2004年1月,32例乳腺癌标本中3个蛋白的阳性率。结果:肺高转移潜能细胞株CRAB,HSP60和PDX6的mRNA水平分别为其亲代细胞的0.24倍,3.15倍和2.43倍。CRAB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和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9%和33.3%;HSP60在2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3%和73.3%;PDX6在2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9.4%和60.0%。结论:HSP60水平的升高可能与乳腺癌侵袭能力增加相关,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6.
编者的话     
为配合第二届上海国际乳腺癌会议的召开,本刊特约了几位乳腺癌专家的述评和论著,主要介绍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近年来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热点,常规的腋淋巴结清除目的是局部的控制和作为分期,术后常有一定的并发症。随着早期诊断的开展,临床腋淋巴结转移率有明显下降,而常规的腋淋巴结清除,使部分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前哨淋巴结能较正确反映腋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情况。在25项8687例应用前哨淋巴结代替腋清除手术中,仅31例(0.36%)有局部复发,说明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取代腋淋巴结清除术的安全的方法。有经验医…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 1994~ 1999年间推行《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乳腺癌 )的效果 ,为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促进该项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连续跟踪、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查 1994~ 1999年间二、三级医院乳腺癌出院病例 ,以《规范》为标准 ,聘请乳腺癌专家评审。结果 :上海市乳腺癌总体规范治疗率为 4 1.36 % ,基本规范治疗率为 4 9.0 9% ,两率合计为 90 .4 5 % ;区级医院、县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规范治疗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三级医院无不规范病例 ;区级医院不规范治疗率由 1994年的 7.6 9%下降至 1999年的 3.70 %。手术治疗病例的规范治疗率 (4 6 .74 % )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的规范率 (13.89% ) (P <0 .0 0 1) ;明确分期的病例占 4 7.33%。结论 :上海市通过推行《诊治规范》 ,乳腺癌诊治现状有所改善。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加大培训和质控力度 ,创造支持性环境 ,探索有机的综合治疗的工作模式 ,重点加强非手术治疗的《规范》培训 ,探索建立长效、常态的教育、培训、实施和评估机制 ,制定转诊政策 ,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诊治水平 ,提高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IL-8、GM-CSF、RANTES、MCP-1在乳腺癌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外周血中的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93例乳腺癌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趋化因子的浓度,以及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8、RANTES和MCP-1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临床Ⅲ期患者较Ⅰ期患者显著升高,IL-8、GM-CSF、RANTES和MCP-1预测乳腺癌远处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88.6%、28.6%、71.4%、60.0%,特异性分别为82.8%、93.1%、60.3%、82.8%,IL-8、GM—CSF、RANTES和MCP-1的表达具有相关性。IL-8、MCP-1阳性组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结论:监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IL-8、MCP-1、RANTES的浓度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的较理想指标,IL-8、MCP-1高表达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9.
Bcl-2 family proteins appear to regulate apoptosis,with hcf-2, hcf-xl function as suppressors of apoptosisand bax, hcf-xs as promoters of cell death.ll] The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se proteins in breast cancerhas been reported, but a comprehensive study is needed.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of hcf-2, bax, hcf-xl in this multigene family, as regardsto their prognostic value in breast cancer.MATERIALS AND METHODSPatientsNinety-on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  相似文献   
90.
化疗对乳癌病人内分泌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和发展受人体激素内环境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乳腺癌病人术后CMF方案化疗诱导的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为临床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病人选择 34例绝经前乳腺癌病人,中位年龄40(24~50)岁,治疗前月经周期规律,治疗前半年均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无心、肝、肾、高血压及内分泌等疾病,无其它肿瘤病史。1.2 方法 所有病人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后1周开始用CMF方案,行辅助治疗6疗程,每疗程28天,环磷酰胺(CTX):600mg/m2静推、胺甲喋啶(MTX):30mg/m2静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