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首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由Hscher[1]于1997年完成,近年来发展迅速。宝鸡市中心医院于2008年5月—2009年10月完成全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3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并受侵血管整块切除治疗胰头癌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11月行胰头十二指肠并受侵血管(PV/SMV)整块切除治疗胰头Ⅱ~Ⅲ期癌的手术方法,6例行PV楔形切除,用5~0Prolene缝线对拢缝合,1例节段性切断SMV,行对端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受侵PV/SMV在内的联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必要的,术中解剖仔细,操作细致,可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胆囊切除术后远期发生胆管狭窄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了2003年至2008年收治的18例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的胆管狭窄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狭窄特点进行了总结,探讨发生的原因、诊断要点、术前准备和处理方法。结果:通过良好的影像学检查对狭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必要的术前准备,多数病人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正确处理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的胆管狭窄,对病人的预后很重要,不当的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4.
祁军安  梁容瑞  李宗芳  张澍  江奎  黄辰  杨军 《西部医学》2013,(10):1444-1446
目的探讨Lasp-1蛋白在肝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2例肝癌癌组织、28例癌旁组织以及15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Lasp-1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Lasp-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4.76%,明显高于癌旁(32.14%,P〈O.01)及正常肝组织(6.67%,P〈0.01),Lasp1表达阳性率在正常肝组织、癌旁、和肝癌中呈递增趋势;Lasp-1在伴发转移的肝癌病例标本中未发生转移者表达阳性率更高(P=o.006);肝癌组织中Lasp-1的阳性率与患者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3)。结论Lasp-1可能在促进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早期诊断HCC发生以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老年高危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的适应证,及其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优势、手术时机、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440例老年高危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PTGD的临床资料,其中395例择期序贯LC术,并与同期390例老年急诊行LC术患者对照分析;分析在PTGD术后2~4周、4~8周、8~12周三种不同时段序贯行LC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40例患者PTGD术后1d,379例(86.1%)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术后3d,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均得到明显好转,术后7d,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5例PTGD序贯LC组与同期390例急诊LC组对照,两组并发症发病率、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总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5例PTGD术后2~4周、4~8周、8~12周三种不同时段序贯行LC术,三组随着时间段延长胆管感染次数增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通过先行PTGD,待炎症得到有效控制,经围手术期准备后,2~4周择期序贯行LC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法:回顾分析42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8例,好转3例,死亡1例,疗效优良率90.0%。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7.
祁军安  李宗芳  江奎  朱海林  王钢  程伟华 《吉林医学》2009,30(22):2742-2743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肝部分切除术治疗138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并发胆漏5例(3.6%),膈下感染4例(2.9%),腹腔脓肿3例(2.2%),肝衰1例(0.7%)。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乳腺癌C—erbB-2、ER、PR的表达情况,C—erbB-2及激素受体与乳腺癌分级的相关性以及C-erbB-2的表达与激素受体相关性的确切程度。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荧光Fish法检测16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C.erbB-2、ER、PR的表达,统计分析C—erbB-2与ER、PR的表达及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6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C-erbB-2、ER、PR表达率分别为21.5%、64.4%、44.2%,5例黏液癌、3例小管癌、1例微乳头状癌均100.0%,ER不表达;C—erbB-2在Ⅰ级乳腺癌中不表达,Ⅱ级为22.3%,Ⅲ级为27,0%。E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ER、PR阳性表达率在C.erbB-2阳性的病例中明显下降。C-erbB-2阳性的病例中有少部分ER、PR阳性表达。结论浸润性乳腺癌中只有少部分表达C—erbB-2。组织学级别可以提示ER的表达,级别高者ER的表达率低,而Ⅰ级癌大多会表达ER。C-erbB-2的过表达及扩增主要在Ⅱ.Ⅲ级癌中。C—erbB一2与ER、PR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最初新辅助化疗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提高本已失去手术时机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手术切除率,后逐渐应用于可手术患者的保乳手术,目前已成为乳腺癌系统治疗的常规方案。病理完全缓解率是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病理完全缓解率密切相关的生物因子的识别及检测将有助于了解个体对化疗的反应,从而利于个体化的治疗。已有研究表明,一些生物因子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等与化疗疗效有密切关系,目前结论不一,各因子对疗效的预测价值不一致,而这些因子自身表达可能受化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化疗对激素受体的影响及疗效与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vision法测定53例乳腺癌化疗前后ER、PR的表达并比较差异;评估化疗后病理反应情况;分析ER、PR表达与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的相关性。结果:53例乳腺癌化疗后,病理缓解率为77.4%,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7%。ER、PR化疗前后表达发生完全相反的改变的分别是9(18%)、11(2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或PR的表达与化疗后的PCR率无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少数病例能达到PCR,且其不影响ER、PR的表达。ER或PR的表达不能预见化疗后的PCR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