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构建c-erbB-2特异性核酶基因及其底物基因的体外转录载体并探讨其体外切割作用。方法 在计算机设计的核酶RZI基因的3‘端加上新的限制性酶切位点EcoR V,先合成RZI基因并将之与其底物分别克隆入体外转录载体pGEM3Zf(-),经用EcoR V快速初选出含有RE1基因重组子并测序鉴定。体外转录物用^32P标记。体外切割作用在Mg^++的存在下,37℃反应1小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相似文献   
32.
本文旨在通过大样本基因组学分析技术,评估lncRNA、miRNA、mRNA及ceRNA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及其预后价值。利用R软件对TCGA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RNA和miRNA数据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生存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得到差异表达的lncRNA-miRNA-mRNA之间的ceRNA调控关系网。结果发现共有1 570个lncRNA、54个miRNA和17个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以上调为主(错误发现率0.01;对数差异表达倍数变化绝对值 2)。ceRNA调控网显示共89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和9个差异表达的miRN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生存分析共鉴定出COL18A1-AS1、TCL6、LINC00475、UCA1、WT1-AS、HOTTIP、PVT1等38个有预后价值的lncRNA和2个有预后价值的miRNA(miR-21和miR-155)(P 0.05)。本研究将为肾透明细胞癌靶向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34.
毕锋  惠宏襄 《医学争鸣》1997,18(6):595-596
许多研究表明,c-erbB-2在腺癌,特别是在乳腺癌、胃癌和卵巢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这些高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反义核酸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抑制有害基因表达的新技术,利用这一技术已在体外使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了抑制.为探讨c-erbB-2反义核酸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拟构建c-erbB-2反义核酸的真核表达载体PDOR-AE.1材料和方法1.l材料含有c-erbB-2基因。DNA全长的质粒PSVZerBZ由美国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的Hung教授惠赠,4.4kb的c-erbB-2cDNA克隆在pSVZ的Hind皿位点;PDIR…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比较长春瑞滨、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方案对有吸烟史和无吸烟史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共277例患者,有吸烟史组185例,无吸烟史组92例.长春瑞滨25 mg/m^2,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使用;紫杉醇135 mg/m^2,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使用;顺铂25 mg/m^2,第1,2,3天使用.21 d或28 d为1个周期.结果 有吸烟史组NP方案(47例)有效率为34.0%,PP方案(57例)有效率为35.1%,DP方案(35例)有效率为37.1%,GP方案(46例)有效率为30.4%,总有效率为34.1%;无吸烟史组NP方案(27例)有效率为33.3%,PP方案(23例)有效率为30.4%,DP方案(24例)有效率为37.5%,GP方案(18例)有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33.7%两组均有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结论 有吸烟史和无吸烟史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36.
毕锋  毕晶  崔萍 《预防医学论坛》2001,7(6):686-687
为了解驻济部分高校学生乙型肝炎 (乙肝 )发病情况及乙肝病毒携带状况 ,于 2 0 0 0年 4~ 5月对驻济部分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驻济五所高校一年级学生 2 0 34人 ,其中男生 110 5人 ,占 5 4 33%。女生 92 9人 ,占4 5 6 7人 %。1 2 方法 参考国内有关文献[1] ,用ELISA法检测HBsAg ,试剂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 99 92 4 ) ;用SLTBAINBOW酶标仪测定 ,S/Co>1者判为阳性。对HBsAg阳性学生进行统计、复检 ,检查HBeAg、抗 HBe、抗 HBc。2 结果2 1 …  相似文献   
37.
38.
1 病例摘要患者荣某 ,男性 ,72岁 ,因腹胀、腹痛 ,伴腹泻、乏力、纳差 2个月 ,于 2 0 0 2年 3月 5日入院。患者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部隐痛 ,多于大便前出现 ,便后可明显减轻 ,并伴有纳差、大便呈稀糊样 ,每日 1~ 2次。自服“土霉素、氟哌酸”后 ,上述症状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39.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信使,在抗肿瘤免疫及促肿瘤生长、转移等方面有着双重作用。NO主要参与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并具有细胞毒及免疫功能,是机体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因子,尤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及死亡等方面影响较大。内皮素(ET)不仅是一种缩血管活性物质,而且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1990年Ohkubo发现,培养的人肾腺癌细胞能分泌ET-2,表明其在肿瘤的生长和分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后许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可产生ET-1,因而肿瘤患者的血中ET-1的水平较高。为了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ET-1水平变化,本研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射免疫法,对28例患者进行了血清NO、ET-1的检测,旨在探讨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6-羟多巴制造的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4/1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及信号转导与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室完成。选取雄性SD大鼠(鼠龄1.5个月)20只。大鼠前脑内侧束注射6-羟多巴,4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取SD大鼠15只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10,10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每组5只。右侧前脑内侧束注射5g/L6-羟多巴4mL,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将不同剂量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5g/L或25g/L,用生理盐水溶解)注入同侧的纹状体内,对照组纹状体内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手术后4周,取实验动物,麻醉,灌注,切片,再行中脑抗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镜下细胞计数;应用配对T检验、ANOVA,及SNK法进行统计。结果:所有实验动物生存状况良好,未发生死亡现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损伤侧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形态未见明显的改变,但数量明显减少,明显低于对侧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11.36±3.85),(115.12±17.06),t=3.078,P<0.01]。②损伤侧大多数小胶质细胞胞体变圆增大,突起变短增粗,染色变深。损伤侧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292.20±19.73),(80.40±10.00),t=2.832,P<0.01]。③中脑黑质损伤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增生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胞体肥大,突起变短、增粗,染色变深。损伤侧显著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507.64±19.99),(226.88±20.30),t=2.971,P<0.01]。④损伤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明显低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10.16±2.90),(116.84±15.92),t=3.975,P<0.01]。1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损伤侧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114.60±18.71),(66.24±17.19),t=3.811,P<0.01];10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损伤侧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114.88±19.211),(92.72±16.29),t=3.725,P<0.01]。⑤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存活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神经元存活率显著高于1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纹状体内运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在10~100μg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