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恶性肿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制定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方案,因此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在肿瘤治疗中被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实践。我国 MDT 起步晚,缺乏统一的规范,各级医疗机构 MDT 水平差异较大。本文将以四川省肿瘤医院在 MDT 实践中的经验为例,阐述 MDT 在头颈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提出 MDT 的组织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目的在于促进 MDT 模式在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中的推广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
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由顺铂与氟脲嘧啶组成的PF方案同期放化治疗Ⅲ一Ⅳa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化疗对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5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采用顺铂30 mg/m 2 d,静脉滴注第1~3天,氟脲嘧啶500 mg/m 2d,持续静脉滴注第1~5天,放疗第一天即开始化疗,放疗中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两组的放疗方法及剂量相同,鼻咽部剂量66~72 Gy/3336次,颈部淋巴结剂量60~72 Gy/30~36次,颈部预防剂量48~50 Gy/24~25次.[结果]放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的鼻咽部及颈书的肿瘤完全消退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出现骨髓抑制、咽喉疼痛、消化道反应及需暂停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晚期鼻咽癌颈部病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消退率,但可加重放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中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入住的14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同步组与序贯组,分别采用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放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1、3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同步组有效率为69.86%,序贯组为65.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60%、50.68%,序贯组分别为45.20%、24.66%,同步组明显优于序贯组,两组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相比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有核细胞净化器用于恶性肿瘤血液回收的安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测定新型有核细胞净化器能否完全清除和破坏回收血液内的大量肿瘤细胞及其对红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拟行肝癌/胆囊癌根治术等患者20名,回收术中从切皮至肿瘤切除过程中的失血,洗涤后备用;同一患者被切除的肿瘤组织立即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加入回收血液内,再使用有核细胞净化器处理。分别测定处理前后血液内有核细胞、红细胞数量,并观察有核细胞的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血液内肿瘤细胞和干细胞,细胞培养法测定血液内有核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取净化器膜作光镜检测。结果由肿瘤组织制成的细胞悬液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将(2.24±2.57)108个肿瘤组织细胞加入回收血液后,使有核细胞数量达(8.67±4.35)×108/200 m l,再取血标本分离有核细胞,85%的血液内培养出肿瘤克隆株,荧光染色可见CD133和AE1/AE3阳性,提示这些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可能为肿瘤干细胞;经有核细胞净化器处理后,红细胞回收率为(94.9±3.6)%,而细胞核计数下降4 log至(5.92±4.58)×105/L,显微镜下可见这些细胞核多为裸露细胞核,甚至细胞核也被破坏,细胞培养未发现1例有核细胞贴壁、生长;光镜检测显示第1层净化器膜上部黏附大量有核细胞,第2~15层未见完整有核细胞。结论即使手术过程中肿瘤细胞逸出的数量多达107~109个,有核细胞净化器依然能够完全清除或破坏逸出的肿瘤细胞,且不影响其红细胞回收率;因此有核细胞净化器能够满足肿瘤细胞大量逸出的情况而安全用于恶性肿瘤手术的血液回收。  相似文献   
15.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是由γ干扰素刺激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等所诱导产生趋化T淋巴细胞的一类分泌性糖蛋白。本研究PCR扩增人与鼠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成熟蛋白编码区,克隆到硫氧还载体pET-32(a)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在IPTG诱导下,人与鼠的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表达量约占目标总蛋白的25.3%,主要以包含体的形式存在,可溶性成分约占目标总蛋白的20%。将可溶性蛋白以S-Tag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蛋白质纯度约为90%的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通过趋化性分析,证实重组表达的人与鼠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100ng/ml浓度下对激活的T淋巴细胞具有趋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来源的NO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来源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cle,NO)广泛表达于肿瘤组织,调节着肿瘤血管的生长,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中探讨NO对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NO组小鼠右胁下接种eNOS基因转染的Lewis肺癌细胞;eNOS拮抗组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腹腔注射eNOS拮抗剂L-NAME;对照组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处理3周后,测定血浆内NO含量,计数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数;取肿瘤组织测定每高倍视野下(HPF)血管密度、EPC细胞数量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复合物(VEGF-VEGFR)的表达。结果:接种Lewis细胞4周后,对照组肿瘤体积为(3022±401)mm3,而L-NAME组和eNOS组分别为(1204±97)mm3和(1824±239)mm3,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NOS基因转染组肿瘤组织内eNOS蛋白表达和NO的生成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肿瘤组织中EPC数量[(48±19)/HPF]、血管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前瞻性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商品名:恩度)联合FOLFOX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3例患者均为经细胞学或病理确诊,既往已用奥沙利铂(L—OHP)或伊立替康或卡培他滨等药治疗后肿瘤复发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15mg+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滴注4h,第1天至第14天,L-OHP85mg/m^2静脉滴注2~3h,第1、15天,亚叶酸钙(cF)200mg静脉滴注2h后,5-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脉推注,随后5-Fu600mg/m^2静脉持续滴注22h,第1天至第2天、第15天至第16天,每4周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行疗效评价。按照RECIST标准严格观察和评价近期客观疗效,根据NCICTC(3.0)评价药物毒性反应。结果23例患者共完成56个周期化疗,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获得PR8例,SD12例,PD3例,近期客观有效率为34.8%(8/23),控制率87.0%(20/2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7个月,1年生存率50.0%(8/16),2年生存率40.0%(2/5)。Ⅲ-Ⅳ度毒性主要与化疗药物有关,其中,白细胞下降5例(21.7%),血红蛋白下降1例(4.3%),血小板下降3例(13.0%)。2例既往有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血压轻度增高,3例发生暂时性心电图改变,表现为ST段轻度改变,不影响治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FOLFOX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好,毒性低,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三参地萸汤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增效减毒作用及对生活质量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将120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调强放射治疗,并配合静脉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三参地萸汤。两组疗程均至放疗结束后2周。记录急性放射反应情况;化疗前后采用欧洲癌症病人头颈专用量表(EORTC QLQ-HN35)评价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治疗前后实体肿瘤大小评价;检测治疗前后EB病毒DNA(EBV-D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93%,高于对照组的67.27%(P0.05);放疗结束时口腔黏膜、耳、唾液腺、咽、食管和喉的急性放射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QLQ-HN35量表疼痛等7个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张口困难等9个单一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BV-DNA,B-ALP,MMP-2和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参地萸汤辅助放射治疗NPC患者,具有减轻放射性损伤,改善或稳定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和预防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