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E-钙粘蛋白及PTEN基因编码蛋白与胃癌浸润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TEN蛋白和EC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兔抗人PTEN多克隆抗体、鼠抗人ECD单克隆抗体,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拟测指标的表达。以χ2和Logrank检验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ECD、PTEN蛋白在非癌胃粘膜中均见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ECD异常表达率为42.0%;弥漫型胃癌异常表达率(48.57%),明显高于肠型胃癌(26.67%),(P<0.05);ECD异常表达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缺失率为59%;弥漫型胃癌缺失率(65.71%)明显高于肠型胃癌(43.33%),(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缺失率(64.4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1.67%),(P<0.05);PTEN蛋白缺失的患者比阳性表达者预后差(P=0.0066)。65.85%PTEN阳性表达者同时伴ECD正常表达。结论:两种标志物与胃癌浸润转移有关,PTEN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将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正确判断胃癌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2.
133.
目的探讨血小板线粒体对肺损伤(ALI)时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盐酸(p H 1.2,1.5 ml/kg)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肺毛细血管滤过系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共聚焦显微镜方法,观察血小板线粒体对盐酸致急性肺损伤形成中肺毛细血管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盐酸致肺损伤模型中肺毛细血管滤过系数增高2.5倍(n=4,P0.05),灭活血小板线粒体后,肺毛细血管滤过系数增高5倍(n=4,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线粒体转移到白细胞中;共聚焦显微镜发现,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肺损伤。结论抑制血小板线粒体功能增加盐酸诱导的肺损伤,肺血管内皮屏障依赖于血小板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从血小板传递给白细胞可导致增加白细胞粘附到损伤的微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34.
腰椎峡部裂是指一侧或两侧峡部骨质不连续,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为6%,男女比例为2:1[1].腰椎峡部裂是引起青少年腰背痛的常见原因,与腰椎反复过伸及旋转活动密切相关[2-5].有研究[6]表明,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有一定遗传倾向.大部分有症状的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可通过规范的非手术治疗恢复日常生活和运动,尤其对于发现较早的单...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初步探讨陈葆善《燥气总论》中的燥气理论思想,以期为临床从燥气论治肿瘤放射性损伤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熟读细析《燥气总论》,试从燥邪的致病特点、发病传变、治法方药等方面,系统总结陈氏燥邪证治的思想内涵,归纳肿瘤放射性损伤的临床特征,探析应用燥气理论治疗肿瘤放射性损伤的潜在学术思路。[结果]《燥气总论》指出,燥邪在病理上兼具寒、火、湿三邪的致病特点,病机传变遵循“先伤肺胃,先气后血,再伤络脉”的规律,在发病方式上又有直中、伏气之别,重视运用辛散之法以治燥邪,尊《伤寒论》之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为治燥祖方。归纳肿瘤放射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发现,放射线可归为一种特殊的燥气病邪,其致病亦有火、寒、湿三邪特点,基本病机亦为燥气致病,先气后血,伤及络脉,故可尝试运用《燥气总论》的学术思想论治放射性损伤。[结论]《燥气总论》对燥邪之理法方药分析论述精辟独到,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亦具有燥邪致病特点,因此运用《燥气总论》中的燥气理论对肿瘤放射性损伤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发掘、探讨。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系统开展流苏子[Coptosapelta diffusa (Champ. ex Benth.) Steenis]根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 从流苏子根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拉帕醇(lapachol,1)、 hydroxyhydrolapachol(2)、 dehydro-α-lapachone(3)、 α-lapachone(4)、 rhinacantin A(5)、 β-lapachone(6)、 2-carbomethoxyanthraquinone(7)、 7-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8)、 isoscopoletin(9)、 alyxialactone(10)、(3S)-3-(hydroxymethyl)-3H-isobenzofuran-1-one(11)和(7’S,8S,8’R)-4,4’-dihydroxy-3,3’,5,5’-tetramethoxy-7,9-epoxylignan-9’-ol-7-one(12)。化合物1~4和6对测试病原菌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抗菌作用。结论 化合物1~6和10~12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流苏子根中拉帕醇的含量为3.56 g/kg(干重),可作为拉帕醇的原料来源;该研究为流苏子根抗菌消炎的民间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