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34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KLF4为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含特异性转录激活区和转录抑制区,体内分布广泛,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靶基因的表达,发挥着抑制或促进肿瘤形成的双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乙酰化修饰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活动期常伴血小板增多,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参与RA炎症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3、IL-6、IL-11、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制瘤素M(OSM)、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细胞因子(SCF)等,作为促进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长的因子可能在RA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机制中发挥作用[1].  相似文献   
103.
报道1例以胸膜起病的B3型恶性胸腺瘤合并骨髓衰竭症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诊疗过程并文献复习, 加强基层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MDR1 / CD34 表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对碘硝基四唑盐(INT)细胞毒检测法 ,分析了 5 1例初治及 17例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的表面分化抗原及 MDR1 基因编码的p170阳性率 ,并用 INT法的体外药敏试验进行对照。结果 :MDR1 与 CD34 有显著相关性 (r =0 .842 ,P <0 .0 1) ,而与 CD1 3、CD1 4 、CD1 5 、CD33、HL A- DR等其它髓系抗原无关 ;MDR1 / CD34 表型细胞较 MDR1 - / CD34-表型细胞缓解率、生存期、缓解期显著缩短。结论 :急性白血病 MDR1 / CD34 表型可作为白血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coagulation factorIX,FIX)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和凝血异常及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在下肢DVT中的作用和机制。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浆CRP浓度,一期法测定FⅧ:C和FⅨ:C水平,凝血法检测血浆融合量,将上述指标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并分析CRP与FⅧ:C、FⅨ:C及Fg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病例组CRP、Vg、FⅧ:C和FⅨ: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RP(2.67±0.91):(0.14±0.08)mg/dl;Fg(4.73±1.36):(2.79±0.66)g/L;FⅧ:C(126.71±28.10):(81.35±20.77)%;FIX:c(81.01±23.60):(70.71±11.3)%],P值均小于0.01。病例组CRP与Fg、FⅧ:C和FⅨ:C之间均具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32、0.571和0.544,P值均小于0.01。结论:炎症与DVT密切相关,血浆CRP水平升高可能是DVT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血浆Fg、FⅧ:C和FⅨ:C水平升高是DVT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反应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发挥促凝作用,是下肢DVT发生的可能发病机制之  相似文献   
10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Durpura,ITP)是一种以自身抗体产生破坏血小板和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小板抗体产生对血小板减少有着重要影响。由于ITP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latelet associated antibody,PAIg)及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是诊断本病的依据。血小板生存时间测定操作复杂,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PAIg的检测在ITP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血小板抗体及其检测在ITP中的一些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了趋化因子即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SDF-1)在脐血AC133^+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用跨膜迁移(Transwell)实验来确定SDF-1最佳趋化浓度,并评价SDF-1最佳趋化浓度条件下细胞迁移率。结果随着SDF-1浓度增加,新鲜脐血AC133^+细胞迁移率升高,但SDF-1浓度达到150ng/ml时迁移率趋于平稳;当CXCR4阻断型抗体作用后,迁移率与未加SDF-1组无差异。结论通过Transwell Plate可以有效地模拟细胞穿越内皮现象。随着趋化因子SDF-1浓度的增高,迁移率递增,但当SDF-1浓度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趋化率达稳定,继续增高SDF-1浓度,细胞迁移率变化不显著,应用CXCR4阻断抗体后AC133^+细胞迁移率与未加SDF-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血小板糖蛋白Ⅲa(glycoprotein Ⅲa,GPⅢa)PIA2多态性在山西省人群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6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判定各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并统计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GPmaT1565C在本组资料中突变频率低,64例CHD患者和84健康对照者中,仅发现1例为杂合基因型T/C,余均为野生型T/T。结论GPⅢa PIA2多态性存在人种和地域的差异,在山西地区人群中突变频率很低,与国外研究差异较大。GPⅢa PIA2多态性是否为山西地区人群罹患CHD的遗传性危险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全身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观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MRI表现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初发AML患者15例,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T1加权(T1WI)MRI成像,观察脊柱、胸骨、股骨、胫骨骨髓浸润的MRI表现.结果 15例AML患者脊柱、骨盆、胸骨骨髓均一浸润;双侧股骨、胫骨骨髓浸润范围不同,股骨浸润范围大的患者出现双侧胫骨浸润,严重患者双侧股骨、胫骨骨髓均一浸润.结论 全身MRI检查能全面显示AML骨髓浸润的范围及严重程度,有望为AML预后评价提供更多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血小板膜糖蛋白 GP b、GP a及 GMP140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患者 30例 ,以体外循环转机前及停机即刻为采血点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GP b、GP a 和 GMP140的阳性百分率 (% )。结果 血小板膜 GP b、GP a 百分率由体外循环前的 90± 6 ,93± 5分别减少至体外循环后的 70± 12和 76± 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0 1) ;而体外循环前后GMP140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体外循环使血小板膜 GP b 和 GP a 阳性率下降 ,可能是体外循环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血小板在体外循环中发生了活化 ,尚需检测血浆 GMP140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