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自从发现釉基质蛋白具有诱导牙根部无细胞性牙骨质形成并诱导牙用组织再生的作用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釉基质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就釉基质蛋白的基础研究及其在牙用病治疗、牙再植及牙移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索釉基质蛋白对再植牙根吸收的预防作用,解决牙再植后根吸收并最终导致牙齿脱落现象。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双盲法等流行病学方法,将釉基质蛋白应用于SD大鼠再植牙的根面和牙槽窝中,在2和4周时间点取标本制成牙根磨片,观察牙根面的吸收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1,2组(腹壁异位移植)牙根面吸收情况,2周实验组与2周对照组比较χ2=2.051,P>0.05,2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χ2=4.021,P<0.05,2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χ2=4.211,P<0.05,4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χ2=7.853,P<0.05;第3,4组(干燥30min再植)牙根面吸收情况,2周实验组与2周对照组比较χ2=2.222,P>0.05,4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χ2=4.013,P<0.05,2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χ2=3.130,P>0.05,4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χ2=5.230,P<0.05;第5,6组(去牙周膜再植)牙根面吸收情况,2周实验组与2周对照组比较χ2=2.296,P>0.05,4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χ2=5.698,P<0.05,2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χ2=1.569,P>0.05,4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χ2=4.528,P<0.05。结论釉基质蛋白能有效降低再植牙根吸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3.
釉基质蛋白预防鼠再植牙根吸收作用的磨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釉基质蛋白对再植牙根吸收的预防作用,解决牙再植后根吸收并最终导致牙齿脱落现象。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双盲法等流行病学方法,将釉基质强白应用于SD大鼠再植牙的根面和牙槽窝中,在2和4周时间点取标本制成牙根磨片,观察牙根面的吸收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1,2组(腹壁异位移植)牙根面吸收情况,2周实验组与2周对照组比较x^2=2.051,P&;gt;0.05,2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4.021,P&;lt;0.05,2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4.211,P&;lt;0.05,4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7.853,P&;lt;0.05;第3,4组(干燥30min再植)牙根面吸收情况,2周实验组与2周对照组比较x^2=2.222,P&;gt;0.05,4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3.130,P&;gt;0.05,4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5.230,P&;lt;0.05;第5,6组(云浮牙周膜再植)牙根面吸收情况,2周实验组与2周对照组比较x^2=2.296,P&;gt;0.05,4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5.698,P&;lt;0.05,2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1.569,P&;gt;0.05。结论 釉基质蛋白能有效降低再植牙根吸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4.
本文首次报导一例经体液和脏器含氟量分析证实的氟乙酰胺中毒死亡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观察,并用大白鼠进行了氟乙酰胺中毒实验,发现其改变与人体所见相似。  相似文献   
65.
13例病区胎儿标本来自地氟病区人工流产胎儿,胎龄6~7月。股骨和其他器官标本进行光镜和酶组织化学观察外,还作了骨样本的SEM—EDXA—XM观察和分析以及骨基质糖醛酸、羟脯氨酸生化组分的测定。病区胎儿成骨活跃,骨组织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3例胎儿骨外膜下有新骨形成。向时观察到小梁矿化不全,骺板软骨发育异常,骨氟含量增高,可能系氟离子透过胎盘屏障沉积于胎儿骨内所致。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介绍了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和美国病理学会所赞助的北美尘肺病理委员会的工作。作者研究了与石棉有关疾病的病理学并制订石棉肺的分级标准。一个适用的并为病理医生广泛接受的石棉肺分级标准,对本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67.
背景:金属烤瓷全冠是修复牙体缺损的最常用方法,牙周问题是导致修复失败的最常见原因。 目的:评价钴铬合金和银钯合金作为烤瓷冠内冠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方法:选择采用钴铬合金和银钯合金烤瓷冠修复患者75例,189颗患牙,其中106颗采用钯合金烤瓷冠修复体,83颗应用钴铬合金修复体。于修复前后临床对比患牙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量、龈沟液中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以及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嗜血杆菌、福赛斯坦纳菌等3种细菌检出率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与修复前比较,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12个月后,患牙龈沟出血指数和龈沟液量、龈沟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检出率升高(P < 0.05或P﹤0.01),伴放线嗜血杆菌检出率无明显变化(P > 0.05)。②与修复前比较,银钯合金烤瓷冠修复12个月后,龈沟出血指数和龈沟液量升高(P < 0.05),龈沟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3种细菌检出率无明显变化(P > 0.05)。表明两种材料的烤瓷冠对患牙牙周组织均有影响,其中银钯合金影响较小,钴铬合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8.
作者采用频率2450MHz、功率密度30mW/cm~2的微波,辐照大白兔头部,每天4小时共30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大白兔晶状体,未发现有新的混浊产生,但光镜和电镜观察则已出现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9.
剧烈运动造成的骨骼肌损伤已在临床、生化等方面得到证实。为了深入研究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方法,我们采用家兔一次性力竭运动造成骨骼肌损伤的动物模型,以模拟目前体育训练中推行的“三从一大”原则,并运用体视学的原理,采用定量方法,分析该模型中骨骼肌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以期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0.
中药BK浸膏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了中药BK浸膏抗去势鼠骨质疏松的效应。实验选用3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Sham组,仅作开腹和关腹手术;OVX组,切除双侧卵巢;17β-雌二醇(E2)组;切除双侧卵巢后次日起给予E2800μg/次/只灌胃,每周二次共12周;BK低、中、高剂量组即BK0.8g、1.6g、3.2g/kg,每天灌胃共12周。实验结束前第14天和第4天分别给各鼠0.25%四环素25mg/kg腹腔内注射。术后12周活杀动物,取胫骨作病理观察、形态计量,股骨作骨灰重及钙、磷测定,血标本测定生化指标等。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股骨灰重、钙、磷含量及胫骨小梁体积密度、宽度和类骨质表面及成骨细胞指数等均明显降低。四环素总标记面积减少。而E2及BK各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显著改善,接近甚至超过Sham组水平。在BK低、中、高剂量组间某些指标似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说明中药BK具有防止去势鼠的失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