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总结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合并出血的彩超、DSA影像学诊断,并探讨其介入和临床联合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收集该院近3年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合并出血的80例患者资料,术前B超确诊后行介入诊断性造影及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并在24~48h内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结果彩超表现为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内不均质混合回声,内见囊状及迂曲管状元回声,边界不清,向宫外突出,其前方与膀胱之间肌层变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包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非常丰富。DSA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子宫动脉增粗,子宫常大或稍大,不同程度的峡部增宽,其内均可见不均质染色,有造影剂渗出。80例介入双例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官术均成功。但首次术后出现23例宫腔残留及2例感染的并发症,占31.3%。结论彩超是子宫切口瘢痕妊娠首选、可靠的诊断方法。DSA不仅能明确出血及部位,而且同时行介入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能较好的治疗出血、起到杀灭胚胎细胞的作用。并联合清宫术彻底治愈疾病,保留子宫。但首次治疗仍有一定的并发症,需要二次处理。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TACE+ RFA)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术(TACE+MWA)应用于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TACE+ RFA或TACE+ MWA治疗的68例早期PHC患者资料,其中TACE+ RFA组31例,TACE+ MWA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初步比较同步放化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建湖县人民医院和盐城市三院放疗科收治的3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同步放化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对照组(18例,同步放化疗)。两组患者均行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和TC方案化疗。观察组3个月后进行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6%(P=0.046)。随访截至2018年5月,观察组、对照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61%(P=0.457),总生存率分别为32%、26%,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8(95%CI为20.5~23.5)、21.3(95%CI为15.9~26.0)个月(P=0.633)。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78%(P均>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显著,对延长远期生存也有一定作用,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24.
腔静脉滤器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置入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VCF)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作用及置入体会。方法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股静脉放置43枚SimonNitinol型VCF(SimonNitinolFilter,SNF),42枚位置均在肾静脉开口下方,1枚位置在肾静脉开口上方,并结合积极的抗凝溶栓治疗。结果43枚滤器均放置成功,出现穿刺部位较大血肿2例、滤器血栓形成1例,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随访1~60个月,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在深静脉血栓治疗中,放置SNF可以有效地预防肺栓塞,只要掌握其操作方法及技巧,均能成功地放置滤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估125I粒子串近程放射治疗兔植入性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2只新西兰大白兔门静脉主干植入VX2肿瘤细胞株,随机分为治疗组(T组,n=16)和对照组(C组,n=16).治疗组、对照组兔MPVTT中分别植入出I粒子串、无放射性粒子串,术后定期监测兔一般情况、体重、实验室检查变化,术后2周治疗组、对照组各处死8只兔,作病理学检查.余下兔饲养至死亡作尸检,对比两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Ki-67标记指数、凋亡指数,并以此为基础评估该疗法的有效性.结果 近程放射治疗后每个观察时间点均表明,对照组兔体重下降更加明显,两组兔肝功能、血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平均MPVTT体积为分别为(565.4±220.9) mm3、(2 269.9±437.0) m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Ki-67蛋白指数分别为(4.14±1.84)%、(33.82±6.07)%,凋亡指数分别为(6.51±1.92)%、(0.91±0.2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9.50±2.37)d、(27.38±1.22)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25I粒子串近程放射治疗兔植入性MPVT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6.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尤其是发病趋向年轻化。据统计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我们收集本院2001年3月-2002年4月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0例(计62侧乳腺)乳腺癌,对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乳腺癌的X线诊断水平,尽可能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注射低分子肝素400μL,每天2次。观察组采取艾灸和针刺联合疗法。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平衡能力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S100B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四肢肌力、步行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傅格-梅尔氏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MS)和博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88.6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18%(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S100B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艾灸联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明显,可能与下调血清中S100B和IL-6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比分析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急性栓塞性闭塞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栓塞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是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评价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研究期间内共纳入120例患者,其中46例(38.3%)患者接受导管抽吸取栓,74例(61.7%)患者采用支架取栓。较支架取栓相比,抽吸取栓手术时间更短(36 min vs 46 min;Z = 928.5,P < 0.001),成功再通率(93.5% vs 75.7%;c2 = 6.227,P = 0.014)、完全再通率(60.9% vs 40.5%;c2 = 4.694,P = 0.039)。和90 d良好预后(mRS 0~2)比例更高(50.0% vs 31.1%;c2 = 4.295,P = 0.038)。两组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症状性脑出血和90 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抽吸取栓术和良好临床预后显著正相关(OR = 0.12,95%CI:0.03~0.49;P = 0.003)。 结论对于前循环大血管急性栓塞性闭塞患者,本单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导管抽吸取栓优于支架取栓,但确切的结果还需更严格临床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29.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早期PD的临床表现不显著,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与PD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检测脑铁含量对于诊断PD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评估脑铁含量的MRI技术包括T2WI、SWI、定量磁化图、磁场相关成像和直接饱和成像,多样的反映脑组织铁蛋白和铁蓄积的变化。本文就目前MRI检测脑铁含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空气堵塞综全征(Air-Block Syndrome,ABS)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0例发生空气堵塞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X线及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均摄床旁仰卧正位胸位,其中2例摄侧位片,2例作了胸部螺旋CT扫描。结果:10例中不完全空气堵塞综合征6例,完全堵塞综合征4例。10例中自发性2例,发并新生儿肺炎3例,新生儿湿肺1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其中机械通气后出现空气堵塞综合征2例。结论:空气堵塞综合征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较有特点,X线、CT扫描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