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MCA碘油溶液诱发大鼠肺癌过程中,用黄芪注射液与扶正流浸膏分别进行抑癌实验,发癌率(%):黄芪组16.28;扶正组36.96;对照组51.52。黄芪组发癌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扶正组发癌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25>P>0.1)。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癌例均为肺鳞癌,黄芪组与对照组不同,其特点:癌巢规整,核分裂相极少,核空化,明显角化。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有明显抑癌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采用正交设计法分组,观察肺瘤平膏及其拆方的抑瘤率,分析复方中两大类药物(扶正类和祛邪类)所起的作用,评价该药主要组分的疗效。方法:观察不同组分中药对Lewis肺癌小鼠体瘤体的影响,采用析因分析法分析评价中药复方肺瘤平膏的组方配伍的合理性。结果:肺瘤平膏可明显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抑制率为45.09%。益气方、解毒方和益气解毒方的抑制率分别为23.36%,35.51%和39.20%;析因分析的结果表明,解毒类药物的主效应与其他类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该方中的解毒类药物发挥主要抑瘤作用,而益气类药物可协同提高其作用。结论肺瘤平膏中祛邪类药物主要发挥抑瘤作用,扶正类药物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祛邪类药物的副作用,从而间接提高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比较不同中药含药血清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刺激LPAK抗肿瘤活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PBMC,采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获取DC及LPAK,采用中性红摄入比色法检测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干预DC LP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不同.结果 LPAK∶Tumor(L∶T)为10∶1或5∶1组时,各中药组DC诱导的LPA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杀伤活性比较,即L∶T(10∶1)与L∶T(5∶1)比较,解毒组、空白DC对照组、T+ LPAK组,P<0.05,余各组比较,P>0.05;肺瘤平膏组、益气组、活血组在L∶T为5∶1与10∶1时,诱导LPAK的杀伤活性基本相同.结论 肺瘤平膏、活血药、益气药可不同程度增强DCLPAK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解毒药则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4.
延胡索乙素对放射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延胡索乙素(THP)对放射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THP预处理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后,以10 Gyγ射线照射,建立放射性细胞损伤模型。光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照射前后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酶标仪检测Caspase-3的活性变化。结果:细胞经照射后,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均显示典型的凋亡改变,而THP预处理组的细胞凋亡改变明显轻于其他实验组。流式检测结果示,单纯照射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为(75.35±7.55)%,而THP+R处理组明显降低,最低达(32.05±4.15)%,P<0.01;单纯照射组血管内皮细胞脂质氧化损伤指标LDH、MDA明显升高,而低中高剂量的THP+R处理组明显降低,P<0.01。单纯照射组血管内皮细胞内的ROS含量及Caspase-3的活性亦明显升高,而THP+R组细胞内的ROS含量及Caspase-3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同时,THP+R组细胞内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单纯照射...  相似文献   
45.
卢雯平  朴炳奎 《癌症进展》2010,8(3):212-214,218
个体化治疗是目前比较热的字眼,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现以及新的医疗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使人们意识到个体化治疗将是未来肿瘤治疗的主导方向,中医临床实践是最典型的个体化医疗,辨证论治是个体化治疗的集中体现,但今之个体化治疗与辨证论治有何异同,我们又如何将其发展完善呢?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基于中医藏象学说和“象思维”理论,结合脏腑解剖、生理功能、病理特点探讨脾之具象、外象、意象、原象、病象的属性与特点。考脾之名“脾”“裨”“散膏”“膵”等,辨脾之实为胰腺与现代医学脾之总提;考脾之形态与解剖“扁似马蹄”“形如刀镰”“脾与胃以膜相连”,辨脾之原始特征;考脾之五色、五液、五志、五神,辨脾之现象特征;考脾之“牝藏”“至阴”“孤脏”五行“谏议之官”,辨脾之本源实体;考脾之静兼、运化、燥湿,辨脾之物用整体;考脾病、脾急,脾经之病,探讨脾之病变规律,辨胰腺肿瘤“积聚”“痞气”“伏梁”之病变部位。依据“候之所使,道之所生”的内经思维方式,五维一体阐释脾(中医学)、胰腺(Pancreas)、脾(Spleen)的区别联系,并考辨脾之藏象。  相似文献   
47.
“积聚日久,法从中治”已成为学界辨治恶性肿瘤的重要准则,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究其病位在脾,故其防治更应重脾。基于《黄帝内经》脾之生理多维度探讨胰腺癌的防治策略,总结认为脾之生理异常为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从胰腺癌的癌变期、瘤体期、转移期、康复期等多个时间维度,在扶正祛邪治则指导下,深入探讨以脾为病位的胰腺癌具体治脾思路。维度不同,则有“脾困”与“脾虚”之异,脾困又分脾为己困、脾被邪困,脾虚又分邪在脾虚、邪去脾虚,故治脾策略便不同。结合现代研究与临证经验,总结醒脾护脾防癌变、清脾燥脾抑瘤体、补脾益脾控转移、滋脾理脾促康复的临证思路,以期为胰腺癌的中医临床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8.
49.
原发性肺癌中医临床分型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肺癌中医临床分型与疗效的关系张宗岐,朴炳奎,唐文秀,林红生,赵田雍,白永红本文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4ll例原发性肺癌的临床中医分型与疗效的关系,试图寻找中西医结合在肺癌治疗中的内在规律,以便发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临床资料本组411例...  相似文献   
50.
黄芪注射液及扶正流浸膏对大鼠诱发性肺癌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甲基胆蒽(MCA)碘油溶液诱发大鼠肺癌过程中,用黄芪注射液及扶正流浸膏分别进行抑癌实验。发癌率(%):黄芪组16.28,扶正组36.96,对照组51.52。黄芪组发癌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扶正组发癌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25〉P〉0.1)。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癌例均为肺鳞癌,黄芪组与对照组不同,其特点:癌巢规整,核分裂相极少,核空化,明显角化,癌细胞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