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0篇
医药卫生   4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经颈前路减压,切除或漂浮骨化组织,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方法:29例后纵韧化症,连续型19例,混合型7例,阶段型3例,经颈前路环锯加微型钻方法切除骨化后纵韧带(21例)或使骨化韧带漂浮(8例),年龄48-69岁,平均54岁,随访3-5年半,平均3年8个月,结果:术前JOA评分2-11分,平均5.76分。术后2周平均9.60分,术后1年平均13.32分;漂浮法组改善率达72.26%;切除组改善率达75.68%,平均改善率达74.68%,结论:颈前路手术可切除或漂浮骨化组织,达到减压、植骨稳定的目的,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1998年1月~2006年5月对77例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采用Allen—Fergurson下颈椎损伤分类方法,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及伴随损伤状况、神经学状态、致压物部位、有无伴随的创伤性椎间盘突出或损坏、有无伴随的小关节交锁脱位、损伤累及的节段及数目、患者的经济状况和自我要求来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下颈椎减压和重建,其中前路手术41例,后路手术28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8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年8个月(3个月~6年1个月)随访。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屈曲.牵张型和屈曲-压缩型。术前平均JOA和VAS评分分别为10.5分和8.6分,术后分别为15.1分和2.8分。ASI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51.5分提高到术后最终随访时的65.2分。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SIA神经功能评级平均提高1~2级,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无恢复。术前平均Cobb角、椎体前滑移距离、椎间隙高度分别为后凸23.0°、6.2mm和67%,术后最终随访时分别为前凸2.6°、0.4mm和94%。所有手术节段均完全融合。1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或合并症。结论应根据下颈椎损伤的类型并具体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损伤节段的局部病理解剖及神经学状况来综合考虑最佳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53.
蒋苏豫  曹鹏  林岩  李苏宜 《山东医药》2009,49(47):10-1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体外干预人胃癌细胞膜生长激素受体(GHR)密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半定量检测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细胞膜表面GHR阳性表达状态;各胃癌细胞株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四组,A、B、C组分别采取25、50、100ng/ml rhGH干预,D组未处理。采用放射性受体分析法定量检测四组GHR表达情况(饱和位点Bmax)。结果细胞株SGC-7901呈GHR高表达状态;A、B、C、D组胞膜表面GHR位点数分别为(3.733±0.101)、(4.035±0.419)、(3.865±0.265)、(2.968±0.425)10^4/cell,A、B、C较D组明显增加;细胞株BGC-823未表达GHR,各浓度rhGH干预后均未出现GHR表达情况。结论rhGH能明显增加GHR高表达细胞株SGC-7901胞膜表面GHR密度。  相似文献   
54.
背景:在发展中国家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仍然较高。除了进行药物治疗之外,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目前对脊柱结核的治疗途径尚无统一标准。目的:通过查阅与研究脊柱结核前路与后路治疗途径比较的文献,对此两种方式的效果做出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Elseveir,万方,CNKI 等数据库,以“thoracolumbar tuberculosis”,“control ed randomized trial”,“RCT”,“anterior”“posterior”,“脊柱结核”,“前路”,“后路”,“随机对照”等关键词查找相关脊柱结核前后路治疗途径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并利用Revman5.1荟萃分析软件对文献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矫正角度与末次随访丢失角度,植骨融合时间,总住院时间,疗效优良率等数据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与结论:共检索论文1438篇,最后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9篇;总病例692例,其中前路手术组324例,后路手术组368例。前路手术时间较后路手术时间平均少46.25(40.23,52.26) min,前路手术组出血量较后路手术组出血量平均少148.91(135.12,1625.70) mL,前路手术组Cobb角矫正角度较后路手术组平均小2.40°(2.21°,4.62°),前路手术组Cobb角丢失角度较后路手术组Cobb角丢失角度平均多0.66°(0.41°,0.91°),前路手术组较后路手术组总住院时间平均少0.34(-0.32,1.01) d,前路手术组植骨融合时间较后路手术组平均少0.26(0.18,0.34)个月,前路手术组手术效果优良例数较后路手术组多1.18(-0.48,2.85)例;两组手术时间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矫正角度与末次随访丢失角度,植骨融合时间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1),说明脊柱结核前后路方式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矫正度数与末次随访丢失角度、植骨融合时间比较有显著区别,但二者总住院时间与手术疗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生理发育因素对左乙拉西坦(LEV)在儿童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评价和优化LEV给药剂量,促进个体化用药.方法:根据203例0.42~15岁癫痫患者的LEV血药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生理发育因素对LEV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式和强度.基于模型,模拟和评价不同体质量和年龄段的儿童患者的LEV给药方...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瘤内Onyx栓塞后循环远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Onyx瘤内栓塞治疗的12例后循环远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即刻造影显示所有12个动脉瘤均完全闭塞,11例载瘤动脉保留.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导致暂时性神经功能缺失.未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随访期间患者预后满意,无动脉瘤再通和再出血发生.结论 Onyx瘤内栓塞后循环远端动脉瘤疗效显著,载瘤动脉保存率高,对于无法手术夹闭和弹簧圈瘤内栓塞的病例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7.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目的:观察尾静脉途径移植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造模后3d尾静脉注射5×106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分随着细胞移植后时间延长均逐渐降低。移植后第14,21天,实验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移植的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周边和缺血周边区聚集并存活。说明尾静脉移植的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宿主脑内存活,并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对比分析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变化。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因脊髓性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症并接受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前路组,n=53)或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路组,n=47)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C_(2~7) Cobb角、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T_1倾斜角(T_1-slope)的变化,分析不同术式术后患者矢状位平衡的变化。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25.5±3.2)个月。2组患者术前JOA评分、C_(2~7) Cobb角、SVA、T_1-slo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C_(2~7) Cobb角、S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中,术前高T_1-slope患者与低T_1-slope患者术后颈椎后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中,高T_1-slope患者颈椎后凸发生率显著高于低T_1-slop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对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影响优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当术前患者T1-slope较高时,为减少术后矢状位平衡失代偿,可尽量选择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究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予以地西他滨联合以阿糖胞苷进行低剂量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7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27例AML老年患者,均予以地西他滨联合阿糖胞苷进行低剂量化疗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7例患者经治疗后,有2例完全缓解(7.41%)、12例部分缓解(44.44%)、10例稳定(37.04%)、3例疾病进展(11.11%),其总缓解率为51.85%;不良反应有10例骨髓抑制(37.04%)、15例肺部感染(55.56%)。结论对AML老年患者予以低剂量的地西他滨和阿糖胞苷化疗,可明显增高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