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0篇
医药卫生   4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01.
目的构建人神经母细胞瘤NB-1细胞神经元突触损伤的细胞模型,探讨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对神经突触损伤的机制。方法将NB-1细胞通过二丁酰环腺苷酸(db-c AMP)诱导为成熟神经元后,MTT检测ACR不同剂量(0、25、50、100、150、200和250μg/ml)和不同染毒时间(24、48和72 h)对NB-1细胞相对存活率的影响;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神经元突触损伤前后突触素I(Synapsin I)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表达变化,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记录神经元突触损伤前后形态、结构变化,免疫共沉淀试验确定神经元突触损伤前后N-甲基马来酰胺敏感因子(NSF)附着蛋白受体(SNARE)的结合/解离的变化。结果根据MTT试验结果确定ACR染毒剂量为0、25、50和100μg/ml,染毒时间为48 h;随着ACR染毒剂量的增加Synapsin I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表达降低;在25μg/ml ACR染毒剂量下可见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而在50μg/ml染毒剂量下可见抑制性递质;随ACR染毒剂量的增加SNARE复合体中突触融合蛋白(syntaxin)和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NAP-25)呈解离状态。结论 ACR对NB-1细胞突触损伤后,SNARE复合体中syntaxin和SNAP-25结合状态与Synapsin I、P-Synapsin I蛋白表达降低呈正相关,与P-Synapsin I/Synapsin I差异性表达呈负相关;突触内特异性神经递质的传递和释放可能与P-Synapsin I/Synapsin I差异性表达所调控的SNARE复合体的解离状态导致的突触功能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骨科椎骨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相应的骨科椎骨关节疾病选择不同的患者,根据不同疾病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本院自制的隔物灸贴治疗,对照组采用温灸·隔物灸治疗.结果:按照不同疾病分别统计分析,颈椎病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8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腰椎病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86.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96.9%,对照组有效率88.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97.8%,对照组有效率8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物灸治疗骨科椎骨关节疾病疗效显著,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止痛、标本兼治之功效.  相似文献   
103.
背景: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在神经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进行基因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并加以鉴定。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8-09/11在上海市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中间载体pGEM-T Easy质粒购于Promega 公司,原核表达质粒pGEX-4T-2由上海市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保存。 方法:从人脑胶质瘤组织提取mRNA,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扩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序列并表达,然后与载体pGEX-4T-2连接,转化宿主菌BL21构建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后纯化,Western-blot鉴定。 主要观察指标:总RNA鉴定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分子质量的鉴定,重组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Western-blot鉴定。 结果:抽提肿瘤组织总RNA后,电泳清晰可见rRNA28S、18S、5S 3条带。且总RNA的A260nm/A280 nm值为1.903。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在约1 300 bp左右有一条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基因大小一致。重组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与GenBank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序列一致,经Western-blot验证为目的蛋白。 结论:用双酶切、DNA测序与Western-blot的方法证实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化脓性颈脊椎炎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8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颈脊椎炎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部分病例有局部封闭、针灸治疗史,所有病例均经过手术后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因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颈部、上肢疼痛、神经系统损伤等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15例中仅有1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 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结果 均提示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考虑炎性改变.随访5~24个月.平均11.6个月,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无内同定器松动、断裂.结论 MRI有利于化脓性颈脊椎炎早期诊断,但确诊需以病理为准,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加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该疾病,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七叶皂苷钠抑制人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分析七叶皂苷钠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FITC-Annexin V/PI双染、DNA Ladder、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结果七叶皂苷钠呈质量浓度和时间相关方式抑制Jurkat细胞增殖;经七叶皂苷钠处理后的Jurkat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特征、DNA条带,Annexin V+/PI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显著增加;七叶皂苷钠可活化Jurkat细胞中Caspase-8、Caspase-9、Caspase-3,引起PARP的切割,并减少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七叶皂苷钠能有效地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Jurka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6.
野菊花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野菊花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野菊花多糖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野菊花多糖高、低剂量组分别ig给药400,200 mg·kg-1·d-1,连续14 d;于ig的第10天开始,模型组及野菊花多糖高、低剂量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1 ·d-1,连续4d,制备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 .观察野菊花多糖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碳廓清试验的影响;测定小鼠体重及胸腺、脾脏质量,计算胸腺、脾指数;采用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法(耳肿胀法)测定细胞免疫功能;检测血清溶血素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野菊花多糖高、低剂量组的碳廓清指数分别为0.027 8±0.005 9,0.019 9±0.004 7,吞噬指数分别为5.397 0±0.735 6,4.827 8±0.480 1,耳肿胀度分别为(5.23±0.98),(4.89±1.10) mg,血清溶血素分别为(0.410±0.063),(0.357±0.058).模型组的碳廓清指数为0.0134±0.0038,吞噬指数为4.231 6±0.367 2,耳肿胀度为(3.21±0.91)mg,血清溶血素吸光度(A)为0.299±0.032.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P<0.05).结论:野菊花多糖可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患者护理特点及病情观察方法。方法对近年本科收治的68例肿瘤放疗患者,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护理、放疗期间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正确指导患者配合治疗。结果上述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放射治疗,且放疗过程中副反应较轻。结论对肿瘤患者进行良好的放疗护理,对顺利完成放疗和减少副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川陈皮素对乳腺癌细胞 MDA-MB-231 的体外化疗增敏作用。方法 以 MDA-MB-231 细胞为研究对象,MTT 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DNA Ladder、核小体双抗体 ELISA 和流式细胞仪测定 MDA-MB-231 细胞凋亡情况,凝胶阻滞实验 (EMSA) 和 ELISA 检测川陈皮素对核转录因子 (NF-κB) 的转录激活的影响。结果 20 μmol/L 川陈皮素分别与 1 nmol/L 紫杉醇或 50 ng/mL 阿霉素联合使用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为 75.1% 和 82.6%,单独使用 1 nmol/L 紫杉醇或 50 ng/mL 阿霉素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为 40% 和 45%;核小体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和 DNA 凝胶电泳实验表明川陈皮素与紫杉醇或阿霉素联合用药可明显促进 MDA-MB-231 细胞的凋亡,EMSA 和 ELISA 实验表明川陈皮素与紫杉醇或阿霉素联合用药可明显抑制 NF-κB 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09.
下颈椎的骨折脱位常伴有单侧或双侧的关节突交锁.由于可能同时伴有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和损坏.在解锁并复位下颈椎时因脊髓受压常会出现神经功能的加重和恶化。有作者认为,在此情况下应采用前路切开减压、复位及融合固定,不推荐使用闭合牵引复位或后路切开复位固定,但不同的治疗中心有不同的治疗理念和措施。1998年4月至2005年7月.本院骨科对17例神经功能正常或部分神经功能损伤的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先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内固定融合术,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0.
经皮穿刺介入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肺静脉起源性房颤的解剖学机制 ,为经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方法 在 38例心标本上观察了肺静脉壁肌层的结构和形态 ,并用组织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确定肺静脉壁外层缠绕肌的来源和性质。 结果 自肺静脉口向远端的肺静脉壁肌层的外层有心房肌缠绕 ,其出现率为87 8% ;心房肌缠绕的形态可分为括约肌型、“U”型和交叉型 ;缠绕肺静脉的心房肌中有一些可能是起博细胞 (P细胞 )。 结论 肺静脉壁肌层的外层有心房肌缠绕 ,其中有一些可能是P细胞。这些结果为阐明房颤发生的机制以及在临床射频消融术中 ,寻找肺静脉口、确定消融的位置和深度等提供了部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