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慢性砷中毒多为饮水中含砷量超标或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防护不当引起 ,因长期口服含砷药物引起砷中毒性皮肤病临床少见 ,现报告 1例。1 病例资料女 ,2 0岁。患者自 3岁时起躯干部出现白斑 ,外院诊断为白癜风 ,曾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 ,疗效不佳。 1年前开始口服复方砷口服液 (砷含量不详 )治疗 ,每次10ml,每日 1次。 4个月后发现白斑及正常皮肤均有褐色斑点出现 ,继而双侧掌跖及躯干出现小水疱。不久小水疱变为坚硬发亮的硬结 ,且逐渐增多 ,同时伴咳嗽、咳少量白痰 ,来我院就诊。查体 :头、面、躯干及四肢可见不规则片状灰白色斑 ,直径 2~ …  相似文献   
12.
背景: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单纯化学治疗效果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该类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研究显示单倍体移植与同胞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后者,且父母作为供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依从性好,能够保证移植干细胞数量及预防原发病复发,明显提高了患者移植成功率及长期无白血病生存率。目的:回顾分析父母供者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入选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采用"改良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环磷酰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和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及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植入成功。135例患儿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5.82(3.23-8.45)×108/kg,其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4.52(2.37-11.51)×106/kg。2干细胞回输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4.3%。33-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4.3%,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7.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42.9%。4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为42.9%,2年总生存率为51.4%,2年原发病复发率为34.3%,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提示对于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及不能及时寻找到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供者的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中国,儿童患者获得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较困难,而以父母供者较多。 目的:回顾性分析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17例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及相合非血缘供者,且免疫抑制疗效不佳的复发难治性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抗体”预处理方案,应用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果与结论:①患者17例中16例(94%)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 L-1和血小板≥20×109 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11-15) d和17(12-28) d。②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47%(8/17),其中Ⅰ-Ⅱ度29%(5/17),Ⅲ-Ⅳ度18%(3/17)。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41%(7/17)。③中位随访268(43-753) d,12例存活,总生存率为71%(12/17),死亡5例(29%),均为移植相关死亡,其中1例植入失败死于皮肤真菌感染,1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死于肺部重症感染。无患儿移植后复发。④结果显示,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及相合非血缘供者,且免疫抑制疗效不佳的复发难治性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K562/ADR细胞阿霉素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吡格列酮对K562及K562/AD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半数抑制浓度(IC50)、耐药逆转倍数并绘制增殖抑制率曲线;应用RT-PCR法测定PPARγ、CYP2C8和CYP2J2基因的转录;Western blot法测定PPARγ、CYP2C8和CYP2J2蛋白的表达。结果:吡格列酮作用于K562及K562/ADR细胞60 h的IC50分别为326μmol/L、349μmol/L;30μmol/L吡格列酮逆转K562/ADR细胞的阿霉素耐药倍数为6.4倍。吡格列酮作用于K562/ADR细胞后,CYP2C8和CYP2J2基因转录明显下降,CYP2C8、CYP2J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PARγ转录和PPARγ蛋白表达无差异。结论:吡格列酮可逆转K562/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其机制与CYP2C8和CYP2J2蛋白下调密切相关。吡格列酮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研究其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减轻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是否表达TGF-β1及HGF,并在与异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加入抗-TGF-β1、抗HGF,通过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被明显抑制(P<0.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间充质干细胞高度表达TGF-β1和HGF,在混合培养体系中加入两种细胞因子的抗体可以使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恢复到未与间充质细胞共培养前的状态(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分泌TGF-β1与HGF两种细胞因子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减轻移植后GVHD,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2003年8月~2004年10月,用河北博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博禾脱敏褪红霜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红血丝),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132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中华骨髓库的快速扩容,使得很多无HLA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非血缘HLA配型成功,随着近期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良性和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已经取得与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的疗效。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没有进行有效治疗,短期内死亡率高,强化免疫抑制治疗起效需要时间较长。虽然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线治疗方法,但多数患者无同胞相合供者,此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可行的替代治疗方案。 背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获得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概率低于30%,随着近期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治疗良性和恶性血液病已经达到与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的疗效。目的:评价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受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和Ⅱ型)患者,均无同胞相合供者并且拒绝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抗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方案为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观察指标包括植入率及造血重建时间、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年预计总生存率、5年预计无病生存率。该临床研究的实施获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亲属签署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①2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有3例移植后+28 d之内死亡,无法评价植入情况。剩余22例患者中有21例(95.4%)获得造血重建,植入成功;1例(4.6%)植入失败。中性粒细胞≥0.5×109 L-1和血小板≥20×109 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 d(9-18 d)和13 d(10-32 d)。②植入成功的21例患者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28.6%(6/21),其中Ⅰ-Ⅱ度3例,Ⅲ-Ⅳ度3例。轻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仅有9.5%(2/21),无中度和重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③中位随访396 d(15-1 886 d),18例(72.0%)存活,5年预计总生存率为71.1%,5年预计无病生存率为65.6%。7例(28.0%)死亡,其中3例(12.0%)患者死于感染,2例(8.0%)患者死于急性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4.0%)患者死于颅内出血,1例(4.0%)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④结果显示,对于无同胞相合供者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项可行有益的替代治疗选择。 ORCID: 0000-0002-0880-309X(张素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一种无线传输方案并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卫勤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通过小型化移动数据加密接入网关连接到3G网络,传输软件将数据经过公网传送到专网侧,相关设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通过公网发送到服务器端。结果:基层医疗机构通过3G网络可将卫勤数据传送到上级部门的服务器。结论:3G无线传输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传输基层医疗机构的卫勤数据。  相似文献   
19.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靶向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全反式维甲酸、伊马替尼等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并且为治愈恶性血液病带来了希望,靶向治疗高效、低毒的特性代表了未来肿瘤治疗的一种发展趋势。文中从靶向治疗的不同机制就其最新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发生口腔溃疡与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0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患者口腔溃疡及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01例患者中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61.3%(246/401),血流感染发生率为9.0%(36/401),36例患者共培养出40株病原菌,其中G-菌26株(65%),G+菌13株(32.5%),真菌1株(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卫生与血流感染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4岁、疾病诊断为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患者发生口腔溃疡的危险因素。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较高,年龄≥14岁、疾病诊断为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患者发生口腔溃疡的危险因素,口腔卫生与血流感染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