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嵌合药靶的设计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饶贤才  侯瑞  胡珍  方昕  陈志瑾 《免疫学杂志》2011,(8):704-709,718
目的设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相关TG-TPase嵌合基因,进行分子建模及三维结构观察,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进行嵌合基因的表达、纯化,为进一步利用其酶学活性建立抑制分子筛选系统奠定基础。方法运用Bioedit和DNAStar软件对MRSA耐药性相关转糖基酶(TGase)和转肽酶(TPase)活性片段序列和活性区结构特点及其活性发挥进行分析,设计TG-TPase嵌合药靶,并通过引物设计从MRSA菌株中克隆PBP2的TG基因片段和PBP2a的TP基因片段,进一步用引物延伸法、酶切连接等分子生物学操作构建TG-TPase嵌合基因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30b中,转化Rosetta(DE3)plysS大肠埃希菌,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小量发酵重组菌,对嵌合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初步纯化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设计的TG-TPase嵌合药靶包括PBP2分子的TGase活性区、绞链区的N-端,PBP2a分子绞链区C-端及完整的TPase结构域,融合基因为1 935 bp,编码645个氨基酸,等电点为7.10,相对分子质量72 000。用PCR法从MRSA菌株中成功克隆了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的TG片段和PBP2a的TP片段,构建了TG-TPase嵌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出药靶蛋白,表达结果与预期设计相符合。融合蛋白纯化分析表明,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在变性条件下经Ni-NTA亲和柱纯化,纯度达90%以上。结论成功设计、构建了耐药性金葡菌TG-TPase嵌合基因及其重组表达工程菌,并对融合蛋白进行了初步纯化,为进一步利用其酶学活性进行抗耐药性金葡菌抑制剂的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2.
背景:传统的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是行简单外固定,创面清创换药待感染控制、肉芽生长旺盛后植皮或皮瓣转移,这种方法不仅费用高、痛苦大、住院时间长,而且有感染扩散、周围组织进一步坏死,最后不得不截肢的可能。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加外固定架修复胫腓骨骨折并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本溪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胫腓骨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8例,皮肤缺损面积>5 cm2,在骨折外固定后给予彻底清创,再行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5-7 d,待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新鲜后行中厚皮片植皮治疗。并回顾性选择15例未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的类似病例作为对照组,对其感染控制率及伤口愈合时间等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引流5-7 d后去除封闭负压引流敷料,伤口感染得到控制,局部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及骨折均如期愈合,无骨髓炎及截肢的发生。38例患者治愈23例,显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53%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证实封闭负压引流可以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和消除感染,联合外固定支架和植皮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儿童恙虫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恙虫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国内外期刊数据库,收集32例儿童恙虫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个月女婴,因发热9天伴抽搐1次入院,入院第3天根据其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8条中的5条,即发热、脾肿大、血细胞减少、血清铁蛋白升高、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或高脂血症,并有特征性焦痂及血恙虫病抗体阳性,确诊为恙虫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确诊后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复查各项指标逐渐改善。文献检索到32例(不含本文1例)恙虫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均为亚洲人,男、女各16例,年龄为2个月~11岁;24例患儿有焦痂,30例发现脾大,30例血白蛋白降低,几乎所有患儿都有血细胞减少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31例患儿病初被误诊。27例采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16例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21例使用激素,1例进行了依托泊苷化疗。多数患儿治疗24小时至4天未再发热,5例死亡。结论恙虫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常常伴有血清白蛋白降低,需要适当的抗生素及免疫调节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4.
方昕  孟宪生  李忠义 《中国厂矿医学》2006,19(3):F0003-F0003
1999~2004年采用切复位楔形植骨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舟骨骨折1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通过回顾分析,探讨该手术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直肠腺癌原发灶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参数联合T 2WI纹理分析术前预测短径≤9 mm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5例直肠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常规MRI和IVIM-DWI...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与动态增强MRI (DCE-MRI)在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CCRT)早期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 5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于CCRT前行IVIM-DWI和DCE-MRI扫描,测量所有患者治疗前IVIM-DWI定量参数ADC、D、D*、f及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的值。并于CCRT结束后1个月行MRI复查,根据肿瘤缓解情况分为治愈组和残留组。对两组治疗前IVIM-DWI和DCE-MRI各参数进行比较。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找到最佳预测参数及其预测阈值。结果 治愈组 24例,残留组 26例。治愈组治疗前的ADC、D和Ve值明显低于残留组(均 P<0.05),f值和Ktrans值明显高于残留组(均 P<0.05)。其他参数均相近(均 P>0.05)。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23)最大,其次是Ktrans (AUC=0.754),D与Ktrans的联合预测效能(AUC=0.867)高于D、Ktrans单独预测,其敏感性分别为88.5%、85.8%、88.8%,特异性分别为70.8%、66.7%、79.2%。结论 治疗前IVIM-DWI与DCE-MRI的定量参数对宫颈鳞癌CCRT早期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D值的预测效能最佳,D与Ktrans的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补肾活血方辅助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活血方辅助温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膝关节Lysholm功能、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79.45±13.44)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2.41±0.54)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IL-1、IL-8、hs-CRP、HIF-1α、PD-1、PGE-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D-1水平高于对照组,IL-1、IL-8、hs-CRP、HIF-1α、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辅助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调节HIF-1α、PGE-2、PD-1的表达水平,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8.
目的对2002年分离自广州登革热患者的1型登革病毒GZ2002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为探讨其来源和基因组特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6/36细胞增殖GZ2002株,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后收集感染细胞及病毒液提取R NA。根据5株登革病毒1型标准株AY145123、FJ176780、FJ176779、DVU88536、EF025110全序列设计6对相互覆盖的引物。采用R T-PCR法扩增覆盖GZ2002株基因组全长的6个cDNA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上,通过序列测定和重叠序列拼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结果 GZ2002株基因组全长10 735 nt,单一阅读框长10 176 nt,推测编码3 392个氨基酸,5’及3’-UTR分别为94 nt和462 nt,无显著的密码子偏嗜性。GenBank登录号:JN20531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GZ2002株属于DENV-1型基因IV型。比较不同致病性的DENV-1型毒株发现,随DENV毒株致病力的增强,编码区氨基酸突变位点明显增多。GZ2002株、泰国16007株、柬埔寨株及印度尼西亚98901530株的5’-UTR二级结构高度保守,3’-UTR分析显示强毒力泰国16007株与柬埔寨株均存在高突变区。结论 GZ2002株属于DENV-1型基因IV型,可能与1998年印度尼西亚DENV-1流行株相关,编码区株特有氨基酸变异位点及3’-UTR高突变区的生物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