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以及新辅助治疗评分(NA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6—2014年间本中心收治的经盆腔核磁或腹盆CT确诊的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195例患者,术前放疗42.0~50.4 Gy (中位数50 Gy,93.8%患者放疗剂量≥50 Gy),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化疗于同步放化疗后4—15周(中位数7周) TME手术(R0切除)。分析患者降期(yp0—Ⅱ期)及NAR评分(根据cT、ypT/N分期计算)对预后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DFS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6.7~125.5个月),3年DFS为76.8%。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显著影响3年DFS (92.2%∶56.8%,P=0.000)。全组患者中位NAR评分15.0分(0~65.0分),其中评分低者3年DFS优于评分高者[≤15.0分(90.1%)∶>15.0分(57.0%),P=0.001];在降期患者中低NAR评分仍可获得更好的预后[≤8.4分(95.1%)∶>8.4分(87.5%),P=0.022]。结论 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者预后相对较好,NAR评分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老年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患者碘营养状况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测92例唐山市工人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老年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及同期体检的40例临床健康老年人的尿碘、血清SOD活力、IP-10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指标,比较不同碘营养状况对SOD活力、IP-10水平、HT发病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碘、SOD和IP-10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桥本患者尿碘(216.63 μg/L)和IP-10水(194.41 ng/L)平均较高,而SOD(92.99 U/mL)活性较低。碘充足组促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和IP-10水平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降低。相关分析发现尿碘与SOD活性呈负相关,与血清IP-10水平成正相关,血清SOD活性与IP-10水平呈负相关(r=0.662)。结论:过量碘摄入与老年桥本氏甲状腺炎相关,高碘能够影响患者甲状腺功能、氧化应激状态和趋化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3.
高糖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ECM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辉  徐刚  于德民 《天津医药》2000,28(6):353-355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分泌细胞外基质(ECM)成分中纤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AM)、C-Ⅲ(Ⅲ型胶原)和CIV(Ⅳ型毅然的)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用ELIS圾关测定。结果:高糖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分泌ECM的影响具有选择性,仅增加3功能相关蛋白的合成,而对其他类型的同质胶原没有影响。结论:体外高糖可增加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由此可以推断,在  相似文献   
24.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是常见的代谢紊乱性内分泌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记忆和学习障碍、定向障碍、执行力障碍等。与T2DM常见并发症相比,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T2DM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信号通路在辛伐他汀改善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6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40只)、糖尿病组(40只)和辛伐他汀组(40只),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分别成功制备T2DM大鼠模型38、37只;辛伐他汀组大鼠采用辛伐他汀灌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饲养至32周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记忆能力;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的改变,行Western blotting对mTOR、p70S6K、tau、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第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第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短于糖尿病组(P<0.05)。显微镜观察显示,糖尿病组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且排列紊乱,细胞膜皱褶,胞核缺失,细胞器减少;辛伐他汀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结构大致正常,数量略减少。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的p-mTOR/mTOR、p-p70S6K/p70S6K、p-tau/t-tau均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的p-mTOR/mTOR、p-p70S6K/p70S6K、p-tau/t-tau均低于糖尿病组(P<0.01)。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的MDA/β-actin、GSH/β-actin均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的MDA/β-actin、GSH/β-actin均低于糖尿病组(P<0.01)。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改善T2DM大鼠认知功能,可能与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抑制和氧化应激产物生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5.
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CBCT测定摆位误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和影响因素,明确临床靶体积外扩至计划靶体积的边界。方法 选取肿瘤医院2016-2017年间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全乳大分割调强放疗的患者30例,其中左侧乳腺癌患者15例,右侧乳腺癌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比较放疗计划系统图像与放射治疗期间锥形束CT的位移,确定摆位误差,并计算临床靶体积外扩至计划靶体积的边界。不同情况的摆位误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共拍摄锥形束CT图像151套,平均每人(5.0±1.3)套。全组患者摆位误差在x、y、z轴的位移分别为(2.2±1.7)、(3.1±2.5)、(3.3±2.3) mm,CTV至PTV外扩边界分别为6.39、10.00、8.57 mm。放疗第1周摆位误差与后续治疗摆位误差在z轴方向有统计学差异[(3.7±2.5) mm和(2.6±1.6) mm,P=0.002],体重指数超重比正常患者在z轴方向摆位误差显著增大[(3.9±2.6) mm和(2.9±2.0) mm,P=0.033]。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托架固定行全乳调强放疗时,推荐CTV至PTV的外扩边界为6~10 mm。建议增加放疗第1周的影像验证频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索食管胃结合部(GEJ)腺癌在术前放疗过程中移动度范围。方法 纳入接受GEJ腺癌术前同步放化疗14例患者,胃镜直视下于肿瘤上、下缘或四周分别置入钛夹标记肿瘤边缘。8例患者采用4DCT定位共获得位于GEJ的8个钛夹分次内图像98套供分析,12例患者在放疗前5次、第7、12、17、22次分别进行CBCT共获得分次间图像90套供分析。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肿瘤分次内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0.92±0.95)、(2.27±2.73)、(9.95±5.48) mm,分次内动度头脚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和腹背方向(P=0.000),腹背方向大于左右方向(P=0.000)。肿瘤分次间动度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上分别为(6.56±4.19)、(5.69±3.29)、(6.49±4.37) mm,分次间动度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均大于腹背方向(P=0.031、0.044),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差异不显著(P=0.956)。为保证90%肿瘤体积接收95%处方剂量,在GEJ病灶的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放19.4、14.6、27.2 mm,可在术前放疗期间较好覆盖肿瘤分次内和分次间的移动度。结论 GEJ肿瘤在术前放疗中分次内和分次间移动度均较大,需在精确治疗中给予考虑并寻找新方法限制肿瘤移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3N0期患者的术后放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14年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资料,筛选标准为女性、术后病理提示浸润性癌、肿瘤最大径>5 cm且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未接受新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且无远处转移及其他第二原发癌。78例符合条件。40例(51%)接受术后放疗,67例(86%)接受辅助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DFS、OS及LRR率,组间差异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79个月(6~232个月),5年OS、DFS和LRR分别为89%、87%和2%。放疗组与未放疗组患者5年DFS分别为84%与91%(P=0.641),5年OS分别为84%与96%(P=0.126),5年LRR分别为0%和5%。仅ER/PR状态、分子分型影响患者DFS (P=0.002、0.031)。未放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胸壁复发。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3N0M0期患者LRR率较低,仅ER/PR状态及分子分型影响患者DFS。在有效系统全身治疗基础上术后病理T3N0患者可能不需全部接受胸壁+锁骨上野放疗,但仍需大样本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接受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后放疗的作用价值。方法 2000—2013年收治83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Ⅰ期25例、Ⅱ期58例。全组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62例接受了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21例未接受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5年样本数18例,5年OS、PFS和LRC率分别为89%、84%和9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DH升高、ECOG≥2分和IPI≥2分是OS的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肿瘤≥5 cm、ECOG≥2分和IPI≥2分是PFS和LRC的影响因素。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基础上加入巩固性放疗比未放疗者提高了5年PFS、LRC,分别为94%比58%(P=0.003)、100%比61%(P=0.000),OS有增加趋势(94%比71%,P=0.063)。结论 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化疗后巩固性放疗显著改善了PFS、LRC率,并可能改善OS率,需大样本和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SCFR)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14年本院收治的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乳腺癌患者,病理证实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无内乳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256例均行全乳腺放疗,剂量46~50 Gy (2 Gy/次)或43.5 Gy (2.9 Gy/次),瘤床总剂量50~70 Gy。245例接受了辅助化疗,45例Her-2受体阳性者18例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同侧SCFR、LRR、DM及OS,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随访时间满5年的样本量为101例。全组5年SCFR、LRR、DM、OS分别为2.1%、2.1%、5.0%、98.0%,2~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P= 0.010)、脉管瘤栓(P= 0.030)、LuminalB型(P= 0.006)为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的高危因素。腋窝淋巴结阳性数为2~3个和1个者的5年SCFR分别为5.3%和2.8%(P=0.010);脉管瘤栓阳性和阴性的5年SCFR分别为5.3%和1.8%(P=0.030);Luminal B型、三阴性、Luminal A型和Her-2阳性型的5年SCFR分别为7.1%、3.2%、1.2%和0%(P=0.006)。有0、1、2~3个高危因素患者的5年SCFR分别为0%、3.0%、10.6%(P=0.000)。结论 在接受现代化疗前提下,乳腺癌保乳术后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者SCFR较低,不需要全部行锁骨上区预防照射。有高危因素患者是否行预防性锁骨上区照射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回顾分析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位置分布,指导锁骨上区域放疗靶区的确定。方法 选择接受螺旋断层CT扫描、诊断为锁骨上转移、可调阅CT图像的乳腺癌患者 55例。选取 1例标准乳腺癌病例,参照锁骨上正常解剖结构位置及比例,将 55例患者转移淋巴结勾画于标准病例定位CT图像上。比较实际淋巴结分布和RTOG及其他文献推荐的锁骨上靶区关系。结果 60%转移淋巴结经病理确诊,64%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存在远处转移。91%和82%患者转移淋巴结中心点分别位于锁骨上内侧和外侧区,66%患者在锁骨下静脉交汇处有转移淋巴结。文献推荐的锁骨上靶区仅可覆盖 20%~42%患者的全部转移淋巴结中心点,RTOG指南仅覆盖26%。中心点超出外界、后界者分别达71%和66%。根据上述淋巴结分布扩大锁骨上靶区照射范围,向外、后侧延伸达自然解剖屏障则可完全覆盖82%患者的全部转移淋巴结中心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