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选取2002-08/2007-12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收治的2例顽固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来源于HLA半相合患儿母亲,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来源于HLA全相合的患儿同胞哥哥或妹妹。患儿1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1×106/kg)共移植,输注的单个核细胞数4.5×108/kg,其中CD34+细胞和CD3+细胞分别为4.41×106/kg及0.11×105/kg;患儿2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半相合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1×106/kg)共移植,输注的单个核细胞数6.5×108/kg,其中CD34+细胞和CD3+细胞分别为4.62×106/kg及0.12×105/kg。结果两例患儿均移植成功,随访2年来患儿状态良好、未给予其他任何治疗,无输血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剂量依托泊苷(VP1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VP16 1.2 g/m2分3 d静脉滴注,外周血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给予G-CSF每天5 μg/kg,分2次,皮下注射,直至采集结束。结果 VP16应用后12 d(10~15 d)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获得单个核细胞(MNC)7.8×108/kg[(5.2~11.3)×108/kg],CD+34细胞7.2×106/kg [(5.3~13.1)×106/kg]。18例患者采集1次,13例采集2次。所有患者移植后均恢复造血,外周血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 d(9~18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 d(10~21 d)。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剂量VP16和G-CSF 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祖细胞有效、安全,可获得满意的动员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背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因为伊马替尼的应用出现了重大转机。但由于伊马替尼的耐药性,应用该药治疗的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特别是对于急变期白血病患者。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在伊马替尼ST1571耐药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征,阐明白血病细胞系对伊马替尼ST1571耐药的机制。设计:观察性对比实验。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材料:选用5周龄BALB/c-nu/nu小鼠30只,雌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ST1571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足叶乙甙(Vp16)购自德国Bristol-Myers Squibb;抗P-gp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抗ab1购自美国BD Biosciences公司。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11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完成。经过对K562细胞系长期的足叶乙甙(Vp16)诱导和克隆筛选,建立了一株耐药细胞系K562Np16;利用于细胞高效能将Hoechst 33342荧光染料泵出细胞的特性,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方法从K562/Vp16细胞系中分选出一小群细胞,即边缘细胞(SP),称为K562/Vp16 SP细胞,余下部分为K562/Vp16非SP细胞。为了分析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ST1571耐药的机制,分别检测K562,K562/Vp16非SP细胞或K562/Vp16 SP细胞中MDR1,Bcr-Abl和P-gp的表达。另外,按每只BALB/c-nu/nu小鼠1000个K562、K562/Vp16非SP细胞或K562/Vp16 SP细胞的数量分别对其进行腹腔注射。主要观察指标:K562/Vp16非SP细胞或K562/Vp16 SP细胞对ST1571的耐药性和致瘤性。结果:Bcr/Abl和Abl蛋白在K562细胞、K562/Vp16 SP细胞及K562/Vp16非SP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gp在K562细胞中不表达,在K562/Vp16 SP及K562Np16非SP细胞中均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一致(P>0.05);与K562/Vp16非SP细胞比较,K562/Vp16 SP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更强,并且这种抗性几乎不能被多种多药耐药逆转剂逆转;另外,体内外实验显示,K562/Vp16细胞的致瘤性几乎全部来源于K562/Vp16 SP细胞。结论:Bcr/Abl基因的扩增、过度表达和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产物P-gp的高表达,也许并不是白血病细胞产生对伊马替尼临床耐药的重要机制;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具有一定的抗性.可能与数量极少的白血病干细胞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类数量极少的干细胞样的肿瘤细胞应当成为有效治疗肿瘤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严重的黏膜损伤是诱发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并发症的一常见原因,已有证据显示谷氨酰胺能降低接受化疗患儿黏膜炎的发生率。观察谷氨酰胺对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症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02-03/2006-11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接受同胞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8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和实验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移植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营养中等或良好,心、肝、肾功能正常,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化全胃肠外营养液组(标准组,n=13)和加用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液组(谷氨酰胺组,n=35)。待患者中性粒细胞升至1.0×109L-1,且无任何感染指征,进行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输注后第1天开始给予全胃肠外营养与胃肠外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双肽,至中性粒细胞≥1.0×109L-1,且无消化道症状时停用。观察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出层流室时间以及关于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情况有无差异。结果:4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入基本相同,谷氨酰胺组有6例发生黏膜炎,标准组有11例,差异显著(P<0.05);谷氨酰胺组有1例发生严重腹泻,标准组有5例,差异显著(P<0.05);谷氨酰胺组有3例发生临床感染,标准组有7例,差异显著(P<0.05);标准组中性粒细胞≥0.5×109L-1的持续时间短于谷氨酰胺组(P>0.05);谷氨酰胺组抗生素治疗时间及无菌病房居住时间较标准组短(P<0.05);两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可改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感染及肠损害,减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有利于异基因移植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预防和治疗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过程中低钙血症的最佳补钙方法。方法:对175例正常健康供者行222例次PBSC采集,按补钙方法不同将222例次采集分为口服组(60例次),静脉推注组(71例次)和静脉滴注组(91例次)。观察采集过程中供者低钙血症的症状,并检测采集物中有核细胞和CD34+细胞的量。结果:口服组低钙血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静脉推注组和静脉滴注组(P<0.05)。而静脉推注组与静脉滴注组在低钙血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采集物中有核细胞数和CD34+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补钙方法预防和治疗PBSC采集过程中的低钙血症效果好,操作方便,且不影响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肝静脉闭塞症(HVOD)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15例患者从预处理开始的体重、腹痛并肝大、腹水、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仅2例发生HVOD。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以有效地预防HVO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骨髓增殖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主要生物学特征是骨髓粒系高度增生,嗜酸粒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和高危发生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LBL)及短期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相似文献   
18.
伊马替尼已成为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一线药物,且被证实有令人满意的疗效[1-2].随着越来越多的CML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伊马替尼对机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伊马替尼抑制免疫细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因此有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目前国内此方面的研究罕见.我们对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及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了监测,并与伊马替尼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以粒系增生为主,同时可伴有红系和巨核系增生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是最常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CML在国内的发病率为0.36/万,多集中在中年,男女比例为1.6:1。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为9号染色体长臂(9q34)上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长臂(22q11)上的BCR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S)联合VD方案、常规方案(VCMP方案、VAD方案、M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rhES联合VD方案、22例接受沙利度胺(Tha)联合VD方案、32例接受rhES联合常规方案、32例接受Tha联合常规方案治疗RRM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四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rhES联合VD方案组、Tha联合VD方案组的ORR分别为76%(19/25)、59%(1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1.540,P=0.215).rhES联合常规方案组、Tha联合常规方案组的ORR分别为44%(14/32)、34%(1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1,P=0.442).所有患者中21例死亡,3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0.4~ 27.6个月).rhES联合VD方案组中位PFS和中位OS时间分别为6.9个月(0.5~ 17.3个月)、15.7个月(0.5~27.6个月),Tha联合VD方案组中位PFS和中位OS时间分别为5.2个月(0.5~14.6个月)、13.4个月(0.5~24.9个月),两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rhES联合常规方案组中位PFS和中位OS时间分别为5.1个月(0.6 ~ 11.7个月)、6.3个月(0.6~ 18.6个月),Tha联合常规方案组中位PFS和中位OS时间分别为2.7个月(0.4~8.0个月)、3.4个月(0.4~15.7个月),两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感染和便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S可作为RRMM治疗方案的有效补充,可延长PFS,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