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脉络膜前动脉远段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颅内脉络膜前动脉远段动脉瘤(Ach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设计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指导下,避开重要的脑功能区,精确定位病变,显微手术切除AchA3例。结果导航机器显示系统误差为1.2~2.7mm(即导航系统显示病灶位置与病灶实际位置的距离),平均1.83mm。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术中采用显微及微侵袭技术,成功暴露并夹闭动脉瘤。术后经脑血管造影证实,3例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无手术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复查无病灶残留。随访3个月以上,3例患者均能够生活自理,1例患者左侧上、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术前Ⅲ级),另外2例患者四肢肌力均为Ⅴ级(同术前)。结论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脑深部的AchA,避免术后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是微侵袭处理AchA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2.
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93例,经鼻蝶入路8例,经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4例,经皮质侧脑室入路3例,额下入路3例,颞下入路2例,额下+改良翼点联合入路2例,双侧额下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6例,次全切除30例,大部分切除10例。随访81例,时间1~60个月,平均42.3个月。GOS5分68例,4分5例,3分5例,1分3例。肿瘤复发18例。结论显微手术全切颅咽管瘤效果良好,改良翼点入路适用于大多数病人,充分利用颈内动脉分叉间隙有利于全切除肿瘤。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病人一般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3.
患者 男,55岁,因间歇性右侧肢体麻木3月伴右侧肢体乏力10d入院.患者在7岁时从高处坠落,致左侧额骨凹陷性骨折,当时予以保守对症治疗,效果尚可.  相似文献   
34.
0 引  言脑膜瘤通常具有良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病程长 ,病情进展缓慢 ,发生自发性出血而出现紧急临床表现者极其罕见。我院收治 1例大脑凸面脑膜瘤的孕妇 ,在拟定的手术时间前 1 4h突发瘤内出血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 ,31岁 ,因头晕 1个月伴说话费力半个月 ,于 1 999- 0 5- 2 7入院。停经 40多天 ,无血液病史。查体 :神志清楚 ,部分运动性失语 ,双侧视神经乳头轻度水肿 ,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妇科检查证实为早孕。头颅 CT平扫示左颞顶部等密度占位病变 ,中线左移 (图 1 )。 MRI检查见肿瘤约 7cm× 6cm× 5cm大小 ,境…  相似文献   
35.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463例经单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脊液漏8例(1.7%),颅内感染1例,垂体功能低下63例(13.6%),尿崩症210例(45.4%,其中微小腺瘤175例).结论 经单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安全性高.在本组病例中微小腺瘤手术后的部分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大或巨大腺瘤,特别是术后尿崩症、高血糖及垂体功能低下等,但脑脊液漏发生率大腺瘤偏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硬脑膜外脑低温对家猪MCA闭塞后缺血区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取成年健康雄性家猪12只,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低温组和常温组,每组6只.均施行左侧MCA永久性闭塞.低温组于脑缺血1 h后,用4℃等渗盐水于头颅左侧顶部行硬脑膜外低温灌注,维持脑局部低温5 h,脑表面和深部组织分别维持深或中低温;常温组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37~39 ℃)6 h.观察两组温度、脑梗死体积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硬脑膜外低温法可在数分钟内达到脑组织表面的深低温或超深低温[平均(18.4±1.7)℃]及脑深部组织的中低温或深低温[平均(27.8±0.5)℃].低温组及常温组梗死体积占左侧脑体积的百分率分别为5.6%和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与常温组比较,低温组缺血区梗死灶明显减小,神经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常温组可见大片颜色变浅的梗死灶,梗死区脑组织结构紊乱,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固缩、浓染.结论 硬脑膜外低温对猪MCA闭塞后脑缺血区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神经细胞损害,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颞枕部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11年3月手术治疗的176例急性颞枕部硬膜外血肿患者,分析患者术前GCS评分、瞳孔大小、血肿量、脑脊液漏、受伤至手术前时间、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以及术中脑搏动、脑肿胀等情况.结果 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血肿量、手术前时间、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以及术中脑搏动、脑肿胀情况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结论 根据患者术前情况和术中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于改善急性颞枕部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是反映脑损害的一种灵敏的、有价值的生化学指标。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癫痫病人血清中NSE的浓度,探讨癫痫发作过程中NSE的变化。材料和方法:选择有明确癫痫发作的病人22例,...  相似文献   
39.
肢端肥大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发心血管病变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切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是肢端肥大症的首选治疗措施,其他围手术期治疗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目前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提高,很多患者在神经功能方面能得到基本恢复.但其中有部分患者仍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检查成为近年来逐渐引起重视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相关文章,检索词"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ognitive deficit",并限定文章语言为英文.并用计算机检索2001/2004期间相关文章.文章语言为中文或英文,检索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认知功能;动脉瘤"和"subarachnoid hemorrhage;cognitive deficit".资料选择选择采用标准化测量方法并以认知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1篇相关论文,其中15篇与本文内容高度相关,排除的其他论文中有部分内容为认知测量,排除新的认知功能测量方法介绍的论文.资料综合对所选论文的认知功能测量内容、方法、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本身及其并发症和治疗措施均可对认知功能的发生和程度产生影响.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造成认知损害的因素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本身外,还有手术、麻醉、药物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