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9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比较喉环上软骨上部分切除术(简称喉环上部分切除)与传统部分喉术式在喉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7年本院收治的声门及声门上型喉鳞癌初治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按部位相同、TNM分期相同、年龄相差≤10岁1∶1配对.研究组为喉环上部分切除术患者,共57例,其中T2N0 22例,T2N1 2例,T3N0 16例,T3N1 4例,T3N2 8例,T4N0 1例,T4N1 1例,T4N2 3例;对照组为传统部分喉术式组,共57例.比较两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拔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喉环上部分切除术组3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为90%、87%,对照组为97%、92%(P>0.05),喉环上部分切除术组原发灶局部控制率为94.2%(49/52),对照组为91%(50/55)(P>0.05);喉环上部分切除术组拔管率为98%(51/52),对照组为89.5%(51/57)(P>0.05),其中对照组水平垂直喉拔管率只有为75%(15/20),明显低于喉环上部分切除术组(P<0.01).结论:与传统部分喉术式相比,喉环上部分切除术式的气管套管拔管率较高,是喉癌手术治疗的重要术式.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supracricold partial laryngectomy,SCPL)治疗甲状软骨受侵的局部晚期喉癌的操作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96~2006年3月10年间采用SCPL治疗的甲状软骨受侵的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20例,其中声门上型9例,声门型10例,声门下型1例,术中整块切除喉内病变、大部分甲状软骨与受侵的喉前组织,残喉上下拉拢缝合。总结术后病理结果,随访喉功能保留及生存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成功拔除胃管和气管套管,拔管率85%,全组病例局部复发3例,死亡3例,Kaplan—Meier法估计3年生存率84.7%,局部控制率85%。T3(12例)和T4(8例)病变2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415)。结论部分甲状软骨受侵的局部晚期喉癌仍可通过部分喉切除保留喉功能,环状软骨上部分喉切除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根据CT、B超及两者结合的表现,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材料与方法:对60例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做术前前瞻性CT、B超检查,术后与病理对照,并进行双盲法分析。结果:以最小径≥8mm为颈静脉链周围(Ⅱ~Ⅳ区)转移淋巴结的CT诊断指标,敏感性91.67%,特异性98.61%;以淋巴结最小径≥8mm作为其B超诊断指标,敏感性83.33%、特异性97.22%。以淋巴结最小径≥5mm为气管食管沟区转移淋巴结的CT诊断阈,敏感性69.23%,特异性100%。增强CT扫描44个淋巴结区域显示淋巴结边缘强化伴中心低密度区,经病理证实全部为转移淋巴结,特异性为100%。结论:增强CT扫描是评价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淋巴结的最小径≥8mm可作为评估颈静脉链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指标;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最小径≥5mm时可诊断为转移。如有原发肿瘤病史,淋巴结边缘强化伴中心坏死是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可靠的征象。  相似文献   
154.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径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外科治疗和手术入路选择原则。方法回顾1990年初至2004年底期间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70例,男26例,女44例;年龄23—71岁,中位年龄55岁。甲状腺良性肿物60例,恶性肿瘤10例。根据甲状腺肿物延伸入胸骨后的胸部X线片、CT影像及临床征象,将胸骨后甲状腺肿分为Ⅰ型:颈部甲状腺肿一半以上进入胸骨后,下端极达主动脉弓上缘水平;Ⅱ型:甲状腺肿几乎全部进入胸骨后方,下极可达主动脉弓后方,或进入后纵隔;Ⅲ型:巨大的胸内甲状腺肿突入胸腔,或伴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体征。观察手术方法和手术入路、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Ⅰ、Ⅱ、Ⅲ型分别有41、24、5例。单独经颈部切口入路62例(Ⅰ型41例,Ⅱ型21例),颈胸联合入路切除8例(Ⅱ型3例,Ⅲ型5例)。胸内甲状腺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经颈部入路切除率分别为95%(57/60)及50%(5/10)。从颈部入路与颈胸联合入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8.1%和37.5%(P〈0.01)。结论经颈部切口切除肿瘤的适应证包括所有Ⅰ型胸内甲状腺肿和Ⅱ型所有良性及部分分化型恶性胸内甲状腺肿,Ⅲ型均应是颈胸联合入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55.
目的:通过外科治疗的颈部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7例分析,提出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的依据。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2年1月-1993年12月外科治疗的颈部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共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15-67岁,平均44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局部切除和颈部组织整块切除两组。分别统计两组的肿瘤平均直径、局部复发率和五年生存率。结果:局部切除组21例,颈部组织整块切除组6例。肿瘤平均直径:局部切除组小于5厘米,颈部组织整块切除组6厘米以上。局部复发:局部切除组16例局部复发,复发率76.2%(16/21)。颈部组织整块切除组1例复发,复发率16.7%(1/6)。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χ^2检验,P=0.015)。五年生存率:无复发组为89%,复发组为52%,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Log Rank,P=0.0264)。结论:对于颈部软组织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不能仅依据肿瘤直径大小选择手术方式,而应做颈部整愉组织切除,以期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6.
内镜辅助下腮腺切除术1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进行腮腺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9月就诊的15例腮腺肿物住院患者采用无注气内镜辅助下腮腺切除手术。通过耳垂后下方皮纹小切口,在颈深筋膜浅层,采用高频超声刀切割分离,远端借助监视器锐性分离,暴露腮腺浅叶。内镜下解剖面神经主干及分支,超声刀切除腮腺,伤口负压引流。结果:耳垂后下方切口长4.0—5.4cm,平均4.8cm。手术麻醉时间平均115min。腮腺浅叶切除3例,部分腮腺浅叶切除1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多形性腺瘤8例,Warthin瘤4例,淋巴上皮病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随诊6~31个月,平均14个月。面神经轻度麻痹5例,均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内镜辅助下腮腺切除手术适用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切除,切口小且隐蔽,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einoma,PTC)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微转移的恰当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5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SLN研究小组收治的临床淋巴结阴性PTC,采用核素(淋巴闪烁显像+γ探针)、染料及联合应用染料与核素法定位SLN。对18例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转移的55枚SLN行多层间隔连续切片,分别行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CK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LN微转移状况。结果51例全部检出SLN,检出率100%(51/51)。在常规病理切片检查SLN无转移的18例中,共发现5例微转移癌灶,SLN活检假阴性率由常规病理切片的15.4%降至2.6%。结论连续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检测PTC的SLN微转移有效、可行的方法,能明显提高SLN活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8.
目的:评价CT、B超检查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价值和诊断标准,以及颈动脉受侵的影像学诊断。材料与方法:对60例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做术前前瞻性CT、B超检查,术后与病理对照,并进行双盲法分析。结果:以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为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CT诊断指标,敏感性81.03%,特异性93.02%;以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回声包膜呈锯齿状中断为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B超诊断指标,敏感性95.35%,特异性63.64%。11例转移淋巴结粘连侵犯颈动脉者,CT准确评价9例,B超准确诊断10例。结论: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为CT评价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准确指标。CT结合B超能准确评价颈部转移淋巴结与颈动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9.
颏下皮瓣一期修复“食管”瘘及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雷  徐震纲 《耳鼻咽喉》1997,4(6):368-368
  相似文献   
160.
晚期头颈部癌瘤治疗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