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9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索供区功能和外观损伤更小的游离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thigh,ALT)皮瓣修复技术,运用于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5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用于头颈部手术缺损修复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8例。头颈部肿瘤手术缺损按受区部位分为口咽侧壁3例,舌活动部2例,颊黏膜、舌根和颅底各1例。结果8例游离ALT皮瓣手术均获成功。供区伤口一期愈合,未发现切口裂开,下肢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等手术并发症。8例皮瓣的穿支血管类型均为肌皮穿支,皮瓣应用面积为(4~8)cm×(5~10)cm。手术时间5~10h,平均7h。皮瓣切取制作时间65~115min,平均80min。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具有修复技术可靠、供区部位隐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头颈部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总结口腔舌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经验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年1月~2000年12月初次在我院诊治的329例口腔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1病变82例,T2病变190例,T3病变43例,T4病变14例。综合治疗186例,单纯手术84例,单纯放疗59例。结果:91例患者组织学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Ⅰ区淋巴结转移36例,Ⅱ区淋巴结转移65例,Ⅲ区淋巴结转移18例,Ⅳ区淋巴结转移10例。T1病变患者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23%和65.21%,T2分别为38.38%和33.11%,T3分别为10.63%和10.63%,T4分别为7.14%和7.14%(P=0.0000,Logrank=75.99)。单纯手术组患者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6.13%和47.28%,单纯放疗组分别为17.49%和17.49%,综合治疗组分别为43.51%和39.04%(P=0.0000,Logrank=42.23)。结论:口腔舌鳞状细胞癌早期病变可考虑单纯手术,而中晚期应给予综合治疗,对中晚期cN0患者可考虑扩大的肩胛舌骨肌上清扫术。  相似文献   
133.
气管切开扩大适应证与手术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名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医师 ,掌握气管切开的各种适应证及时机 ,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非常重要。为了较全面阐述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 ,现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近两年来所行的气管切开术进行详细分析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 0月 ,共行气管切开术35 1例 ,男 2 0 8例 ,女 1 43例 ;最大年龄 85岁 ,最小6个月。 35 1例中 ,按教科书所述的适应证 2 92例 ,其中喉梗阻 1 1 6例 ,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80例 ,头颈部外伤 1 1例 ,先行气管切…  相似文献   
134.
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颈部N_0的处理──声门上型喉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无肿大转移淋巴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适宜的处理方案。我院自1976年至1990年共外科治疗162例T1~4N0患者。原发处进行各类手术治疗,颈部做上颈淋巴结切除术。有13例冰冻病理检查阳性,即做颈清扫术。149例病理阴性者观察随诊5年。颈部复发或转移者15例,颈部失败率为10.1%。全组5年生存率:T1N0为92.8%,T2N0为86.5%,T3N0为69.7%,T4N0为54.4%。对N0患者,可以避免选择性颈清扫术,先做诊断性上颈淋巴结切除术,病理阳性者做须清扫术,病理明性者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35.
喉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评价 87例喉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 (MVC)。资料分析采用SAS软件。结果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 ,VEGF的免疫反应主要发生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内 ,其阳性率为 77.0 %。肿瘤侵犯范围越广 ,VEGF的表达越强 ,肿瘤侵犯范围越小 ,VEGF的表达越弱 (P <0 .0 5 ) ;肿瘤分化越差 ,VEGF的表达越强 ,肿瘤分化越好 ,VEGF的表达越弱 (P <0 .0 5 ) ;VEGF的表达越强 ,MVC越多 ,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P <0 .0 1) ,且肿瘤组织中的平均MVC明显高于切缘组织中的平均MVC(P <0 .0 1)。结论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 ,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分化明显相关 ,与MVC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提示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口腔鳞癌患者下颌骨受侵的术前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及术中探查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侵犯下颌骨及选择手术方式的价值。方法:对1993~2004年间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将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及术中探查判断下颌骨受侵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比较上述方法在诊断下颌骨受侵及选择下颌骨手术方式上的价值。结果:临床检查诊断下颌骨受侵的敏感度为42.9%(9/211.特异度为100%(28/28),阳性预测值为100%(9/9),阴性预测值为70.0%(28,40),准确率为75.5%(37/49);术中探查分别为:90.5%(19/21)、75.0%(21/28)、73.1%(19/26)、91.3%(21/23)和81.6%(40/49);X线、CT、MRI的敏感度分别为100%(2/2)、83.3%(10/12)和40%(2/5);特异度分别为100%(5/5)、100%(11/11)和100%(2/2)。下颌骨未受侵而行下颌骨切除者28例,其中帽状切除20例,骨段切除8例;而下颌骨受侵的21例患者中,行帽状切除3例,骨段切除18例。下颌骨手术方法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应用临床检查、下颌骨X线片、CT、MRI及术中探查能提高口腔癌下颌骨受侵诊断的准确率,为保留下颌骨的完整性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讨E1A基因对人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化学治疗 (化疗 )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理。方法 通过裸鼠致瘤实验 ,观察了E1A基因的抑瘤作用。通过模拟E1A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的裸鼠实验 ,观察E1A基因及其与博来霉素联合应用在动物体内的疗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1A基因对HER 2 /neu表达的影响。结果 裸鼠致瘤实验结果显示 :6 86LN 1 E1A细胞形成的肿瘤较 6 86LN 1和 6 86LN 1 vect的出瘤时间晚 ,生长慢 ,瘤重小 ,抑瘤率为 71 8%。模拟E1A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的裸鼠实验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博来霉素组、E1A基因组和E1A基因加博来霉素组的抑瘤率分别为 :5 3 1%、76 8%和 96 7% ,与博来霉素组相比 ,E1A基因加博来霉素组的抑瘤率为 :92 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1A基因能抑制HER 2 /neu的表达。结论 E1A基因能够明显抑制人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显著增加其对博来霉素敏感性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该作用可能与E1A基因抑制HER 2 /neu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评价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检测在N0头颈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中的可行性以及SLN对微小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的 10例头颈鳞癌患者 ,为未经治疗临床诊断为N0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在肿瘤周围的黏膜下注射锝标记的右旋糖酐胶体 (technetium 99m preparedwithdextrancolloid ,99mTc DX) ,约 30min后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扫描 ,在相应的颈部皮肤上标记显像“热点” ;术中翻开皮瓣后用手提探测仪探测术野 ,以高于背景计数 4倍以上确定为SLN。将确定的SLN送病理学检查 ,并借助淋巴结连续切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微小转移灶。结果 术前淋巴结显像及术中探测仪探测所识别的SLN行病理学检查 ,10例N0患者有 3例发现隐性转移 ,其隐性转移率为 30 % (3/ 10 ) ,SLN的阳性率为 2 2 .7% (5 / 2 2 ) ,非SLN的阳性率为 0 .4 % (1/ 2 4 7)。经病理证实为SLN阴性的患者的非SLN无阳性发现。结论 头颈鳞癌颈部N0的SLN检测对发现临床隐性转移灶是可行的。SLN检测技术可缩小手术范围 ,减少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 ,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还需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9.
鼻腔筛窦鳞状细胞癌14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outcome of different therapeutic modalities for squamous cell cacinoma of the nose and ethmoid sinu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rty-six c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nose and ethmoid sinus treated from 1990 to 2007 were reviewed. Of the 146 cases,28 were at stage Ⅰ or Ⅱ ;46 stage Ⅲ ;72 stage Ⅳ. Forty-on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reoperative radiation plus surgery( R + S) ,22 patients with surgery plus postoperative radiation ( S + R), 5 patients with surgery alone ( SA ), 78 patients with radiotherapy alone (RA). Results The overall 5 year survival rate of 146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nose and ethmoid sinus was 49. 1%. The 5 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at stage Ⅰ and Ⅱ was 95. 7% ,while the rate was 59. 8% in the patients at stage Ⅲ and 28. 2% in the patients at stage Ⅳ ( x2 = 24. 15, P < 0. 05). The 5 year survival rate was 57.7% in R+S group,60.4% in S+R group, 100% in SA group,and 38.8% in RA group,respectively(P >0. 05). The 5 years survival rate of N +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 x2 = 12. 326,P < 0. 05). Local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were main causes of death. Cox analysis showed TNM stag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umor were independent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Conclusions The highe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nose and ethmoid sinus was obtained from combined therapy R + S or S + R. SA gave ideal results for early lesions(stage Ⅰ and Ⅱ ).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保留甲状旁腺的新方法.方法 36例初治甲状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碳,30 min后行Ⅵ区颈淋巴清扫术,将清扫标本分为黑染和非黑染组织.对照组直接行Ⅵ区颈淋巴清扫术.通过病理学检查,分别计数试验组中黑染组织、非黑染组织以及对照组的Ⅵ区清扫标本中的淋巴结总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检查有无甲状旁腺.结果 试验组中共有19侧Ⅵ区行颈清扫术,对照组中共有20侧Ⅵ区行颈清扫术.Ⅵ区清扫标本中,试验组中黑染、非黑染和对照组淋巴结的总数分别为177、9和124枚,转移淋巴结数分别为83、2和80枚,甲状旁腺数分别为0、7和8枚.清除的黑染组织中淋巴结数量高于对照组淋巴结数量,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t=0.340,P=0.003).纳米碳的淋巴结黑染率为95.2%.在黑染组织中未发现甲状旁腺.结论 纳米碳注射可较好地标记出Ⅵ区淋巴结,而不会使甲状旁腺黑染.在Ⅵ区行颈清扫术时只清除黑染组织,保留未黑染组织,就可能既保证清扫的彻底性,还可使甲状旁腺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