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器官功能衰竭的相互关系。方法分析小儿SIRS的原发病构成、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比例、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的关系和转归的情况。结果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424例病人中59%有SIRS,与非SIRS病人比,SIRS病人有着更高的心衰、休克、败血症发生率以及更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且随着患儿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增多,其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值逐渐降低,器官衰竭情况也加重,临床转归也趋不良。结论应用SIRS诊断标准有助于判断小儿疾病危重程度,对儿科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小儿SIRS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2.
参连滴耳液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军  徐泳  宋琴珠 《新中医》1999,31(9):14-15
选择201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用在连滴耳液滴耳)和对照组(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观察其各症状和体征以及细菌培养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平均用药时间、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或P〈0.01),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致病菌均有明显物抑菌作用,无对外耳道和中耳腔皮肤、粘膜的刺激性和耳毒作用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肺炎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器官功能衰竭等的相互关系。【方法】分析PICU肺炎患儿器官衰竭、伴有SIRS、败血症情况及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的关系和转归的情况。【结果】351例肺炎病人中217例(61%)有SIRS,与无SIRS的肺炎病人相比,SIRS病人有着更高的心衰、败血症发生率以及更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且随着患儿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目的增多,其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值逐渐降低,器官衰竭情况也严重,临床转归也渐趋不良。【结论】应用SIRS诊断标准有助于判断肺炎患儿危重程度,对儿科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小儿SIRS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6(IL-6)、血栓调解蛋白(TM) 水平以及剂量体积因素与急性放射性肺炎(ARP) 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27例肺癌、16例食管癌、1例胸腺瘤患者按常规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化疗;其中 19例采用同步放化疗,25例采用序贯化放疗.放疗前和放疗30 Gy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患者血清IL-6、TGF-β1、TM水平.依照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CTCAE v3.0标准,为ARP评级,评价≥2级定为ARP.并分析TGF-β1、IL-6、TM 水平、肺功能指标以及剂量体积因素与ARP 发生率的关系.剂量体积因素包括平均肺剂量(MLD)和Vx(指照射总剂量高于x Gy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数).结果 44例患者中有15 例发生了ARP,9例2级,6例3级. ARP发生与未发生组照射30 Gy时TGF-β1水平(pg/mL)平均值分别为:(866±270 vs 396±338,P=0.000).ARP发生率在年龄<60和≥60岁组分别是:46.15 %(12/26)和16.67%(3/18)(P=0.042);有、无吸烟史组是:45.45%(15/33)和0%(0/11)(P=0.017);在照射30 Gy后TM降低与增高组是:45.16%(14/31)和7.69%(1/13)( P=0.041);在MLD (Gy)<10和≥10组是:16.67%(5/25)和55%(10/19)(P=0.024);在V30<13%和≥13%组是22.22%(6/27)和52.94%(9/17)(P=0.036).V20<25%与≥25%之间,AR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MLD(P=0.012)和放疗30 Gy时TGF-β1 水平(P=0.001)与ARP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 TGF-β1 以及MLD是有意义的预测ARP的早期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实测/预测值%的大小对 AR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价乌苯美司对肺鳞癌化疗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5 6例未手术肺鳞癌病人分为试验组 3 4例及对照组 2 2例 ,2组病人均行CAP方案化疗 ,试验组加服乌苯美司 3 0mg每日 1次共 6mo。观察治疗前、治疗后 3和 6mo化疗疗效和病人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OKT4/OKT8,NK细胞活性 ,血清IL 2 ,SIL 2R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近期化疗疗效及免疫综合疗效 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 3 ,6mo后 ,试验组OKT4/OKT8和NK细胞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NK细胞活性 ,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后 6mo ,2组病人血清SIL 2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结论 :乌苯美司对肺鳞癌化疗病人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儿童病毒性脑炎血清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儿童病毒性脑炎时血清3种细胞因子的改变,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6例病毒性脑炎及32例非感染的危重病患儿,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结果:病毒性脑炎组TNF-αI、L-6、IL-10水平[分别为(28.56±29.79)(、22.90±18.46)(、25.94±17.37)ng.L-1]均高于非感染的危重病患儿组[分别为(11.88±10.33)(、7.26±7.06)(、3.66±4.12)ng.L-1],均P<0.01。结论: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外周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10的释放增多,说明细胞因子的增多可能与颅脑炎症的进展和神经细胞的免疫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声频共振加耳舒合剂综合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146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随机抽取102例为声频共振加耳舒合剂治疗组,44例为对照组。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8.04%,对照组88.6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声频共振配合口服耳舒合剂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较单纯服药疗效佳。  相似文献   
28.
喉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其轻者发音失泽,重者言出无声,中医称之为喉瘖。论其病机,我们认为临床上以肺热内蕴,痰结声门所致者为多。近年来,我们用自拟的亮音丸治疗急性及慢性单纯性喉炎,收效颇佳。现将治疗结果及与西药对照组对比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王辛  李志平  杨玉琼  张洪  徐泳  李平 《四川医学》2004,25(9):982-983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自1998年6月~2002年3月,我院收治的43例肺癌脑转移病人,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为12-20GY,中位剂量为17Gy;其中8人还接受了全脑放疗,剂量为30-40Gy。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预后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治疗后生存时间为0.5~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是58,9%、26.2%、6%。与预后有关的因素为病理类型,脑转移个数,KPS(Karnofsky)评分。治疗中及治疗后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肺癌脑转移的有效姑息治疗手段之一。尤其在一般情况好,脑转移个数少的病人,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0.
泰素和卡铂联合治疗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T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患者耐受性。方法: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TC方案治疗:泰素(TAX)175mg/m^2静脉点滴,第1天;卡铂(CBP)400mg/m^2静脉点滴,第1天,每3-4周重复为1周期,连用3个周期为1疗程。结果:可评价疗效的患者16例,总缓解率为43.75%(7/16),完全缓解率(CR)为12.5%(2/16),部分缓解率(PR)为31.3%(5/16),无变化率(NC)为37.5%(6/16),进展率(PD)为18.8%(3/16)。可评价毒副反应的患者20例,其中I-Ⅱ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65%(13/20),Ⅲ-Ⅳ度为30%(6/20)。I-Ⅱ度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0%(6/20)和25%(5/20);脱发发生率为100%(20/20),均为Ⅲ度毒性反应。此外,2例患者出现心率加快或血压下降。结论:T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