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张穹  许硕贵 《中国临床康复》2014,(52):8487-8490
背景:目前国内外应用于临床的血管吻合器均可以克服传统血管吻合方法操作复杂、吻合时间长和内膜损伤等严重缺陷。但其不可吸收的针环影响了吻合口处血管正常收缩与舒张的生理功能,从而限制血管的生长,不适宜未成年患者。目的:分析新型可降解的吻合夹吻合血管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剪断新西兰大白兔双侧颈静脉,一侧应用新型可完全降解的吻合夹吻合,另一侧行针线吻合对照,测定术后当天,第7,14,30天时离体血管吻合口的平均破裂压。结果与结论:吻合夹组吻合时间短于针线吻合法(P 〈0.05),吻合夹组平均破裂压与针线吻合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生物力学表明新型可降解的吻合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脊柱硬膜外血肿(SEH)的原因多是由于凝血机能障碍、硬膜外肿瘤浸润、脊髓硬膜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抗凝治疗、脊柱手术术后、硬膜外麻醉插管、诊断性穿刺和外伤所致的脊柱骨折或脱位等原因引起。无明显诱因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C型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C型胸椎骨折67例,其中长节段内固定35例(试验组),短节段内固定32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骨折的后凸角度、局部顽固性疼痛及活动受限情况发生率,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率及JOA评分优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C型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联合植骨融合是远期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松林  吴宇黎  周维江  张穹 《中国骨伤》2002,15(12):712-7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220例(244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来预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5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远端血栓33例,近端血栓14例,全静脉血栓11例,DVT发生率26.4%,未发生1例肺栓塞。结论:围手术期低分子肝素应用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16.
肠重复畸形是少见的先天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以往辅助检查多采用消化道造影、超声、CT等。笔者通过一例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小肠重复畸形的病例并文献复习,旨在强调核素显像具有简单易行、灵敏度高的优点,可供临床作为诊断肠重复畸形的选择,对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寻查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管内滑膜囊肿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18例椎管内滑膜囊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手术治疗10例为观察组,cT引导下穿刺注射药物治疗8例为对照组。对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囊肿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观察组住院、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JOA评分:优8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为9/10;对照组出现1例神经损伤、3例复发,JOA评分:优2例,良3例,差3例,优良率为5/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椎管内囊肿的卧床及住院时间相对较长,但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对照、经验总结"海肤康"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临床疗效,讨论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抽取我院2004年6月至2010年06月采用创伤后皮肤缺损1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海肤康)治疗60例,对照组(手术植皮或皮瓣转移法)治疗70例,男性67例,女性63例。所有病例均在治愈后随访1~6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SPSS统计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采用海肤康治疗患者与手术治疗患者在表皮至深筋膜的缺损上治愈率上无明显差异,在深达骨质的缺损上治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肤康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效果明确,如后减少疤痕的并发症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回顾、对照、经验总结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的疗效及其治疗指征。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应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腰椎闯盘突出征患者2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70例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130例单纯后路减压全椎板或半椎板摘除椎间盘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残留腰痛症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残留腰痛症状,术后复发情况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征安全可靠。术后椎间隙高度不丢失,残留腰痛症状少,疗效确切。年龄、经济因素对手术的影响较大;相临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目前尚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DHS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前瞻性评价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5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DHS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58例得到平均1.5年的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25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