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目的构建人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全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EpCAM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pCAM,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检测对转染后细胞内EpCAM蛋白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检测结果一致表明,转染后EpCAM基因在HepG2细胞中表达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人EpCAM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pG2细胞中表达,为研究高表达人EpCAM的肝癌细胞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利巴韦林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109/L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4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109/L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予皮下注射PegIFNα-2b 80 μg/周(体重<60 kg,剂量为50 μg/周)和口服利巴韦林(300 mg,3次/d),应用PegIFNα-2b前后1天各皮下注射G-CSF 200 μg,治疗24周并随访24周.结果 7例因依从性差、1例因严重皮疹而终止治疗.余16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其中仅1例出现轻度胸骨疼痛,无1例出现肝功能失代偿或严重感染.在应用G-CSF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即升至干扰素适应范围内;治疗期间每周第7天平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1.49±0.32)×109/L;治疗结束后第12、24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抗病毒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恢复正常.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1.2%、75.0%、62.5%.结论 G-CSF联合PegIFNα-2b、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安全地应用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黄龙丸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取3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抗衰复春片组、黄龙丸组。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抗衰复春片组灌胃抗衰复春片混悬液0.7g/kg,黄龙丸组灌胃黄龙丸混悬液2.5g/kg,以0.2mL/10g灌胃,日1次给药,连续灌胃16天。给药第14天观察疲劳棒耐力时间,第15天观察小鼠游泳至力竭时间,第16天观察小鼠耐缺氧时间。结果:黄龙丸可明显增加小鼠疲劳棒落榜时间、增加小鼠负荷游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龙丸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24.
雌激素受体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肿瘤中的激素受体(E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ER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114例星形细胞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ER阳性率为40%(45/114),PCNA阳性率为66%(75/114)。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ER阳性率(43%)明显高于良性(Ⅰ级)的阳性率(34%)。星形细胞瘤中ER与PCNA,ER与肿瘤分级及PCNA与肿瘤分级之间有相关性。结论ER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CNA的表达与恶性增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ib)水平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7例未经治疗的HBV相关性HCC患者,按巴塞罗那分期标准分为:早期23例、中期20例、进展期23例和终末期21例。检测HCC患者Fib血浆含量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结果Fib血浆含量分别为早期(3.12±0.80)g/L、中期(4.65±1.38)g/L、进展期(5.90±2.85)g/L和终末期(3.60±1.87)g/L。66例患者AFP〉,20μg/L,占75.86%。AFP阴性HCC患者Fib值在进展期患者中明显升高。结论Fib水平与HCC的形成、发展、恶化、转移呈正相关,对HCC没有早期诊断价值,晚期HCC患者出现Fib水平明显低下时,提示预后差。肝功能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AFP低水平异常时,应关注成像技术检查而排除HCC。  相似文献   
26.
我院自1993年至1997年对30例30眼外伤性白内障患儿进行了白内障摘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定期复查1~3a(平均2a),发现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是角膜白斑及慢性葡萄膜炎性反应致形成混浊渗出膜。1 临床资料1-1 对象 自1993年1月至1997年3月住我院30例30眼外伤性白内障、无视网膜脱离的患儿,年龄4~13a,平均8a,其中4~6a者10眼,7~8a者5眼,9~13a者15眼。男25例,女5例。其中20例角膜穿孔伤,6例钝挫伤,4例爆炸伤。1-2 人工晶状体测算 应用SRK-…  相似文献   
27.
Th17作为近几年CD4+T辅助细胞亚群的新成员,在炎症反应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Th17主要存在于CD4+记忆细胞亚群中,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具有强烈的促炎症作用,通过作用于上皮细胞、基质细胞等分泌大量的IL-8,介导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从而诱导炎症反应.虽然Th17的发现主要源于对动物及人类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h17在感染免疫、移植免疫,以及肿瘤免疫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应该主要集中于对Th17细胞功能的研究以及通过Th17/IL-23等通路对各种疾病治疗的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28.
Th17作为近几年CD4+T辅助细胞亚群的新成员,在炎症反应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Th17主要存在于CD4+记忆细胞亚群中,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具有强烈的促炎症作用,通过作用于上皮细胞、基质细胞等分泌大量的IL-8,介导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从而诱导炎症反应.虽然Th17的发现主要源于对动物及人类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h17在感染免疫、移植免疫,以及肿瘤免疫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应该主要集中于对Th17细胞功能的研究以及通过Th17/IL-23等通路对各种疾病治疗的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测定泽泻药材与饮片中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的HPLC—ELSD方法。方法:Alltima C18色谱柱(250mm&#215;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4:16);流速:0.5mL&#183;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60℃,雾化气体流速为1.4L&#183;min^-1。结果: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2~105μg&#183;mL^-1(r=0.9980),4.6~115μg&#183;mL^-1(r=0.999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RSD小于1.9%),100.7%(RSD小于1.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测定泽泻药材与饮片中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0.
Th17作为近几年CD4+T辅助细胞亚群的新成员,在炎症反应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Th17主要存在于CD4+记忆细胞亚群中,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具有强烈的促炎症作用,通过作用于上皮细胞、基质细胞等分泌大量的IL-8,介导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从而诱导炎症反应.虽然Th17的发现主要源于对动物及人类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h17在感染免疫、移植免疫,以及肿瘤免疫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应该主要集中于对Th17细胞功能的研究以及通过Th17/IL-23等通路对各种疾病治疗的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