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究分析涎腺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8~67岁,中位年龄64.5岁。结果8例嗜酸细胞腺瘤均为单发,6例位于腮腺,2例位于颌下腺;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者约3.5cm×3.0cm,最小者约1.2cm×1.2cm。8例嗜酸细胞腺瘤形态2例呈不规则形,通过茎突下颌间隙向咽旁间隙生长,另外6例呈圆形或类圆形。7例边界清楚、边缘光滑,1例局部边界欠清、边缘欠光整;3例为实性肿瘤,5例为囊实性肿瘤,均未见钙化、出血及坏死。增强后,2例实性肿瘤见明显均匀强化,1例实性肿瘤强化不均匀,内见裂隙样不强化;5例囊实性肿瘤强化不均匀,实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涎腺嗜酸细胞腺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病灶多为单发、边界清楚,有通过茎突下颌间隙向咽旁间隙生长的特点,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或伴有边缘小囊变、裂隙样不均匀强化,其CT及MRI影像检查的强化方式可为术前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2.
CT所见透明隔腔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70例经CT证实的透明隔腔。资料表明,CSP常与其它脑中线结构的先天发育异常并存,可出现头痛,癫痫等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症状,这与CSP的本身占位效应和它所继发的脑积水,侧脑室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总结破裂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2002年2月-2012年12月破裂腹主动脉瘤13例临床资料的围手术期处理,对诊断方法,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术后治疗及监护等方面加以分析探讨。结果术前死亡1例,手术术中死亡1例,术后肺部感染死亡1例,总死亡率23.1%。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肾功能受损4例,对症处理及透析后好转。结论破裂腹主动脉瘤起病凶险,死亡率高,快速诊断,积极液体复苏,快速控制出血,加强术后监护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4.
CT引导胸部病变穿刺活检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引导胸部病变穿刺活检26例张开华,王安潮,郭彬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6均为临床经X线、CT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CT室安徽省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肺科233004检查发现有病变,但诊断不明而行CT-NB者。男22例,女4例。年龄19...  相似文献   
55.
碱式氯化铝是国际上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混凝剂,我国大部分地区近年来也在大量生产、并广泛用作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由于目前多以工业铝灰为主要原料,生  相似文献   
56.
目的:评价CT和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癌CT和B超影像表现。结果:CT和B超对胆囊癌具有相似的表现。31例中,肿瘤呈软组织肿块型15例,壁厚型10例,腔内结节型4例;2例发生于胆囊颈部者未分类。CT和B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10%和77.42。结论:CT和B超对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胆囊癌敏感在有差异,而两者相结合可提高该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57.
原发性纵隔肿瘤CT诊断7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表现进行性分析。依据纵隔九分区划定肿瘤部位。结合密度测定判断肿瘤的为源。结果:不同质地的纵隔肿瘤有其好发部位及特征CT表现,术前CT诊断准确率达96.05%。结论:CT对提高原发性纵隔铁术前诊断率,指导临床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同时CT可鉴别引起纵隔增宽的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多发性脾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多发脾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多发性脾肿瘤的CT和MR表现,原发性肿瘤13例,转移瘤19例。结果恶性肿瘤CT常表现为实质性或囊实性低密度肿块,增强后原发性肿瘤呈实质部分明显或中度以上强化,转移瘤以边缘强化为主;MR表现:淋巴瘤结节于T1、T2大多均呈等信号,有时可表现为他低信号;增强后早期为低信号结节,延迟呈等信号。转移瘤T2WI极少数呈低信号。良性肿瘤以血管瘤和脉管瘤常见,CT多表现为低密度或囊性病变,增强后均匀强化或边缘呈晕状强化,血管瘤具特征性延迟强化。MR明显优于CT和动态增强CT,增强T2WI具有典型的“白炽灯”征。脉管瘤MR显示病变内含低信号分隔影,T1、他均呈高信号,增强无强化或部分边缘强化。结论认识多发性脾肿瘤的CT和MR表现,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59.
60.
患者 女 ,6 1岁。体检胸片发现右前纵隔增宽。螺旋CT扫描示右前中纵隔见一约 4 .0cm× 2 .9cm× 3.1cm大小之圆形肿块影 ,CT值约 19~ 5 8HU ,大部分系有强化的实质性成分 ,少部分为不强化的囊性成分 ,其内有分隔 ,边界光整 ,周围脂肪层显示清晰 ,邻近大血管未见侵犯及包绕征象 (图 1、2 )。纵隔内及两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两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CT诊断为右前纵隔胸腺瘤。手术所见 :右前上纵隔胸腺部见 4 .0cm× 3.5cm× 3.5cm大小的肿块 ,有完整的包膜 ,与周围脂肪层轻度粘连。病理检查 :大体标本为深红色、圆形肿块 ,质软 ,有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