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2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浅析壳聚糖的止血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壳聚糖(chitosan)是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提取的几丁质(chitin)经脱乙酰基后而成,其化学名称为B-(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聚糖。自1881年Bracomno发现几丁质以来,人们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几丁质/壳聚糖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几丁质/壳聚糖已被证实具有无毒性、无刺激性、无免疫源性、无热源反应、不溶血、无致突变效应、可自然降解及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等特点,故广泛用于制造人工皮肤、可吸收缝合线、防粘连剂和药物载体等。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还具有抗菌、消炎、止血、减少创面渗出和促进创伤组织再生、修复、愈合的作用以及易于形成凝胶的性质,赋予它用作止血材料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32.
尹刚  曹建民  史东宏 《当代医学》2009,15(29):566-568
目的回顾性研究以无水酒精为主的不同栓塞模式治疗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综合介入处理方法,探讨临床疗效,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方法回顾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9年3月~8月间收治的36例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病人,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6例造影均在动脉期见门静脉或肝静脉提前显影。30例用无水酒精或辅以明胶海绵成功闭塞瘘病行TACE。结论超选择性无水酒精或辅以明胶海绵瘘口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合并症少的治疗方法。能为肿瘤的碘化油栓塞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壳聚楮衍生物--羟丁基壳聚糖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2%羟丁基壳聚糖组(A组)、3%羟丁基壳聚糖组(B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12只.三组大鼠行L2椎板切除术后.A、B组于硬脊膜外分别注入2ml浓度为2%、3%羟丁基壳聚糖溶液,C组旷置,然后缝合切口.术后6周取材,大体观察硬膜外粘连情况,进行Rydell分级;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算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切片行HE染色,观察硬膜外瘢痕增生情况,并行成纤维细胞计数.结果:术后6周A组及B组硬膜外粘连程度均较C组轻,Rvdell评分差异显著(P<0.05),而A、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硬膜外瘢痕组织中Hyp含量分别为0.284±0.065μg/mg、0.302±0.109μg/mg、0.963±0.188μg/mg,A、B组含量均较C组少,差异显著(P<0.05),而A、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见A组及B组与C组比较硬脊膜外胶原增生较少,瘢痕组织结构疏松,但三组成纤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羟丁基壳聚糖能够有效阻隔大鼠硬膜外瘢痕组织,明显减少胶原组织增生,具有良好的预防硬膜外粘连的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型防粘连生物医学材料.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与CF方案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83例大肠癌患者,其中观察组43例,行FOLFOX新辅助化疗1个周期,对照组40例,行CF方案新辅助化疗1个周期,化疗结束后1周如Karnof sky评分≥80分则行根治性手术。比较2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及术后第7天、第14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及血清IgG水平;同时检测50例正常健康人的免疫功能进行对照。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T细胞亚群及IgG水平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第7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及血清IgG水平均下降,术后第14天均有所恢复,但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经FOLFOX方案与CF方案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均基本相同,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选用不同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观察重组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小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将重组的pGEX-6p-1-hRI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表达菌中,并对产物提纯得到谷胱甘肽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GST-RI),选取健康C57BL/6品系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MPTP(溶于三蒸水,pH8.5)20mg/kg,连续8d;实验给药组(低剂量组腹腔注射GST-RI0.5mg/kg);高剂量组(腹腔注射GST-RI1.0mg/kg);空白给药组(腹腔注射GST1.0mg/kg)每日分别2次注射,连续13d,同时予MPTP造模;空白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同时进行爬杆、悬挂行为学实验。实验结果后,动物断头取脑,取纹状体,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鼠左侧纹状体内多巴胺(DA)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反应活性。结果:PD模型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得分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实验给药组小鼠得分则显著回升,以高剂量组尤为明显。TH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实验组TH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HPLC结果显示:PD模型小鼠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HVA/DA比值升高,给药组小鼠纹状体内DA和HVA含量明显恢复,高剂量组HVA/DA比值降至正常。结论:GST-RI对PD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6.
137.
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老年人食管贲门癌的体会马胜军乔以泽尹刚邹胜鲁董铭锋张伟一、临床资料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70岁以上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97例,采用非开胸食管内翻作者单位:252000山东省聊城地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拔脱术58...  相似文献   
138.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长期实践基础上,遵循"加强通识教育、突出核心课程、强化实践创新、固化教改成果、鼓励个性发展"的改革思路,在中医类医学生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主要做法是: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为中心,以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相适宜的立体课程体系为框架,科学区分中医教学与西医教学,合理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序串连通识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着力贯通中医文化、中医学术、中医思维、临床技能知识体系,在内容涵盖和结构形式上反映整合化趋势,体现学科课程及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联系,探索构建充分体现中医药院校办学特色的中医类医学生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9.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染尘大鼠模型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鼠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将0.5 ml的矽尘混悬液(50 mg/ml)缓慢注入气管;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注入0.5ml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第3、7、14、28天各处死大鼠8只。测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表达水平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出现肺纤维化及矽结节,肺泡灌洗液中AngⅡ含量升高、肺组织ACE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40.
背景:尽管温敏性壳聚糖是壳聚糖的一种,但其止血效果、组织相容性及体内代谢吸收情况还需要验证。目的:探讨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的止血作用、体内降解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取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4组,同时进行两种实验:①制作肝脏创面出血模型,其中3组分别采用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纤维素止血棉和明胶海绵止血材料贴敷大鼠肝创面止血,以不做任何处理的为空白对照。记录出血时间及出血量。②在上述3组大鼠的股四头肌内分别再植入对应的止血材料,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1,2,3,4,6周取两处创面行大体观察,术后4周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温敏性壳聚糖组、纤维素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少于空白对照组、明胶海绵组(P 〈0.05)。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于术后6周完全降解,纤维素止血棉于术后3周完全降解,明胶海绵于术后2周完全降解。温敏性壳聚糖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肿胀轻,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电镜显示整个肝细胞外形结构清楚,细胞核无破损,细胞器良好;肌肉纤维结构完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电镜显示肌纤维走向整齐,肌细胞核形态正常,细胞器良好。可见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