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3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颌颈胸疤痕粘连松解术的麻醉(附105例分析)夏建国,辛金安我院在1986年至1991年6月做颌颈胸疤痕粘连松解术时应用全麻105例,所有病人均有程度不等的张口及颈部活动受限或口周疤痕、小口畸形。105例中,24例未行气管插管,用Innovar或安定和...  相似文献   
82.
本文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和芬太尼静脉滴注,观察烧伤休克期自控镇痛的可行性,认为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低,有利于平稳度过休克期。但尚属初步的探索,应慎用。应用对象应为能自控的患者,重度烧伤患者应在气管切开及监护条件下进行,以免呼吸道窒息。  相似文献   
83.
雷米普利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也是老年人致死的主要病因。2003年4月-2005年11月,我们采用雷米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p12-LOX抑制剂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小板型12-脂氧合酶(p12-LOX)在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分化胃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黄芩素(baicalein,Bai)对其生长的作用.方法 用四氮唑蓝(MTT)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Bai对SGC-7901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SGC-7901细胞中p12-LOX mRNA的表达及Bai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Bai能抑制SGC -7901细胞的增殖,并呈一定的时间、浓度依赖性.FCM结果表明,随着Bai浓度的增高,G0/G1期细胞比例从(62.27±3.20)%降低到(29.36±1.37)%,而S期细胞比例从(23.18±1.39)%升高到(68.21±1.64)% .SGC-7901细胞中存在p12-LOX mRNA表达;Bai降低VEGF mRNA的表达,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Bai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周期的分布.  相似文献   
85.
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86例桥本氏病,发现同时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10例。男1例,女9例,年龄31~69岁,平均46岁;其中乳头状癌5例,滤泡状癌1例,恶性淋巴瘤3例,肉瘤变1例。术后随访1~5年,存活8例,2例死于其它疾病。作者强调术前甲状腺同位素扫描,主张对桥本氏病合并发结节者应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索茶多酚对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裸小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MSH2缺失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建立裸鼠的皮下瘤模型,4周后使用皮下瘤接种法建立结肠造口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和50、75、100mg/kg茶多酚组。腹腔注射茶多酚治疗5d后,计算肿瘤抑制率,并检测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情况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TGF-β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片段的变化情况。结果:使用50、75和100mg/kg 3个剂量茶多酚治疗后,在1、2、3和4周末,治疗组和模型组肿瘤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茶多酚治疗后肿瘤微卫星标志趋于稳定。结论:茶多酚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结直肠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微卫星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B超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报道5例经手术证明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所致急腹症的B超诊断价值,着重探讨2例无膈下游离气体球溃穿孔的临床表现与B超的关系,结果膈下游离气体,膈下或肝前区液体聚集,胃肝隐窝出现残片或液体,直接发现穿孔点等是B超诊断十二指肠球溃穿孔的症像。结论B超在球溃穿孔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CD4 4V6单抗与胃癌转移模型的结合能力。方法 采用13 1I标记CD4 4V6单抗 ,对裸鼠的胃癌转移模型进行放射免疫显像研究。结果 13 1I CD4 4V6单抗成功地在裸鼠转移瘤内积聚并在 96小时后清晰显像。结论 CD4 4V6单抗可与胃癌转移灶特异性结合 ,未来可作为胃癌转移灶放射免疫显像及治疗的导向载体  相似文献   
89.
胃癌癌周淋巴结转移状况与胃癌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加D2或D3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个数,部位与预后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根治术后(D2,D3)5年生存率为29.6%(50例)。阳性淋巴结率在1%-20%的5年生存率为70.6%,20%以上5年生存率为12.0%,阳性淋巴结个数为1-55年生存率为46-6%(33例),大于5个为17.4%(17例)(P<0.005)。5年生存率随着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增多而呈下降趋势。随着肿瘤浸润加深,淋巴转移率及个数增高(P<0.005)。结论:胃癌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有相关性,胃癌阳性淋巴结率,个数可作为简单,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索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个数及率与胃癌病人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7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加D2或D3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阳性个数、率、部位与预后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根治术后(D2、D3)5年生存率为29.59%(50例)。阳性淋巴结个数为1-5个5年生存率为46.47%(33例) ,大于5个的17.35%(17例)(P<0.005);阳性淋巴结率在1%-20%的5年生存率为70.58%,20%以上5年生存率为11.86%。5年生存率随着阳性淋巴结个数、率增多而呈下降趋势。随着肿瘤浸润加深,淋巴结转移个数、率增高(P<0.005)。结论 胃癌转移淋巴结状态与胃癌病人预后有相关性,胃癌转移淋巴结个数、转移率可作为简单、 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