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PPE17蛋白特异性结合肽进行了初步筛选。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扩增PPE17基因,克隆到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Ni2+柱纯化,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将纯化的PPE17蛋白包被到ELISA板中,用噬菌体7肽库进行筛选,经4轮淘选后,随机选取噬菌斑进行测序,并用DNAMAN对阳性克隆所编码的多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成功构建并表达了PPE17抗原,获得分子量约为37kD的可溶性蛋白。从第4轮的洗脱物中,随机挑选20个噬菌斑。测序结果可翻译成8种多肽分子,其中重复6次的多肽序列为LKWGHVY。结论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到PPE17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肽,有望成为鉴定该抗原的小分子诊断制剂。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气管内注射肺细胞外基质(ECM)水凝胶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 脱细 胞法制备肺ECM 水凝胶, 单次全肺20 Gy 照射复制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实验一:照射后30 min 将24 只大鼠 随机分为4 组,分别注射肺ECM 水凝胶0、300、500 及800μl,比较注射后30 min 的死亡率、动脉血氧分 压(PaO2),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水凝胶分布。实验二:将18 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照射组(照射+ 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及ECM 组(照射+ 气管内注射肺ECM 水凝胶),注射时间为照射后30 min,剂量 500μl,照射7 d 后行肺病理学检查,ELISA 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水平。结果 气管内注射肺ECM 水凝胶300 或500μl 不会影响大鼠PaO2(P >0.05),而800μl 则会影响大 鼠PaO2(P <0.05),300、500 及800μl 组均能在肺泡表面观察到绿色荧光,其中800μl 分布最均匀;照射组 及ECM 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 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 <0.05),ECM 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 水平 较照射组降低(P <0.05)。结论 肺ECM 水凝胶能减轻放射性肺损伤早期的炎症反应,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3.
射频消融慢径对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初步探讨房室结双径路是的电生理联系,方法 对39例(男13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6±16.4)岁的房室结哲返性心动过速患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观察慢径消融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结果 成功率100%,26例消融后慢径消失(Ⅱ组)13例消融后慢径残存(Ⅱ组),消融前后I组房室结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由(332.5±49.5)ms缩短为(282.5±58.0)ms前传功能不应期由(382.9  相似文献   
44.
二氟尼柳口服干凝胶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羧甲淀偻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甘露醇等为辅料,制备二氟尼柳口服干凝胶。实验表明,该制剂质量可控。采用紫外分不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线性范围8.0~72.0μg/ml平均回收率100.31,RSD为0.26%。  相似文献   
45.
临床输血专业15年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鲁  周菁  赵蓓  刘君  江关德  任倬 《北京医学》2004,26(2):126-129
目的研究临床输血专业发展情况,探索临床输血专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方法依据CBM-Disc、CMCC的数据,对临床输血专业15年发表论文(1989年数据缺失)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表输血论文3359篇.论文第一作者涉及2453人(总人次8176);涉及期刊418种,刊登论文数最多的是中国输血杂志(1739篇);第一分类号315个;第一关键词1218个;受基金资助论文177篇;发表论文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结论15年来的论文计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输血医学近年的发展趋势,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今后临床输血医学论文的撰写和发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周菁  张伟 《江西医药》2011,46(9):798-80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体内外对肺癌的影响。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不同细胞因子作用后培养成DC和CIK细胞,单个核细胞经贴附塑料平皿获得单核细胞,加入GM-CSF,IL-4及TNF-a诱导获得DC,悬浮细胞加入IFN-g,24h后IL-1a,IL-2及CD3McAb诱导获得CIK,将A549制备成肿瘤细胞冻融物,作为肿瘤抗原刺激DC,并将DC与CIK细胞联合培养(DC+CIK,负载抗原的DC+CIK),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细胞的的增殖活性。Cytotoxicity TOX96体外杀伤实验测定体外细胞毒活性,同时用A549细胞系建立荷瘤裸鼠模型研究其体内抗肺癌活性。结果在培养的第15d,与负载抗原的DC共同培养的CIK与CIK细胞单独培养细胞相比,增殖速率明显提高[(23.4±2.3)倍vs(16.7±2.7)倍,P〈0.05],CD3+CD56+细胞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64.3±3.6)%vs(43.9±2.1)%,P〈0.05],同时负载抗原的DC的CIK对A549细胞的体外下细胞毒活性增强,体内实验显示,与单独培养的CIK细胞相比,与负载抗原的DC共同培养的CIK,可明显抑制接种瘤细胞的裸鼠成瘤率,DC+CIK与负载抗原的DC+CIK在抗六效应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可提高CIK细胞的增殖速率,提高CIK细胞表型的表达水平,增强CIK体内抗肺癌的活性。将来可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重组人β-防御素3(rhBD-3)对临床呼吸道分离的革兰阴性菌(GNB)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rhBD-3对GN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GNB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间的关系.方法 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不同时期住院患者采集的下呼吸道痰液中培养、分离、鉴定获得GNB菌株,包括铜绿假单胞菌(20株)、鲍曼不动杆菌(15株)和肺炎克雷伯杆菌(14株).采用琼脂糖弥散抗菌法测定rhBD-3对菌株的MIC.在参与检测的抗菌药物中,计算各株细菌共对几种抗菌药物耐药,并计算这些抗菌药物占所有受检抗菌药物的比例,称为各株细菌的耐药比例.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检验分析菌株的耐药比例与rhBD-3的MIC间的关系.结果 rhBD-3对所测试的GNB菌株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MIC 8~64μg/ml),且表现出抗菌活性随浓度增高而增强的趋势.rhBD-3对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3种菌株的MIC与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分别P=0.921、r=0.087,P=0.711、r=0.076,P=0.162、r=0.038).结论 rhBD-3对呼吸道分离的3种GNB菌株均有抗菌活性,且这种抗菌活性与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张定涛  林珍  周菁 《西南国防医药》2014,(10):1124-1125
气管、支气管中央气道阻塞会导致患者咳嗽、排痰不畅、呼吸困难,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中央气道阻塞多是由于各种良、恶性肿瘤引起,目前国内临床上内科治疗有近距离放化疗、经纤支镜冷冻、电凝或激光等方法。但放疗、化疗均不能直接解除气道阻塞症状;纤维支气管镜下射频烧灼加钳取治疗,可使患者气道恢复通畅,延缓生命。由于治疗时需要医、护、患配合,我科加强了治疗前、中、后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达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2009~2012年我科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射频治疗气管肿瘤致大气道阻塞患者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评价快速心房起搏时最快 1∶1房室传导的SV间期 (SV间期 )与 1∶1房室传导的最短S1S1间期 (SS间期 )的比值 (SV/SS)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慢径消融中的应用 ,将AVNRT分为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组 (Ⅰ组 ,10例 )及房室结功能曲线不连续组 (Ⅱ组 ,17例 )测量心房分级递增刺激时的SS间期与SV间期及SV/SS ,并进行消融前、后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消融后SV间期较消融前明显缩短 (Ⅰ组 :2 2 1.0± 2 2 .3vs 35 7.0± 43.7ms;Ⅱ组 :2 0 2 .1± 30 .6vs 379.4± 44 .2ms,P均 <0 .0 5 ) ;消融前后SS间期无明显变化 (Ⅰ组 :310 .0± 40 .6vs 30 8.0± 36 .8ms;Ⅱ组 :332 .9± 48.1vs 336 .5± 6 2 .3ms) ;两组中所有患者消融前SV/SS比值均 >1,而消融后SV/SS比值均 <1。结论 :SV/SS可作为慢径消融成功终点的辅助观察指标之一 ,尤其对于房室结传导曲线呈连续性者 ,使用此方法可简便地观察消融终点 ,增加消融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50.
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其发病高峰年龄在10~20岁和50~60岁。但有报道显示,25%~30%的CD患者系20岁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近年研究发现,国内儿童CD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儿童CD临床往往先出现食欲不振、发热、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体重不增或下降,发育迟缓等全身症状或肠外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