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PTTG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YG1在79例肝细胞癌组织及79例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TTG1表达与肝细胞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中PTTG1高表达率分别为53.2%、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YG1的表达水平与卫星结节,Edmondson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TrG1在无卫星结节组和有卫星结节组高表达率分别为39.7%、6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TG1在Edmondson病理分级Ⅰ、Ⅱ组和Ⅲ、Ⅳ组高表达率分别为38.3%、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VITG1表达水平与陛别、年龄、AFP、HBsAg、肝硬化程度、ICGRl5、TNM分期、肿瘤大小及肿瘤包膜状况无关。结论肝癌组织中PTTG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PTTG1的表达水平与卫星结节,Edmondson病理分级相关,提示prlTGl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肿瘤中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完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治疗的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采取右半肝人肝血流完全阻断,断肝方式为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其中2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血管瘤.结果 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385 min、320 min和265m in,出血量分别为500 mL、400 mL和230 mL,其中1例输浓缩红细胞1.0u.3例患者术后均无胆漏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液,1例患者术后出现双侧胸腔积液,均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d、11d、12 d.3例患者术后恢复均顺利.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随访分别为26个月和17个月,均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完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治疗合适的肝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脏疾病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8例肝脏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切肝方式为超声刀+双极电凝联合离断法,结合直线切割闭合器。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病理确诊肝细胞癌5例,肝血管瘤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平均手术时间304(130~4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75(100~800)m L;术后发生胆漏1例,经引流4周后治愈;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6.75(12~26)d,术后平均随访9.1(3~29)个月,2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腹腔镜下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符合现代精准肝切除理念,是一种创伤小、可行、安全的手术,适用于肝脏良恶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梅州市客家人食管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梅州市客家人地区食管癌的发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导流杂交法检测56例新鲜客家人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HPV的表达.结果 食管癌组织HPV阳性率为19.6%,癌旁组织HPV阳性率为23.2%,正常食管黏膜组织HPV阳性率为3.6%.结论 梅州市客家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HPV感染,HPV感染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TTG及bFGF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TTG和bF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均〈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TG和bFGF阳性表达率均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PTTG和bFGF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含亚砷酸化疗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舍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脱氧氟尿苷(floxuridine,FuDR)、卡铂(carboplatin,CAP)和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亚砷酸组(41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采用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和单纯常规化疗药物方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果:As2O3组的客观有效率(CR+PR)、荻益率(CR+PR+SD)、AFP下降率及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4.6%、75.6%、84.6%和14.6%;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CR+PR)、获益率(CR+PR+SD)、AFP下降率及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分别为8.9%、66.7%、73.5%乖33.3%。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胃肠道反应、血液学及肝脏毒性。As2O3组的肝内外转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客观有效率、获益率、AFP下降率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THP、CAP及FUDR化疗方案相比,As2O3联合THP、CAP及FUDR化疗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显著降低肿瘤的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而不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中枢性(cPNET)和外周性(pPNET)两类。虽然近年来pPNET的报道逐渐增加,但原发于肝脏的pPNET报道较少,国内尚未见报道。因发病罕见,临床及病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我院2006年2月收治了1例肝脏pPNET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美托嘧啶对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麻乳腺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28例,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2 mg/kg和芬太尼2μg/kg麻醉诱导,患者失去意识后静脉推注罗库溴铵0.6μg/kg,肌松完全后行气管内插管,吸入七氟醚,泵注瑞芬太尼2μg/kg维持麻醉。将28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 )稳定后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推注0.4μg/kg右旋美托嘧啶与生理盐水稀释的5 ml药物,而对照组患者静脉推注5 m1的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入室后、给药前、给药后5、10、15、30 min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的变化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逐步下降,30min时下降至(41.6±5.1)。而对照组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期间应用右旋美托嘧啶药物,有助于降低脑电双频谱指数,增加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