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末段嵌顿残余结石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10年5月98例胆总管末段嵌顿残余结石患者,包括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20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术后66例,肝胆管结石术后12例,经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98例患者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技术均实施成功,一次成功取石成功者95例(96.9%),二次取石成功者3(3.1%)例,所有患者胆总管末段嵌顿残余结石均被取净。1例发生急性胰腺炎(1.0%),9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9.2%),无胆道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管残余结石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微创等优点,是治疗胆总管末段嵌顿残余结石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2.
目的 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对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包虫病月报告病例数进行预测,为包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SPSS 24.0软件,分别以2007-2015年和2007-2014年全国包虫病月报告病例数,分别建立最优的ARIMA模型,并进行模型比较。结果 2007-2015年全国包虫病月报告病例数的最优模型为ARIMA(1,0,0)(1,1,0)12,预测相对误差为-13.97%,AR(1)= 0.367(t = 3.816,P < 0.001)、SAR(1)= -0.328(t =-3.361,P = 0.001),Ljung?Box Q = 14.119(df = 16,P = 0.590)。2007-2014年全国包虫病月报告病例数的最优模型为ARIMA(1,0,0)(1,0,1)12,预测相对误差为0.56%,AR(1)= 0.413(t = 4.244,P < 0.001),SAR(1)= 0.809(t = 9.584,P < 0.001),SMA(1)= 0.356(t = 2.278,P = 0.025),Ljung?Box Q = 18.924(df = 15,P = 0.217)。结论 时间序列不同,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能不同。数据积累越多、预测时间越短、预测误差越小的情况还需得到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建立和预测应用是动态过程,需要不断根据积累的数据进行调整,但同时要充分考虑影响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相关工作(普查和专项调查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B级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持续双套管腹腔冲洗负压引流进行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冲洗引流对术后胰瘘的疗效。使用持续双套管腹腔冲洗负压引流治疗的患者换药次数、治愈时间、平均体温、切口感染率均低于非冲洗组(均 ...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技术与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1989年6月~2008年8月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患者6221例,其中,389例壶腹周围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接受了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网篮取石术(ESR)及碎石器机械碎石及取石球囊扩张等治疗,与同时期行同样治疗的400例无壶腹周围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相比较.结果:389例壶腹周围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经内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取净率97.43%(379/389).内镜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ERCP治疗壶腹周围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关键是正确判断胆总管末端的走向,选择合理的切口和切开长度,根据憩室旁乳头和憩室内乳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切开方式.  相似文献   
55.
以嵌合型抗原受体(CAR)为基础的细胞治疗近年成为肿瘤生物治疗领域最亮丽的明星。尤其是靶向CD19分子的CAR-T细胞在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CAR-T细胞的临床试验数据,对其临床疗效和潜在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就CAR-T细胞的发生、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6.
CD44v6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与胆囊癌发生及胆囊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CD44v6在29例胆囊癌、16例胆囊腺瘤及8例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正常胆囊组强保未见表达,胆囊癌与胆囊腺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2.1%和19%,CD44v6的表达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未分化及低分化胆囊癌CD44v6的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胆囊癌(P<0.05).结论 CD44v6参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早期(发病48 h内)经内镜胆管或(和)胰管支架并营养管置入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收住并于发病48 h内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胆管或(和)胰管支架并营养管置入患者82例(E1组),发病48 h后行ERCP及相关治疗但未行营养管置入术患者93例(E2组),选取院内同期行常规保守治疗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09例为对照组(E3组),比较3组患者在腹痛症状及体征缓解天数、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间的差异.结果 E1组患者腹痛症状及体征缓解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E2组及E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1组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与E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E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早期(48 h内)行ERCP下胆管或(和)胰管支架并营养管置入可阻断病情的进展,明显减轻患者病情,缩短病程,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肝包虫胆道并发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0年10月-2016年10月ERCP参与治疗的肝包虫病27例,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该组有27例应用ERCP参与治疗的肝包虫胆道并发症病例。其中,12例因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7例因肝包虫囊肿压迫胆总管引起重度黄疸,先行ERCP通畅胆道引流,择期行开腹手术;6例因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残腔胆瘘,2例因肝包虫术后胆道狭窄,术后行ERCP放置胆道支架,该组27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术前24 h内与术后48 h白细胞计数(WB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和γ-转肽酶(GGT)6项指标,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包虫病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瘘和胆道狭窄等胆道并发症,在术前或术后采用ERCP处理具有重要的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药物灌注溶石治疗复杂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提高对巨大胆管结石的治愈率。方法 38例均为肝胆管结石患先行内镜取石治疗结石未取净,分别经“T”管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等不同途径,并针对结石的类型不同,分别采用三种溶石剂经引流管灌注溶石,溶石前后行直接造影对比判断溶石效果。未完全溶解,再追加内镜或手术治疗;同时观察患溶石过程中的反应及有关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38例患经内镜联合灌注溶石治疗后,溶石治愈率达63.16%(24/38),溶石有效率达94.74%(36/38),总治愈率达94.74%(36/38),治疗效果显,溶石过程中无明显反应,生化指标无显性差异。结论 内镜联合灌注溶石治疗胆管结石是一种治疗胆石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发展中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的变化对胃癌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行胃癌根治术所收集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ad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MadCAM-1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分别为78%(39/50)、64%(32/50)和40%(20/5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χ2=14.924, P=0.000)和癌旁组织(χ2=5.769, P=0.016);而正常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dCAM-1阳性表达率低年龄组(<45岁)表达低于高年龄组(>45岁),χ2=4.688, P=0.030;MadCAM-1的阳性表达率与Borrmarn分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癌细胞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无关, P>0.05.结论:MadCAM-1参与肿瘤局部免疫过程,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MadCAM-1的低表达可能使机体局部免疫能力降低导致了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